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管理
【概况】 年内,学生工作部(处)紧紧围绕学校60周年校庆工作和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总体部署,进一步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深化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风建设、强化管理、优化服务。
思想政治工作。印发《学生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年内,继续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一是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举办系列教育活动,包括针对社会热点问题事件开展的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的头脑,确保及时入脑入心。二是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开展针对性的舆情教育,围绕教育部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调查,掌握学生信息,依托学生情况开展研究会,编辑《学生工作舆情简报》,呈现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以便开展针对性的专题教育。三是先后围绕节日及重大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先后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迎接校庆系列活动、迎接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系列活动等,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各学院共计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达到485场次,平均每天近2场活动。
学风建设。一是实施“班级攀升计划”,发布《华东理工大学关于开展“班级攀升计划”活动的通知》。各班在分析学习状况的前提下,制订学风建设目标和计划,在“易班”上公开发布并实施。经过一年的建设及网上和线下评比,共评选出10个“优秀班级”、10个“优秀入围班级”和3个学院“优秀组织奖”,给予表彰和奖励。二是加大管理力度,包括辅导员听课制度、成绩通报制度、学生约谈制度、学生帮扶制度等,严肃考风考纪,以有效管理,促进学风建设,加强对学生个体学习状况的检查和督导。组织学生楼长、层长每周一次检查晚上宿舍自修及玩游戏情况,结果向各学院通报,为学院开展学风建设工作提供有力帮助。三是建立骨干队伍、强化学风督导、加强示范教育、发挥学生自治,以良好的榜样树立学风。
校庆工作。2012年迎来学校60周年校庆,学工部组织选拔1 000余名校庆志愿者,在接待服务、礼仪服务、综合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系列校庆活动,先后开展迎校庆“身边的小故事”征集活动、汇贤讲堂、学长见面会、“校庆杯”摄影大赛、知识大赛等,据统计,校庆期间各学院开展活动共134场。
心理健康工作。开设覆盖新生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自信心训练”等9门选修课,选修人数达2804人。通过课程规范化管理、举办课程大赛等工作提升教学质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成效明显。成功举办第20、21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开展了系列心理讲座、心理委员培训、心灵成长工作坊、心理电影赏析、“心晴使者”培训、心理健康征文比赛、阳光沙龙、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赛、心理情景剧大赛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宣传教育效果良好。邀请音乐心理剧治疗流派的创始人约瑟夫·莫雷诺(Joseph L.Moreno)教授来校举办为期3天的上海高校音乐心理剧工作坊。
辅导员队伍建设。3位老师获评“上海市育才奖”,评选、表彰和奖励11名“优秀思政教育工作者”、29名“优秀班导师”,10名辅导员获得“化工区优秀教学奖”。依托学校职称评聘工作,4名辅导员获得了职级晋升;1人获评教授,4人获评副教授,17人获评讲师。9名辅导员转岗到学校其他部门或离职,7名辅导员在学工系统各部门间流动。2012年开始举办新上岗辅导员沙龙,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奉贤校区辅导员沙龙、徐汇校区辅导员沙龙、学工委主任沙龙和分团委书记沙龙等活动。成功申报“上海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华东理工大学)”,分别于4月、12月开展主题为“学生骨干培养”和“实践育人”的专题培训,每期均有来自上海各兄弟高校近50名辅导员参加培训学习。学校先后选派4名辅导员赴美国和英国参加考察培训。成功举办2012年度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月总结会暨辅导员论坛;信息学院杨雅伟老师获得“2012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2名辅导员参加首届上海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参加首届上海高校辅导员团体拓展活动,获得团体总分三等奖、最佳团队奖、最佳风尚奖等荣誉;学校申报的“依托矩阵配备、深化矩阵内涵,提升学生工作队伍水平”项目被评为2012年度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特色项目,获5万元资助;学工系统获得上海市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1项、德育实践课题2项,共发表论文30篇,22人参与出版教材5部。
【学校开展“就业引导工程”项目建设】 学校大力弘扬就业工作主旋律,积极做好基层就业的宣传引导,发布施行《华东理工大学就业引导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年)》,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学校从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按照就业地域、行业领域、城乡属性、单位性质等因素,讨论制订《就业引导工程导向单位名单》,明确就业引导的范围、类别,突出导向重点;面向毕业生大力宣传就业引导的政策,讲解基层就业的途径。
【重点打造“新生助学服务季”】 针对2012级新生,通过寄送资助信息、新生家访、“绿色通道”、资助宣讲、助学贷款以及勤工助学等方式来打造“新生助学服务季”。专门致信137名外地学生,详细地告知获取经济资助的各种途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1 0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还特别设立了应急补助金,为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额度的临时困难补助。报到新生共3 908人,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学生211人,发放大礼包96份,现场申请临时困难补助3人,没有一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未能报道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