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派青铜文物修复技艺的形成与发展,与吴地一带历史悠久的青铜冶铸加工和仿古青铜器制作的历史密不可分,经历了百年的演变,在铜料的使用、锡焊、作色、补配技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并且能够广泛引入新工艺和新材料,有利于我国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长足发展。

如今,传统修复技艺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与国家文化安全紧密相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延续的根脉,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独立的标识之一。

传统技艺并不意味着固陋、陈旧和落后,而是凝结着前人的智慧,应该充分继承其精华;现代科技虽然是全新的,即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但却不一定全部适用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修复,而是要考虑有选择性地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巧妙地结合,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修复之路。

具体来说,在修复古代青铜器之前,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检测,如通过X荧光无损探测来了解铜器基体的状况,使传统技艺如虎添翼;青铜器焊接基本保留传统修复手段,在工具使用方面更新换代,用电烙铁取代火烙铁;鼓励使用新试剂、新材料去除有害锈并进行封护;在作色方面,仍然保留传统的酒精浸泡漆片再融合各色颜料的方法……

我们今后从事文物修复的工作者,需要承担起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保证传统修复技艺跟上时代的步伐,将传统修复技艺继承发扬下去。在传承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保护,只有确保传统修复技艺的科学性与发展性,才能使其长久保鲜、传承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