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概况】 学院按照校“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全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学科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
科学研究。年内,科研经费实际到款7 937.07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专利公开49项,专利授权22项。发表科技论文SCI收录47篇,EI收录57篇。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参与组建“国家盐湖资源化学与过程工程”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煤气化与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估,取得良好成绩。“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环保部的验收。“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与学校牵头的“替代石油路线大型化工过程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和浙江大学牵头的“煤炭资源化利用发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上海市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化-华东理工大学气化技术中心。“985”平台建设通过验收,被评为优秀。王辅臣获2012年度“吴蕴初化学化工技术进步奖”。
人才队伍建设。晋升教授1人,晋升副教授2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学者肖立华,陈雪莉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杨骥入选上海市2012年度“曙光计划”,李辉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李辉获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资助,王丽娜入选“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崔姗姗获校育英奖二等奖,许庆利获“优秀班导师”称号,盛梅获“实验室先进个人”称号,李辉、崔姗姗获上海化学工业区理工教学奖创新奖。应维琪教授受聘为名誉教授,肯塔基大学刘坤磊博士受聘为客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受聘为名誉教授。“寻访优秀校友,共话职场人生——资环学院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选派丁雷副教授挂职奉贤区水务局半年。
教学成果。程里、陈秀荣、孙贤波分获校“名师风范杯”二等奖和“课堂教学风采杯”二等奖及三等奖。
国际合作交流。遴选部分环境工程专业2012级学生作为与法国高等化学工程师联盟“3+3”项目的候选人。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1项。4名青年教师出国访学,为期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