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存现状
2025年09月26日
文物保存现状
关于铸镜合金定量关系的最早记载是《考工记·六齐》中的“鉴燧之齐”,规定的铸镜要“金锡各半”。学术界一直对于这一说法存在不同的解释,有说“金锡各半”,也有说是“金一锡半”。将其用百分比形式表示出来分别是铜50%、锡50%或铜66.7%、锡33.3%。不论是哪种说法正确,它们都在“六齐”规定的合金定量关系中,锡含量占很高比例。青铜的配比决定了铜器的硬度、韧性和其他物理机械性能。铜镜中多锡,可使镜面颜色较白,宜于映像,硬度较高,镜面极平、极光。不过随之带来的不利影响是脆,易断裂,一摔就碎。因此,铜镜修复、复原的难度也随之增大了。
2005年,南京博物院受河南新郑博物馆的委托,对该馆收藏的一批青铜器进行修复保护,其中就有一面破损程度相当严重的战国五山镜。这面五山镜共碎成20多片并有缺损,在预拼接后,发现此镜直径近18 cm,五弦钮,圆钮座,主纹为5个左旋的山字形纹饰,山字修长,倾斜度较大,山字纹内围成一五角星,钮座外及山字上各饰5个小花瓣,以羽状纹为地。纹饰刻画精美细腻,构图丰满有序,示意山峰壮丽、大地欣欣向荣的景象。虽有十多处大小不一的缺失,但五山镜上的绝大部分纹饰都保存了下来,为保护修复提供了很好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