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与上帝
艺术家与上帝
照大千居士的说法,抽象画理论的始祖是老子。
老子不是说过“无象之象”和“大象无形”吗?
抽象画突破了经验世界的限制,带我们进入一个深微诡秘的存在,直指灵的核心。大千先生以《道德经》中两句简约的话来诠释抽象画,内中有深意,就是在一切艺术的表象之内,还有一个无所不在的“道”存焉。
住在巴黎的抽象派画家赵无极,前些时来摩耶精舍拜望大千先生。两位大画师当年在巴黎订交,彼此都倾倒于对方的才华,常常在一起切磋画艺,共享美食。如今暌违多时,回顾过去一段时光,两人的艺术创作力不减当年,画家的心,也依然年轻。
摩耶精舍嘉宾云集,两位大画师“把臂话当年”在巴黎……当真是盛会难再,大千居士谈到了赵无极烧坏了的猪腰子,兴致高昂起来。
“无极兄,你记不记得?以前在巴黎你要我去尝你做的猪腰,我说外国的腰子腥,不敢吃,你向我保证你处理得好,绝没有怪味道,结果我还是上了当哇!倒是赵太太那天的红烧鸡好吃得不得了。”
赵无极一旁微笑,继而凑趣地以四川话接道:“哎呀!大千先生,原来您到今天都还没有原谅我。”
惹得大家都笑了,话题转到了抽象画。这时大千居士显得豪情万丈,但是言语间却处处透着机锋,耐人寻思。
在座有人问大千先生对赵氏的画艺看法如何,他却不直说如何如何,只是套用《金刚经》中佛祖所揭示的四句偈语道:“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这真是玄之又玄了。也许,大千居士有双重意思,一是抽象画本是不落言诠的一种艺术形式,正在佛曰“不可说不可说”的境界,若是强做解人,反而不美。
另一种解释是,抽象画是一种内观返照、即性而求的艺术表达过程,和其他艺术形式比较起来,它是离形迹之间、超耳目之外的,若是执着于色相、迷惑于尘俗,反而不能直探其本来面目。
大千先生或许是怕这其中玄机太重,又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实际,他说:“唐代司空表圣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也是这个意思嘛!”
好个“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艺术家的心灵何其自由!他可以上天入地地上下求索,在无垠的宇宙间恣意遨游,这就是“超以象外”了,而映照这一切洒洒落落、超达旷放思维的,则是画家深沉的内心世界,所谓的“得其环中”——在他热情的探索,或是沉寂的观照过程中,构成了一个圆融自足的天地。
谈兴一起,大千先生索性撂下一句豪语:“有人对我说,你们艺术家简直跟皇帝一样神气!我回答说:做皇帝才不过瘾哪,皇帝还要受人管,我们艺术家最起码要做上帝!因为艺术家可以创造天地嘛!”大千居士语出惊人,随即以目光征询另一位艺术家的意见:“无极兄,你认为如何?”
赵无极一径微笑不语,似乎是默认了。
大千居士的话语像天风海雨,一波又一波地袭来,岩壑幽深,波澜壮阔,像他设色浓艳、巨幅开阖的泼彩画,而赵无极的风范则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或许这便是他抽象画中朦胧飘逸的一贯诗情吧。
赵无极不大发表意见,但是并非出于高傲,相反的,在他周围的人都感受到他的谦和平易。从外貌看来:花白的头发、粉红色的面颊和挺拔的身躯,实在已经构成了最佳的“艺术家”形象。更难得的是那样好的风度,以及自然流露的一股器宇不凡的气质,想来这是经过几十年的凝聚沉潜焕发而出的外在丰神。
赵无极与夫人参观张大千尚未完成的巨作《庐山图》
两位大画师的画风虽然分属一东一西,然而彼此并非没有共通之处。赵无极的抽象画深具东方的内涵,而张大千的作品也从东方传统中超拔而出,浸浸然具有世界性的风貌。以艺术家彼此的相知相赏,大千居士推崇赵无极是绝顶的天才,而赵无极对大千先生亦是佩服无已的。据说,赵无极以前执意要拜大千居士为师,为的是要向他学张天师画符的法子,可是大千先生坚持不受。
大千居士私下透露,赵无极在巴黎时曾将所绘传统山水及花鸟作品拿给他看,当时他毫不保留地给予这些作品极高的评价。所以,大千先生一直认为,抽象是从具象中抽离而出,若是没有纯熟优美的具象基础,就一跃而为抽象,不过是欺人之谈罢了。
果然,我们看赵无极的画,发现他除了以甲骨文的线条、青铜器的色彩入画而外,在他最动人的作品中,从那些颤动、断续的线条笔触里,依稀令人想起它和王叔明山水画中细笔皴出的一片山头竟有着神似的面貌;而属于赵无极画中独有的空灵纤细的气质,想必来自东方的源头活水,一些梦幻迷离的画面,也是属于中国人的心灵所编织出来的啊。
抽象画是属于唯灵世界的;回到现实世界的一幕却透着温馨感人的气息,那是两位大画师交换画册的一刻。
大千居士仔细地阅读赵无极画册中的每一幅画,一面以手比画其中一幅画的哪一部分真精彩,他认为赵无极的画比以前又有进境,又有新面貌了。一个大艺术家从来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他自己又何尝不然呢?看完对方的画册,大千先生慎重地在自己的画册上题道“无极道兄赐教 大千弟张爰”,这真是客气谦虚得很了。没想到那边赵无极却在自己的画册上题道“大千吾师诲教 生无极”。这里更诚挚恭敬了,虽说东西方画风有别,这下到底看出了,两人都是东方文化熏陶孕育之下,亦狂亦儒亦温文的画家嘛!在艺术的领域里,他们都当仁不让地要当“上帝”,但是回过头来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时候,他们却是那么的谦卑。或许这便是艺术家的两面,飞扬跋扈的属于创造,雍雍煕煕的属于这个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