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8月

13日 由我校牵头组建的替代石油路线大型化工过程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举行研讨会,并签署了协同创新中心章程。该中心的核心高校包括我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协同企业包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协同行业协会包括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协同创新中心向所有企业开放。中心设立理事会、科技委员会和学术行政机构等。理事长由我校校长钱旭红院士担任,袁渭康院士担任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辛忠教授担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15日 学校与中石化共建的气化技术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学校举行。校长钱旭红院士,中石化科技开发部谢在库主任、王玉庆副主任,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肖珍平总工程师,中石化扬子石化姚小利处长等领导出席仪式。

16日 2011年世界学生夏季运动会总结大会在厦门召开。校乒乓球队获“先进集体”称号,教练员臧玉瑛、运动员饶静雯分获“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称号;同时,学校还获得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突出贡献单位”奖。

17日 教育部发文公布“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教高函〔2012〕13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实验教学中心获准立项。

22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发文公布2012年度“晨光计划”项目名单(沪教委科〔2012〕59号),龙东辉、郑致刚、朱明亮和蒋志强等4位教师榜上有名。

24日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一行来校视察工作,听取学校汇报,并参观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陪同视察的还有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办公厅栾宗涛、科技司徐晓创,以及上海市教委科技处处长王兴放、办公室副主任李洪亮等。袁渭康院士,校领导钱旭红、蒋文文、林志华、陈英南、于建国、马玉录、涂善东、杨存忠等出席活动。

同日 中德工学院举行2008级学生毕业典礼。2008级共有66名(德电33名,德环33名)学生赴德进入第二阶段学习,按时毕业64名(德电32名,德环32名)。

26日 由科技部和青海省联合召开的青海“创新型盐湖化工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动员大会暨启动仪式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会议中心举行。于建国教授应邀出席大会,被青海省政府聘为该产业集群建设的专家组组长,并作为专家代表作题为《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盐湖科技发展》的大会发言。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青海省副省长高云龙出席大会。

27日 理学院教师鲍亮获得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三等奖。

28日 奉贤区委副书记、区长庄少勤,副区长徐剑萍率奉贤区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来校访问,商谈合作事宜。校长钱旭红院士、副校长杨存忠及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

29日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发文公布2012年度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名单(沪教基〔2012〕15号),庄启昕、沈林、曾步兵、孙荣林、刘漫丹、栾伟玲、伍新燕、谢静莉、朱洵韬、周晓梅、王爱祥和朱姝等12位老师榜上有名。

30日 中共华东理工大学第九届委员会第十六次扩大会议在六大召开,校党政领导、中心组成员、教代会代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学生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会议。

同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北京召开航天型号配套物资供应商表彰会,学校荣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天宫一号、神舟九号和长征二号F研制配套物资供应商”荣誉奖。

8月 暑期创新竞赛我校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上海市级竞赛中取得喜人的成绩。在“中石化-三井化学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校Melody队摘得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在第七届全国“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校华理一队和Surprise队双双捧得全国二等奖;在第五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校参赛队分别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学校选送的3个项目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在第三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校代表队获二等奖;在第五届“高教杯”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大赛中,校代表队获得团队二等奖和多个个人奖项;在201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杯”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中,我校学生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在2012年英特尔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中,我校学生设计的作品获全国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