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办产业
【概况】 根据学校发展纲要和产业工作目标,产业系统积极围绕推进创新和落实完成计划目标而努力开展各项工作。年内,学校控股、参股企业共44家。44家企业净资产为19 095.11万元。其中科技园运营平台5家,净资产为1 763.12万元;科技型企业18家,净资产为14 269.37万元;孵化企业7家,净资产为657.77万元;委托管理企业4家,净资产为987.52万元;拟工商注销企业10家,净资产为1 417.33万元;未划转企业2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伯瑞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净资产为3 888.35万元。学校合并净资产为22 983.46万元,净资产总量比2011年同期增长4.53%。
校产管理及发展建设工作。做好华昌、华明、华理安全装备以及现代中医药股份公司的上市跟踪工作。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常运行,校内3个科技团队入驻。启动华东理工大学东莞研究院筹建工作。第七次荣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优秀组织奖”。3项科技成果转化,拟组建的科技公司完成工商注册组建工作。浙江泽元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3 000万元注册资金全部到位。截至11月底,根据学校股份比例,应享有的净利润为973.69万元,与2011年同期相比有一定提高。协助完成华昌公司收购上海嘉思喆工程塑料有限公司51%股权的准备工作;协助华明公司设立注册资金3 000万元的上海华明锐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论证工作。
监管、监督及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控股和参股企业的监管与监督工作,着重于产权监督、界定权责监管、清产核资监管、资产评估监管、财务清算监管、资产审计监管的力度,尤其加强了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制订了产业工作方面的管理文件,已在部分公司试行。全面调整各企业董、监事人员,加强沟通,推进管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正常化运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各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的管理工作加大监管力度,从而保证了全年各企业未发生影响企业正常运作的不良行为。
改制工作。学校全资企业华凯公司报批转制。完成小红花幼儿园、华理置业公司的资产重组。启动出版社、博瑞两家企业股权由学校转入华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清理关闭(除特殊情况、校部批准外)历史闲置公司,完成5家企业的工商、税务全部的注销工作,完成2家企业的税务注销工作,已解决学校历史上大部分遗留的校产不良企业关、停的问题。
科技园建设工作。徐汇科技园孵化、引进企业51家,园区企业达到200余家。园区获得上海市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资质。徐汇科技园华泾基地、G7基地获得徐汇区政府科技园区载体建设立项批复,分获载体建设补贴575万元和564万元。海湾科技园大学生或青年创业企业达到109家。金山科技园目前入驻科技企业20多家,处于平稳态势。但因受设施(主要是房屋结构)的影响,给招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工作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以下简称“市基金会”)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学校分基金会共通过市基金会项目评审4项,其中股权资助项目2项,债权资助项目2项,共计资金70万元。加快进行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孵化期满后的退出工作,顺利完成退出企业5家。学校分基金会与市基金会共同主办全球创业周峰会论坛活动,同国内外大学生创业及投资领域的专家一起交流学习。协助市基金会在校园内开展创业课堂,请知名主持人及嘉宾开设创业讲座,提高学生创业意识,推广宣传大学生创业政策。学校分基金会联合商学院MBA组织参加市基金会主办的上海市首届MBA创业案例大赛,并获得三等奖。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学校产业系统人员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除学校编制现有125人之外,各企业招录用社会编制及外来务工人员近500人,管理好这支队伍,是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各企业组建编外人员工会,未发生拖欠编外人员工资的情况。校产党总支组织党员参观华西村、一大会址,充分发挥党员同志在企业中的带头及骨干作用。产业系统被评为精神文明单位和安全文明单位。
附录:
2012年学校控股、参股企业名单

续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