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

理学院

【概况】 年内,学院共有教职工138人,其中博导14人,硕导48人;正教授21人、副教授39人。招收本科生185人,其中应用物理专业32人,应用数学专业65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7人,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61人,在校本科人数达701人。在读博士26人,在读硕士81人。

教育教学工作。协调各专业对基础课的需求,合理制订数学、物理大面积必修课模块课程菜单。学院成立“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学院专家教授、管理干部以及企业代表组成,负责研究、指导和审议学院的本科教育工作。教师公开出版教材4本,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篇。正式启用大学生创新基地——PHYWE实验室,PHYWE实验室是学校2012年重点建设的实验项目之一。获准3项国家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组织5项面向全校的赛事(数模竞赛、数学大奖赛、大学物理竞赛、遥控游艇设计制作大奖赛、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参与学生达3 500多人次。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上海赛区)暨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学生获得数学竞赛(非数学专业类)一等奖3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5个。选拔96名学生组成了32支参赛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5名学生获得第29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5名学生获得第三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二等奖。

人才队伍建设。录用、调入教师11人,其中博士4人,博士后3人,博士比例达76.32%。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博、在岗研修,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将科研任务纳入教师工作量计算体系;加强队伍整合,形成科研团队;依靠学校的优势学科,加强合作并保持相对独立与特色。

科学研究。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6篇,EI收录3篇。著作成果2篇。科研经费到款611.47万元,其中王如彬教授的“关于知觉认知与知觉决策的神经动力学研究与实验分析”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资助,资助金额达到310万元,这是学院获得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

国内外合作与交流。10位国外知名教授来院作学术报告,其中包括著名粒子物理学家、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袁简鹏教授。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2次。召开上海市运筹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华东师范大学长江学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卫平教授作客海湾大讲坛解读2012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英国斯克莱德大学签订本科生“3+1+1”联合培养方案。12名学生参加出国交流项目。

党建与学生工作。发展党员12人。数学系党支部被评为“上海市2012年度教卫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2011、2010级本科生党支部被评为“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党员党性锻炼优秀组织”。邀请陆埮、李大潜、李家明、徐至展等4位中科院院士来校作学术报告。举办关注农民工子女科普教育的牵手爱心行活动,为来沪农民工子女开设科普兴趣课程。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获得“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获得上海市共青团2012年“大众公用·牵手成长”牵手爱心主题活动立项项目。学院科学商店数理文化服务部在华理附小、启新小学开展的科普兴趣课程获得徐汇区科委的立项资助。“温暖夕阳——关爱老年人”项目获得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慈善公益项目立项资助。15人被评为校“优秀学生”,14人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信电100班等5个团支部获得校“红旗团支部”称号,15人被评为校“优秀团员”,4人被评为校“优秀团干部”,1名学生获得“十佳大学生”称号。祝敏等8名学生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