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咨询措施
(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遇到疑似精神分裂症的案例,心理咨询师首先应明确自己的服务范围,即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不是精神分裂症等心理异常患者,而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情感方面遇到困惑、产生矛盾心理而不知怎样解决的心理未偏离正常的人群。心理咨询师可以对疑似精神分裂症的访客进行评估,若判断该访客心理异常(自知力不完整、知情意不协调或人格不稳定),则应立即转介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医生处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措施,以焦虑、抑郁、恐怖、偏执等精神失调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期和慢性期,可用心理咨询手段作为辅助治疗。
(二)运用故事疗法治疗
治疗精神分裂症缓和期的儿童,传统上会配合沙盘游戏、绘画治疗、扮装游戏等一些游戏式的心理咨询技术。让儿童自发性地讲故事可以作为搜集资料、辅助治疗的重要来源,这是基于精神分析的儿童故事治疗的手段。通过儿童编说故事,我们可以探索儿童不正常的幻想,了解他们认知、情感和自我意识发展。
故事疗法辅助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儿童从小就开始通过符号来理解、建构和改变且描述自己的经验,体验自我。自创的故事可以作为象征符号来思考并描述他们的内心世界。儿童天生喜欢听故事、说故事,他们不仅能从自创的故事中获得乐趣,还为其提供了一个安全探索的心灵角落,内心的不安可以借助说故事这样的形式,得以澄清和释放。心理咨询师通过诱导儿童说出自发性的故事或自编故事,利用儿童心理分析响应其故事,以互动说故事进行治疗。儿童故事治疗对于妄想、自我与客体失衡等精神分裂症状有相当的疗效。此疗法需要心理咨询师有严谨的精神分析知识背景和丰富的临床精神分析经验,需要准确地摸清患者的心理动力状态,否则适得其反。
本章小结
自闭症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亦无特效药可确保治疗痊愈,治疗的关键在于在幼儿期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
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过程中,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成为训练的合作者或参与者,患儿本人、患儿父母及老师、心理医生和学校、社会应共同参与治疗过程,形成综合治疗团队。通过特殊教育训练,尽可能地减少自闭症患儿的核心症状和相关缺陷,提高自闭儿在日常生活中认知、自理、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今后独立生活提供可能性。经过有效干预和训练,部分轻型患者可能以“正常”人身份生活在普通人群中。
面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儿童,心理咨询师首先应该明确,心理咨询的对象范围——不包含精神分裂症病发期的患者。而精神分裂症患儿经过临床治愈之后,或处于病情的康复期和缓和期,精神状态基本恢复正常,那么心理咨询和治疗才具备介入和干预的条件,心理咨询对患儿才有真正的价值和效果。此时,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康复社会功能、加强心理自我保健,防止疾病的复发。对于临床治愈后的精神病人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时,必须严格限制在一定条件之内,有时必须与精神科医生协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