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打破旧思想

第2章 打破旧思想

有一天我打开电视,刚好看到TVBS在访问一位被资遣的工厂厂长,这位厂长40岁,拿着200万(台币)的资遣费,接受访问的时候泪流满面,讲了一段听起来令人非常感伤的一段话,他说:“我一个40岁的人,现在被资遣了,拿了200万的资遣费,有什么用!这些钱很快就用完了,可是我现在重新要去找工作非常困难,这种压力,绝对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一个40岁的人被资遣,一个40岁的人失业,他第一个马上面临家里买房子贷款的压力;第二个马上面临教养子女教育费用的压力;第三个马上面临家里生活费用的压力。40岁的男人,为什么这么可怜!

今天的结果,是过去的因所种下来的。过去的教育讲我们的孩子没有多方面的学习能力,所以,过去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入21世纪,它的效用与它的有效性是越来越少了。他过去所学的东西,今天工厂不需要了,当然把他裁员。

我们省内有的企业,去年一年就裁员1.5万多人,可是这些企业一边在裁员,一边还在增员。你如果去问他,你为什么一边裁员,一边还要增员呢?他讲得很简单,我要用将来或是现在能够帮我公司赚钱的人,我要淘汰已经不能够再帮公司赚钱的员工。因为企业经营向来就是这么现实。

我就是要跟各位讲,21世纪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经营要有觉心。警觉是智慧的开端,自觉是治疗的开始,学习才是成长的起点。21世纪必须具备这样一个心理的准备,随时要准备接受一种新的变化、新的挑战。

我经常在很多大企业里上课演讲,经常有机会接触很多大企业的负责人。有时候听他们一讲,连我自己都很紧张。有一个企业经营者告诉我,他们将来有一个很大的炼钢厂完工之后,只要6000名员工,生产力就可以超越现在的传统炼钢厂,将近1万名员工的生产力,可以减少将近4000人的人力成本。当然这种企业有竞争力。为什么21世纪生涯的发展,变化是常态,不变是病态,用我们今天的旧思想,旧的行为习惯来看21世纪的生涯改变,这是我们在进入21世纪之前必须要了解的一个特点,我们过去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的效用性越来越短,同时可以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整个今天的产品,越来越轻薄短小,而且产品的周期也越来越短。

目前的所有企业大概都知道一件事情,就是过去的官僚体系,金字塔型的组织,已经没有办法进入21世纪。金字塔型,这种三角形结构的最大问题,就是远离顾客,它整个的决策层里,心中无顾客,完全不知道把顾客放在哪里,而且整个决策体系太过于复杂,碰到问题,没有办法快速地反应,这种企业一定被淘汰。

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顾客为核心的网络世纪。这样的一个世纪,企业经营最初反应就是顾客满意,但是今天又变了,今天如果提顾客满意,已经落伍了,今天的经营甚至已经到了超越顾客期望。这样的一个变化充分地讲明了,刚才跟各位谈的,在21世纪里,一个赢家通常具有的一个思维,就是变是惟一不变的原理。

我经常向人家讲一个观念,最成功的生涯规划,就是把自己与环境做了最适当的调适,叫做生涯规划。所以第二段,我要向各位谈一谈,我们自己要具备哪些成功的特点,才能够在21世纪里,掌握成功的秘诀。

有一本书,是由日本京都半导体公司的董事长稻盛和夫所写的,书名叫«追求成功的热情»,这本书开始就讲,成功是什么,成功是能力乘以努力乘以态度。各位特别注意是用“乘”的。他的意思就是说,态度,是成功的最根本因素。他在书里特别提到,一个人有再好的能力,尽了再大的努力,如果态度是负面的,那么可以讲等于失败,因为乘起来的结果是负的。

这与我们传统的教育是完全相反的观念。看看我们的教育,几乎都认为成绩等于成功。有一天我在高雄小港演讲,有一个妈妈问我一个问题,她说她的小孩子读小学二年级,有一天老师把考卷发下来,她的小孩子没有考100分,隔壁那个小孩子考100分,他把考卷拿来折飞机玩,她的小孩看到,就去跟老师打小报告说:“报告老师,某某同学把考卷拿去折飞机玩。”这个老师竟然告诉她孩子说:“你把自己管好就行了,人家考100,他要怎么玩,人家还是100啊!”如果这一句话是真的,那么这位老师的观念,就值得商榷了。

因为,21世纪要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个思维的转变就是,成绩不等于成功。据研究,哈佛大学94个毕业生,在学校里面非常顶尖、非常杰出的人,经过了一二十年,发现他们后来的成功与过去在学校的成绩没有相关。

人家也曾经去研究过那些智商低于80的人,一群非常不幸住在贫民窟里面的小孩子,结果发现智商高于100以上的小孩子有7%失业超过10年以上;而这一群智商低于80的智能偏向不足的孩子,竟然也平均7%失业超过10年以上。

这些研究,如果印证刚才我讲的爱迪生成功的故事,那更证明了成绩不等于成功。而这偏偏是给国内的教育一个当头棒喝。我们传统上几乎都认为,成绩好的孩子,就是将来可以成功的孩子,就是所谓的父母心目中的骄傲,可以四处去向人家炫耀的孩子,所以你看我们的父母,为什么都很重视孩子的成绩,因为孩子如果考得好,出来说话走路都有风。连我们巷子头,一个每天都在卖饮料的,有一天突然向我说:“你不要看我在卖饮料,我女儿都读到研究生,都留学回来。”我跟她说:“噢!太太,你很会教孩子。”她说:“哎哟!没有。”虽然说没有,但是,笑是从内心里笑出来的,我都看得出来。

把孩子的成绩,孩子学业上的成就,当成装饰品,成为炫耀的东西啊!这绝对是错误的。这就是为什么«EQ»的作者,会提出来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说,成功80%来自EQ,只有20%来自IQ。这样一种革命性的观点,也给进入21世纪想要成功的人,一个很大的改变。如果我们印证,很多智人有愚行,我们更能够肯定这样一个概念。

某大学以前有一个博士班的学生,为了追一名女同学,追不上,竟然说,我得不到的,我就会把她毁掉。所以,在他们的实验室饮水机里面下毒。但是那个女同学命不该绝,一个无辜的男同学喝了水之后,得了急性的肾衰竭,每个礼拜要到医院洗肾两次。这位博士班的学生,初审被判7年,就叫做所谓的智人有愚行。问题就出在EQ而不是IQ,出在情绪智商,情绪管理能力。

再看看中兴大学,一个硕士班的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6年的时间,成绩总比另一位姓曾的同学差一点,就怀恨在心,竟然从研究所就开始暗中观察这位大一就跟他同班的同学的嗜好、他的饮食习惯、他的生活起居,然后天天找机会,在各种吃的东西啦,穿的衣服啦,去下慢性毒药。总共下了3年,一直到这姓曾的同学硕士班毕业之前才开始发作,找不出任何的病因,但是却日渐消瘦,天天拉肚子,跑遍国内各大医院,检验不出所以然。这种智人有愚行,在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多。

前一阵子,报纸报道有一个刚从美国拿到硕士学位回来的31岁的男孩子,开着车子,载着女朋友路边停车,警察先生看他车子没停好,好意去跟他讲,先生!拜托你把车停好。这样也不行啊,没想到他马上发狂,发动车把警察撞倒在路边。各位再看看,工研院台中分院,有一个某大学毕业的机械研究所硕士,追他同办公室的女同事追不到,也在办公室的饮水机下汞。

诺贝尔为什么要设诺贝尔奖?他发明火药,一心一意想用来贡献人类,竟然被拿去当杀人的武器,诺贝尔既惭愧又伤心,所以设了诺贝尔奖,奖励诺贝尔和平奖、经济奖、文学奖,就偏偏不太喜欢奖励那些科学的东西。第一届的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诺贝尔先生讲了一句话,他说:“杰出的科学家更需要具备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这一句话刚好印证我们过去的科技教育欠缺人文素养,让这些智人却有愚行,这就是因果之间的恶性循环关系。

所以,这就告诉我们,一个要进入21世纪的资讯人,一个要进入21世纪的科技人,他要成功的话,必须有好的EQ、好的态度,才能够在21世纪创造一番事业。2003年«管理杂志»调查台湾100家大企业,问道,你们对将来所要征选的员工要求哪些重要的特质?结果88.4%的大企业回答说,要有良好的品德,86.3%以上的,回答说要有积极的态度,而专业的智能只占第三位。

我举这么多的例子,就是要跟各位谈,在资讯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更要全方位地去学习人文的素养,培养良好的态度,做好心灵的改革,才能够完成进入21世纪的成功的准备。

讲到这里,回头再来看看我们的社会,就比较清楚地知道,我们社会在发展上的一些病态跟问题在哪里?

过去讲经济的奇迹,说什么台湾是亚洲的四小龙之首,今天连龙尾都拉不到。到底原因在何处,已经很简单了,为什么?因为竞争是态度的问题,不是缺席的问题。态度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EQ的问题。想想看,那么多人,清早认真研究签到,打电子计算机,寺庙观乩童,早上一定赶快打开收音机,打开电视机关心股票行情,心情的起落,就像股票市场有起又有落,每天这样内心不安,哪有什么好的工作态度?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世纪末现象都在台湾出现了,好多宗教的敛财通通出现了,这些统括起来,就是所谓态度的问题。

我们政府也在谈改革,包括教育改革,教育长官我们很钦佩,发生问题马上反应,速度够快,但问题是大家有同样的态度要来改革吗?因为,教育改革是态度的问题,不是制度的问题啊!教学说要正常化,教育长官很认真地说:被我抓到的话,连带处分,还要加上不给经费补助,用人、用钱来约束。结果最近一项调查说,还有超过两成以上的学校阳奉阴违。所以这叫做态度的问题。

有一次,我大清早去一家学校评鉴定,校长请我去办公室坐,那个校长说:“教授啊!你们来评鉴定,害得我们忙一整夜都没有睡。”我说:“这不是平常就要准备的吗?”他说:“哪有!你们要来看,当然要准备给你们看啊!”我说:“看表面这个能评鉴出什么?”这又是态度的问题,叫做形式主义。用这种评鉴的制度,能够评出什么呢?

企业经营也是这样,我要到一家公司去演讲,结果突然说:“教授啊!对不起,能不能延期?”我说:“两三个月前订的,为什么要延?”他说:“抱歉啊!忘记那个ISO要来复检。”ISO就是国际品质认证,每半年会复检一次。品质是平常要做的,为了复检才来加强,这样的品质有办法改善吗?

我举这么多例子,你就可以了解,今天台湾的竞争力问题出在哪里?我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深思我这一句话,台湾的问题,是出在我们民众的态度,出在我们整个社会的思想与观念,如果态度、思想、观念不改革,是没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