温湿度影响
2025年09月26日
温湿度影响
青铜文物的锈蚀产物还与环境中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水是青铜合金腐蚀过程中腐蚀剂的良好载体,温度也会加剧腐蚀的过程。如果相对湿度较低,在皮壳层内的氯化铜也相对较稳定,发生腐蚀劣化的速率也相对较低,腐蚀程度不太强烈,腐蚀层内新生矿物结构致密且连续性好。如果保存环境中的相对湿度较高,腐蚀程度会更加强烈,腐蚀层内新生矿物种类会更多,但质地较疏松且分布连续性较差,表面某一区域被破坏或有缺陷时,就会形成电化学局部腐蚀,水分子和氧气很容易进入皮壳层内部,与氯化铜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碱式氯化铜,由于体积膨胀,就会从被破坏区域和缺陷处蔓延,形成通常所说的青铜病现象。
吕庆等人研究了青铜腐蚀与温湿度的关系,发现对于不含氯离子附着物的青铜器,空气相对湿度值应控制在50%以下,对含有氯离子附着物的青铜器,此值应更低。若空气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 ℃,金属表面能吸附的单分子的水的层数大约为15,而当单分子水层数达到3以上,就具有水的化学性质。因此,空气相对湿度直接关系着金属表面是否形成水膜及形成水膜的厚度。在空气相对湿度足够的情况下,金属表面的水膜会形成有效的离子传递,使金属表面的电化学腐蚀顺利进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