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总结
2025年09月26日
文物修复总结
南京中山陵孙中山铜像是大型民国室外青铜文物,原来表面有黑色的锈层覆盖,显得庄严肃穆。经过人工硫化形成的产物,不仅有装饰的作用,还有保护青铜基体的作用。由于长期放置在室外,铜像的黑色锈层表面夹杂了一些淡绿色和白色的锈蚀污染物,其中白色的锈蚀污染物是碱式碳酸铜等无害锈。经过环境采样与分析,确定铜像周边雨水属于典型的酸雨,白色锈蚀物主要是酸雨造成的。大量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的燃烧,工业生产中的废气排放,机动车的尾气排放等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正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日渐扩大、程度日益加深。由于整个自然环境的改变,导致我国铜、铁、木、石等各种材质的室外文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对文物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也要积极提倡环保、节能减排、降低污染,爱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图4-87 石蜡封护操作
图4-88 修复后的孙中山铜像
【注释】
[1]淮阴市博物馆:淮阴高庄战国墓,文物出版社,2009年。
[2]首都博物馆:文物养护工作手册,文物出版社,2008年。
[3]王金潮:美国P.S.I公司生产的速成胶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东南文化,1995年第4期。
[4]李晓正: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研究,文物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