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概况】 学院共有教职工164人,博士后4人,“千人计划”1人。教职工中正高级职称34人,副高级职称65人,有博士学位者87人。
学科建设。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过程设备科学与工程研究室荣获“中国侨界贡献奖”;“211工程”三期建设“先进过程装备技术”项目验收通过。
人才队伍建设。启动机械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基地,开展青年教师授课研讨活动。设立“特别教授”岗位,举行“特别教授”受聘仪式,张显程、张莉、宣晋受聘为学院“特别教授”。轩福贞教授入选上海领军人才“地方队”培养计划;白志山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安琦教授被评为“上海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先进个人”,并当选民盟上海市委委员;张显程、白志山入选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易建军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资助。
科学研究。科研经费到款达到5 392.6万元,其中纵向课题57项,到款2 940.6万元;横向课题100项,到款2 452万元。发表科研论文376篇,其中SCI检索131篇,EI检索192篇,ISTP检索33篇。申请专利44项,公开专利33项,授权专利32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2项,资助总金额达742万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2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二等奖1项。
教育教学工作。创建四年一贯制的“课程内创新+课余科技活动”创新教育机制。主办“承压系统与安全”研究生学术年会,77人做学术报告;开展学院第三届(2012年)优秀博士生评选工作,袁斌霞、李正美两位博士研究生获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优秀博士生”称号;朱明亮博士的课题“复杂服役条件下核电汽轮机焊接转子的超长寿命疲劳强度失效机制”获2012年度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资助。建立“厚基础、强实践、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本科培养方案,与上海森松压力容器有限公司、上海石化、上海电气等企业密切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接待国外来访代表团28次,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外出访18次,协办各类学术会议10次。德国拜耳技术服务公司前副总裁Helmut Mothes博士受聘学校客座教授,杨福前、Kim Yun-Jae受聘学校讲座教授。
党建与学生工作。启动学院“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组织师生党员观看十八大开幕式,并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办公室党支部组织“你幸福吗——‘创先争优我为窗口树形象’长效机制之支部生活大讨论”获校“十佳组织生活”荣誉。发展预备党员115名,预备党员转正114名。举行“教授与新生面对面”“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学风督导进宿舍”“启明星跃升行动优秀校友系列讲座”等活动,平均不及格率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学工委撰写的《工科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校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第四届应用能源会议(ICAE2012)召开】 7月5日至8日,第四届应用能源会议(ICAE2012)召开,本次国际会议共接受论文500余篇,安排90余场报告,吸引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典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500名学者参会。
【上海市第207期东方科技论坛举办】 本论坛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第207期东方科技论坛“动力外骨骼和智能假肢研究”由学校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