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资讯与创意主导21世纪

第1章 资讯与创意主导21世纪

1981年,我准备到美国去留学,在美国留学期间,我刚好看到美国的总统里根,他亲自在电视上,向全国的同胞演讲。他告诉全美国人说,大家要以最热烈的心情来迎接21世纪,大家要完成进入21世纪的准备。那个时候,美国总统亲自在电视里面鼓吹大家,参与美国的教育改革。这件事情给我印象很深刻

里根总统那么早就想要通过教育改革,来让美国人在21世纪有竞争力,这说明,一个国家也好,或是一般的人民也好,想要在21世纪成功,必须要完全地投入准备未来的挑战。日本在1985年也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各位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些国家都用教育改革来迎接21世纪?

各位都知道教育是开启国家现代化的一把钥匙。教育,它基本上是培养人才。就像企业界一直在做企业改造,它最基本的理由也是要面对21世纪的挑战。因为如果它不改造,以它目前现有的人力资源,这些员工的能力、这些员工的创意、这些员工的智慧,这些企业在21世纪,没有办法生存。

在«第五项修炼»一书里,作者提到,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的500大企业,到80年代有1/3销声匿迹。这说起来很恐怖、紧张和刺激,企业要经营到500大,尤其是全世界500大,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不到10年的时间,就要被淘汰。作者提到,这些企业得了“智障”,也就是智慧有障碍。

为什么得了智障,企业就不能生存了?道理很简单,得了智障,刚好跟21世纪知识暴增的时代特质背道而驰。

21世纪,除了知识暴增,到底还有哪些特质会影响到我们未来的发展?

最近有一本很好的书,叫做«EQ»,过去很少有人去谈EQ的问题,换句话说,过去很少有人去关心,一个人要成功到底是不是主要来自IQ,还是有其它的因素,例如我刚才提到的EQ——有关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智商这方面的问题。

我们看看省内的整个环境,最近我们省内的失业率常常居高不下,一直到上个月的报告,政府有点高兴,说失业率有一点儿下降,但是还高达2.94%左右。想想看,2.94%,就是将近30万人目前失业在家里。如果再进一步探讨,这些失业的人为什么会失业?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多相关的因素,比如说第一个,他过去所学的知识跟技能,没有办法在今天为他的企业做出贡献;第二个很可能是企业面对一个新的转型,它以最新的一种资讯科技来取代传统的人力,所以,它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力,生产力就可以比过去更高。

我提这些原因,就是要向各位介绍,21世纪,到底是怎么样的世纪?21世纪有几个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在21世纪里,要做成功的生涯规划,这些特点一定要了解,比如21世纪是资讯跟创意主导一切的世纪。资讯跟创意,对21世纪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特点,如果以创意来说,我们称它为CQ,叫做创造智商。

我们如果看看过去的历史,绝大多数都只会因事而去找人,而只有少部分人会因人而去“创事”,这两个字很重要,创事,爱迪生就是因人去创事的一个典型成功的例子。

爱迪生从小成绩不是很好,可是他却有一种别人所没有的特点,老师买教具到教室来,他很好奇,几乎总会去把它拆开来看,问题是经常拆完之后,装不回去,所以老师很头痛,就对他妈妈说,你儿子喜欢拆东西的习惯,一定要好好地去改。爱迪生的妈妈告诉老师说:“老师!这样不对喔!我观察我孩子很久,发现他,跟别的孩子的最大不同,就是这点,比别人喜欢拆东西,今天要叫他改这点,这样我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不就一样了。”所以妈妈交待爱迪生:“儿子,妈妈认为,你喜欢拆东西的习惯,要继续维持下去。”

想想看,这种喜欢拆东西的习惯,事实上就是探索心,就是好奇心,就是创造智商的来源,而这一种智商却是21世纪最需要的特点。因为21世纪是创造市场取代市场占有率的时代。

创造市场,当年台湾最大的连锁经营店叫做Seven-Eleven,可是Seven-Eleven在几百家的连锁店成功经营之后,台湾出现了一个新的事业,这个事业叫做“万客隆”,万客隆仅仅少数几家,它的总营业额竟然能够超越当时的Seven-Eleven,这个就是我讲的创造市场取代市场占有率。而创造市场,最需要的智商就是创造力,就是创意。

偏偏令人担忧的是,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考试领导教学,学生万般皆下品,惟有背诵高,惟有记忆高,惟有分数高,惟有文凭高,惟有做官高,这样的一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创造力,因为孩子每天在家里读教科书,每天把他所有的时间,投入写测验卷,每天埋头于老师要考试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经常与他将来的成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我举一个例子,我的小孩子念小学二年级,我记得很清楚,他一上小学,就拿到一本地理课本,那个地理之难,连我这个已成博士的人,都没路。要背什么中国的邻国,想想看,连我长得这么大都不知道,你叫他去记旁边的那些邻国有几国?结果,搞得我的孩子,花很多心血在背那些邻国,他说因为考试要考,而不知道,背这些邻国的意义在哪里?

21世纪要用的是方法取代内容。所以,我还是教我的孩子方法,而不是死背那些内容。我跟他说,你刚才读书读到肚子饿了,喊着说要吃面,结果爸爸没有听到,“阿爸你不应”。“阿爸你不应”,“阿”就是阿富汗,“爸”就是巴基斯坦,“你”就是尼泊尔,“应”就是印度,“阿爸你不应”,就可以记好几个国家。我自己去吃面,到哪里吃啊?去面店,叫“缅甸”,吃完了就去玩,去涉水,去辽国涉水,涉完怎么样,涉得过头,越过边界到越南,越南再过去继续走罗!到哪里,到韩国吃人参,为什么?吃完有力量,才能够到很冷的俄罗斯那里,这样叫做中国的邻国,都背完了。我举这一段,就是典型的培养“控固力”,而没有办法培养创造力,这对未来是一大挑战。

美国的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写了一本非常棒的书,这本书叫做:«动荡时代的经营管理»,里面讲21世纪的企业,他说:No innovation,is die。没有创新就是死亡。所以所有企业的经营者,都要有创新的能力,绝对是来自有创造力的员工,而这正是未来企业所要的人,也是21世纪的企业能赢的惟一策略。

各位如果了解整个企业经营的状态,你就可以发现,前年有一家非常杰出的企业,叫做“壳牌石油”,很有名,它是荷兰人建的一个企业。这家“壳牌石油”,得到当年杰出经营成就奖,他们的总裁,上台去领这样一个非常荣誉的奖,回到自己的企业总部,竟然马上召集他们的副总裁,要成立一个小组来研究。副总裁问他说,报告总裁,你要我研究什么?他说,我要你研究我们壳牌石油,将来会怎么样破产。这就是我讲的21世纪,它除了要有创意,要懂得运用资讯科技,让你有竞争力之外,还要掌握“变”的原理,变是21世纪惟一不变的道理。

全世界企业能够经营上百年历史的非常稀少,最长的寿命,瑞典有一家企业,超过700年,但是,这些百年以上的企业,如果他们不能够去做立即的变革,进入到21世纪,也通通要被淘汰。所以你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变化非常迅速、没有常态的一个变迁的世纪。革命性的变革,完全优于计划性的变革。如果今天的政府,在经营整个政府的行政,不懂这样的一种变革的原理,绝对会被人民所唾弃。

这道理是相同的,以我们个人来讲也是—样,如果今天我们做生涯规划,以过去旧的观念、旧的思想、旧的行为,认为只要按部就班,一切就能够成功的话,那是一种错误。2l世纪,苦干实干,流血流汗,不能带来财富的累积。我现在马上举个例子,让你了解这些人,他们跟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绝对是用创意,绝对是掌握资讯,懂得运用资讯科技,能够不断地创新,拥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而掌握了21世纪的赢的策略。

我要举的例子大家都很熟悉,这个人叫做比尔·盖茨,是全世界现在最有钱的人。最近世界公布,他的财产总值超过384亿美金。这位比尔·盖茨,19岁就离开哈佛大学,念了一年哈佛大学以后,就出来创业。各位知道,他就是现在最大的“Microsoft”这家电脑公司的老板。

这位年轻人怎么会这么有钱?除了我们讲的,他掌握了21世纪资讯科技这样的优势以外,到底还有什么特点?这是全世界大家都好奇的话题。很多的媒体都邀请他上节目访问,每一次访问都问他,你为什么能累积这么多的财富?他讲了一句话:“我的成功只有一个公式,就是人加工具等于结果。”

这句话,很多人听不懂,他就解释,工具是代表一种专业的技能、专业的能力,每一个人都会具备某一种专业的技能去谋生,但是你要靠这种专业的技能去谋生,想要比别人有更大不同的结果,这不可能,我的结果跟人家有很大的不同,是我有高瞻远瞩的洞察力,我比别人更早地看到未来社会受到资讯科技的影响。

所以他写的书«信息高速公路»、«拥抱未来»,每一本可读性都非常高,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地说,我每天拥有非常多的能力比我强的人,在帮我赚钱,我当然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

我们再看第二位,这个也是21世纪成功的典型例子。这一位小兄弟更厉害,他今年只有20岁,他的名字叫温德·霍斯特,是一位德国的年轻企业家。他14岁开始自己拼装电脑,出来卖。14岁的小孩在国内是在干什么?可怜的小孩子,14岁才中学二年级,每天被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这位德国的小孩子,已经开始拼装电脑,然后开始销售电脑。

16岁那一年,他干脆向银行贷款,贷了一笔大约150万台币的资本,然后带着员工,千里迢迢出来开始创业。飞机一坐,坐到亚洲来采购零件,然后在香港设公司,在中国大陆设电脑厂。据统计,现在他一年的营业总额超过台币33亿。

去年发表一份他的企业未来的远景,要在越南的胡志明市,盖一个五层楼的摩天企业总部,就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这位年轻人除了跟刚才讲的比尔·盖茨一样非常年轻就出来创业外,他还有一般孩子所没有的毅力跟勇气,他勇于冒险。一般中国的孩子,16岁让他离家乡,到远地去创业,我看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样不同的环境进行比较、发现,我们的孩子要成功,需要调整一些我们教养孩子的方法。

我再举第三个例子,这个人大家也很熟悉,他的名字叫杨志远,今年28岁,是一个华侨。当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念博士班的时候,有一天晚上跟他的同学从电脑中心出来,一路上聊天,越聊越起劲,结果竟然聊出了一种远景——将来如果从事网络的服务,一定会在网络上赚大钱。第二天他办了休学,创立一个公司叫做“Yahoo”(雅虎),专门提供网络检索服务。

这一家公司现在也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公司之一,这位年轻人也成为全美国12大资讯业里面的代表人,财产也已经上亿美元。

杨志远的例子,可以明显地发现,21世纪成功的特点里,创意跟资讯主导一切。杨志远的企业,他的事业是来自他的创意,像类似这么多成功的人,好像有一个现象,几乎都是在资讯业里赚钱。可是我要告诉各位,财富不等于成功,我常常讲什么叫做成功?成功,用一句话做归纳,是一个人的一辈子当中,所有的机会乘上他对每一次机会选择的智慧,再乘上执行他自己所选择机会的行动力,这样的一个总和,我称它为成功。

很多人从一生下来,就面临了人生第一次的机会,但是这一次机会,是我们不能选择的,而往后的所有的机会,是我们能选择的。可是每个人在一生当中,经常是连机会来了他都不知道,这就是非常可惜的地方。我常常告诉很多人,机会是不能储蓄的,机会一定是完成准备的人,才能抓得住的。

在21世纪要成功,我们要完成什么准备呢?大概就像我开始讲的,要深入掌握21世纪生活资讯化,生活资讯化,我相信各位体验会越来越深刻,大概将来身上只带一张卡片,就可以行遍全世界。这种多重功能IC卡,一张卡片可以提款、可以存钱、可以消费,甚至可以当做医疗保险的一种保健卡,各方面都可以用。这种生活资讯化,给人类带来了方便,但是它对传统的生活形态也构成了很大的冲击,最大的冲击是不懂资讯就等于文盲。

人类知识的进步,一进入到资讯社会,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人类从1750年到1900年,竟然成长了一倍,1950年到1960年,又成长了一倍。这样的一种成长速度,它所带给我们的一种最大的压力就是,要学习怎样去选择我们所需要的资讯,用什么方法去掌握我们所要的东西。生活资讯化里面,大概最直接的能力,可能需要去贮备的能力,就是从网络里去寻找资讯的能力。

台湾有一个活动让我很感动,这个活动叫做“选拔资讯爷爷跟资讯奶奶”。在这个报道里,我看到有好多上了80岁年纪以上的爷爷、奶奶们,竟然每天有能力去使用电脑,使用E—mail电子邮件,使用这个电脑里面的国际网络,每天乐此不疲。有一位83岁的老爷爷,竟然还设了网站,把自己的作品跟他太太的作品,全部放在网站里面供人家欣赏,他甚至说要跟他孙子一起学电脑,还打算用电脑跟克林顿总统通信。83岁的人,不简单啊,完全是21世纪的特点——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新的知识不断地暴增,如果没有学习的能力,就没有能力在21世纪立足。而且我要向各位预告一件非常残酷的事实,最近有一份研究报告告诉我们,在公元2012年,30岁的年轻人一生要面对至少6次的生涯改变,请注意了,可以开始算算我们的孩子,或是我们自己,到公元2012年是几岁?至少6次的生涯改变,这种未来的趋势,我们现在已经看得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