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突破困境的秘方

第6章 突破困境的秘方

既然突破困境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而言这么重要,对公司也这么重要,对我们也这么重要,那我们要怎么样来面对困境呢?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

事实上成功地突破困境是有秘诀的。

1.积极面对困境:

要积极地面对困境,不要逃避。什么叫积极地面对困境呢?这个世界并没有失败,失败,只不过是暂时停止成功。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知道:“天无绝人之路。”有一位了不起的舒勒博士,在他的书里有一句话:“艰苦的岁月绝不长久,对一个不屈不挠的人,很快就会离你而去。”

我在报纸上看到刘侠,也就是杏林子,她“生命之歌”录音带的广告,我看了以后十分感动。为什么?

这位作家12岁就得了风湿性关节炎,40几年来,她几乎每天都与病魔在搏斗。听说,最近已经严重到连讲一句话都要休息,很不顺畅。像这样的一个困境,她竟然能够很乐观地去面对,而且还跟主治的医师幽默对话,让主治医师都非常佩服。

最令人感动的是,她在这样的情况下,竟然还用了3年的时间,录制完“生命之歌”这样一套录音带。

可见她是一个有使命的人。她就是想把她的经历,过去自己的困境,奋斗的过程及她对生命的感受,流传给后代的人。能够积极地去面对她的困境。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2.分享经验:要愿意跟你的朋友分享你失败的经验。

我们中国人很奇怪,从小教我们外表大智若愚,内里扩张实力,静静地吃三碗公半。

事实上静静地吃三碗公半,是非常危险的。为什么?因为本尊有困难碰到了挫折要找分身来商量!

美国最有名的一位建筑师M.Linhaiser,我把它翻成林海瑟先生。这位建筑师,赚了好多好多的钱,可是因为一次错误的设计,就把他过去所赚的钱,通通赔光了,公司宣布破产。一个人,前途茫茫渺渺,毫无目标,开车乱开一通。当他到华盛顿地区的广场,不经意地撞到一个人。那个人本来很生气,没想到抬头一看:

“啊!原来是我的好朋友,Linhaiser先生!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林海瑟说:“哎哟!说来不好意思啊!”

朋友说:“没有关系,你讲啊!有什么问题呢?”

林海瑟说:“我公司破产了!”

这一位朋友怎么讲:“破产有什么了不起!”各位请听看看:“破产有什么了不起!”

他说:“5年前我还不是破产,但是我现在又爬起来了啊!来……我请你喝杯咖啡,我好好地告诉你我破产的经验。”

两个人一聊,结果,竟然聊出了很具体的结论——原来破产的人,必须要找人去分享,才能够从破产里面超越出来!所以两个人马上决定成立一个“失败者联谊会”。会员规定,一定要破产过的人才能加入。而且这个联谊会里,还特别规定每个人必须成为别人的老师。要非常坦诚地,非常乐意地分享他的经验,让其他人能够知道怎么样重新再来。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我们如果要突破困境,再创高峰,这是必须要去学习的。

3.打破心墙:必须打破我们自己心中很多的极限。

我们做一个现代人都不知道自己心中有好多的极限。比如说碰到很多问题就说:“这个我不行!”“那个我不行!”

比如说叫你找个大保单,你说:“啊!大保单?小保单都没得做了,还做大保单!”你看!心中很多极限。

著名文学家爱默生说:“我们心里的一道墙,永远比外面的那一个墙,难以打破。”这个心里的墙,到底是哪些墙呢?

A.错看自己之墙。比如说第一道:“错看自己之墙”。错看自己,以为自己这一生,就到此为止,经常有酸葡萄、甜柠檬心理。人家问:“你为什么不住大间一点的房子?”“我们人口很少,住那么大间做什么!”——其实是没有能力买。

所以试想:一个人如果用这样的态度,永远虚伪地戴着面具,让自己跟别人相处,这就会产生错误的墙——错看自己之墙。

保险界过去有一位前辈,叫做保罗·麦尔,P.MAIER。后来他成为SMI的创始人,SMI就是“成功激励学院”,现在这个企业非常大。而保罗·麦尔当年开始的第一个事业就是卖保险。

每次与他的同事去找顾客,他老是躲在墙角边,静静地分享同事与顾客的互动。所以,回来公司给他评语是:“内向、退缩,毫无志向,没有远大的理想,欠缺人生的意志力。”意思是叫他收拾包袱走路。但是保罗·麦尔认为:“我绝不是这样!我绝对有能力,改变我的命运!”他毅然决然去接受训练,两年而已,脱胎换骨。后来自己决心要创业,出来做的第一份事业,就是成立SMI——“成功激励学院”。

从保罗·麦尔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第一道墙,一定要自己去打破,才“不会错看自己”!

“错看自己”包括小看自己,也是错看自己,包括过度的吹棒自己,也是错看自己。所以要真正地了解自己,这道墙,你才有办法打破。

B.完美主义之墙。第二道墙也必须要去打破它,叫“完美主义之墙”。

很多完善主义者认为:“自己必须完美无缺,万事通晓,无所不能!”这是不理性的想法。为什么?因为再能干的人也有缺点。譬如说我实在也算能干,但是我缺点很多啊!包括常常被太太说,小便都不好好地小便。我跟我太太说,你不要再嫌了,你如果嫌我小便小得不准,你不会来用手把它扶着!对不对?她说,哎哟!你怎么这样讲!但是事实上就是这样嘛!

人一定要永远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比如说,全世纪最出色的足球选手,他10次传的球,也有4次失误啊!所以我们要理性去面对。

你看看最出色的篮球选手,他投篮的命中率,也只有五成啊!你看,执世纪牛耳的石油,即使找最棒的地质专家,陪着他们去钻探石油,结果10口井也只有1口能够找到石油啊!全世界最棒的股票投资专家,你说:“拜托一下你帮我买5种股票。”结果只有两种会赚钱啦!你看连大名鼎鼎的电视演员,拍摄广告片,竟然30次也有20次是N.G,就是NO GOOD(拍不好)。

我过去主持高雄的“港都焦点”这个政治性的节目,我算是面对镜头很有经验,可是我也会稍微紧张啊!

“人不能够有这种‘完美的墙’。”因为完美主义会让我们做不到的时候,就自卑,做不到的时候就看破自己,就容易形成放弃自己。

英国最有名的历史学家,叫做汤恩比,他写了一套著作,叫做«历史的研究»。这一套著作,到底怎么写成的,大家都很怀疑。而且大家都很好奇,想要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毅力,能够用一生的时间,来写这一套大书呢?结果他自己讲了。

他说:

“1.在行动之前,你首先要冷静地思考,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思考主题和问题。

2.一旦做好心理准备,要立刻去行动,迟疑是最大的禁忌!

3.不要要求自己十全十美,不论心理好坏,每天一定要有规则地,持续工作。凡是由人类的头脑所完成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十全十美的——人类本身就不完美。

4.不要浪费时间。现在,就是工作的最好时机。不要常常说明天,或下个星期,而是把握现在。

5.要有远见,有计划性的工作,搜集对将来有用的情报,一点一滴地累积。”

当看到这五个秘诀的时候,我就去思考,回想之后,我发现,他讲的一点都没有错。

在«第五项修炼»里面,彼得·圣吉就讲过一句话:“很多人,急急忙忙在人生的道路上,去解决所发生的困难跟问题,但是偏偏忘记抬起头,去看看这一条道路到底是不是我该走的道路。”事实上就是汤恩比讲的,要我们“慎始”。

开始了就要慎重地去选择,去思考问题。如果以做保险为例,你就要非常慎重地去选择要做什么保险?到哪一家公司去服务?找什么样的准客户?用怎样的方法去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些都叫做“慎始”。

当年有人说:

“安石可怜做相国,

隋炀不幸为天子,

若使两人穷到底,

一为名士一文雄。”

这说明当年王安石跟隋炀帝,他们都没有“慎始”,所以他们人生面对着很多的困难而不能突破。

又比如我自己,每次都说要写书,要写书,结果写到现在书还是停在书房,我现在找到原因了。为什么?因为我自己就碰了完美主义之墙。每次都觉得我今天比昨天还更好,事实上,我应该学汤恩比:立定志向,拟定了目标,就每天持续地行动——立即的行动力。

你看爱迪生发明电灯,他就是在参加友人婚礼,听到婚礼进行曲的时候,突然来了灵感,然后马上冲进实验室,46天之后,发明了电灯啊!

全世界非常有名的冒险家m.anderson,这么有钱的一个富翁,坐飞机旅行,在飞机上看到«飞机杂志»里面报道:全世界100年来都有人类梦想要坐气球横渡大西洋,结果通通失败了,还有5人命丧大西洋。所以他一下飞机,马上召开记者会,宣布他要成为人类第一个坐气球横渡大西洋的人,结果这位仁兄真的做到了。

他们的成功在哪里?在于立即的行动力。

汤恩比说要持续,每天持续地努力,不能间断。

有一天我看到林清玄的书中说,他8岁立志要写作,长大以后开始写的时候,一天写3000字,从没间断。我相信他可能还在坚持写。所以他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因为,“每次小小的成就的累积,就会有大的成功。”

我有一个朋友是现在台北市师范学院教育研究所的所长吴清山博士,有一次我请教他说:“老兄啊,你为什么几乎每天都有文章可以出版呢?”他说:“啊!没什么啦!我家住在木栅,每天一下班从总统府旁边回去就会塞车,我就干脆自动留下来,每天写两个小时,结果到家的时间竟然跟别人塞车的差不多。别人在车上怨叹,但是我在办公室写得很愉快,写书又赚钱,又可以自己有成果。”

他们的成功就是每天持续地写。这些,都在汤恩比的秘密里得到了证明。所以人不可以有完美主义的墙。

有了目标,为什么很多人不能实现?因为很多人的目标一直停留在没有准备好的阶段,不能出发。什么叫准备?英文PLAN,“计划”这个P就是prepare,而且准备完就马上要怎么呢?L就是launchout。你就要立即出发。然后A,就是adjust,要边做边调整。就像我们打高尔夫球,第一杆挥出去,不好,第二杆就要修正。N是networking,要完成目标,要靠很多的人际关系,靠“本尊”,还要靠“分身”。

全台湾卖车第一名的小姐,她10年来,卖了1000多部车子。后来人家间她怎么做到的?她说:“没有什么,我的顾客都帮我介绍顾客。”如果她一直说我还不完美,我还不完美,我再去进修,我再去找人家激励,我再去怎么样……今天一定还是零点,没有出发。

C.败北主义之墙。第三道墙是人心中的极限,叫做什么呢?叫“败北主义之墙”。未出发就失败,未胜先败。

我们经常听到我们的球队每次碰到韩国队或是日本队,教练都讲什么“少输为赢”。输都输了,还在少输为赢!少输怎么会赢!

这个“少输为赢”,其实是自我安慰的名词!还没出发,就认为要赢是“阿婆生孩子狠拼”——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种败北主义之墙实在也是我们成功的一个阻碍。如果世界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态,那么,就别想在业务上有成就。

在台湾我的学生现有800多人在当校长,很多学生考校长,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有一个学生,考了三次没有考上,第四次要考,还是我主动打电话问他:“某某某啊,这一次又要考了,你有没有报名啊?”他说:“哎哟!老师你怎么知道?”我说:“你不必问我怎么知道,但是,我只问你有没有报名啊?”他说:“哎哟!老师,失败三次了,这次偷偷地去报名,万一没考上,比较不会被人家笑话!”——还未考就先想考不中!

我说:“这样还算是我的学生吗?”我在电话里,就说他、骂他。我说:“以前我怎么教你的?我以前教学生很重要的什么话?说考试报名就是考上!考试只不过是完成手续而已!”

我当年考中山留学奖学金,二三百人报名,只要录取一名。我就自己对自己讲:“很抱歉,你们碰到我,你们都没有希望,因为只要录取一名,那一名就是我!”结果果然放榜就是我,很失礼,很抱歉。就是这样啊!你一定要对自己很有信心!

这倒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很多人没有信心,他也知道要去改,但为什么他改不了呢?我发现,这就是一个人身上带有一些失败的习性。什么习性呢?比如说,自己莫名奇妙的抗拒。抗拒什么?抗拒改变。

我举一个例子:就像前面我讲的这个学生,其实他已经对考校长有一点莫名奇妙的抗拒,但是又觉得不报名可惜,所以他就这样,随随便便去报一个名,没有一个决心。还好碰到我。你看!改变了一生的命运。他现在已经在当校长了。中间的秘诀我不讲,因为这与主题无关。

要有贵人,要自己先成为贵人。什么叫自己先成为贵人?自己愿意改变,不能心存莫名奇妙的抗拒。

有一个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找了好久,还是找不到工作,后来去卖汽车。其实,很多大企业的总裁几乎都是sales出身的。林宏宗还没创业以前,卖过12种产品。小时候还卖过冰棒,帮他妈妈卖完猪肉后,就要去卖冰棒,卖口香糖让人家吃,这样来赚钱。

英雄不怕出身低嘛!不怕改变嘛!

有的人怕改变,恐惧改变会带来失败。事实上,我要告诉各位:“不错,改变不一定带来进步,但是,进步一定从改变中产生。”这句话各位永远要记住。

克服恐惧失败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我们陪在旁边。要失败我跟你一起失败。我的学生在练习演讲,没有上台就在那里发抖。我说:“老师陪你上去发抖!”结果证明有效果!

我每个月都到电台讲授语言表达训练课程,发现很有效果。因为,人开始知道自己怕改变,是因为怕失败没有面子,很难看。所以人如果能够抛弃这些心理的障碍,才有可能突破困境。

D.孤立自闭之墙。第四道墙叫做“孤立自闭之墙”。这种墙也很糟糕。

为什么?你一定听人家讲过什么“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其实是很悲壮的,够悲哀的。我研究是什么原因造成人生的不幸,结果发现有八大原因。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孤立无援”。

我讲人际关系的时候,很喜欢问下面的人:“要帮你抬棺材那四位,找到了吗?”结果都说还没有找到。可见自己真是孤立无援,可以说是很悲哀的人生。所以孤立自闭之墙,一定要去打破。尤其在21世纪要以合作代替竞争,要有好的沟通力,好的人际关系能力,才是21世纪成功的秘诀。所以人要能够打破这种孤立自闭,我觉得是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一个台大哲学系的教授叫做傅佩荣先生。这位名教授,现在口才好得不得了,没有人知道他8岁就得了严重的口吃。他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跟人家来往。但是,他却有一个自我超越的想法很不错。他说:“我虽然口吃,只要我成绩好,就没有人敢看不起我。”所以,他拼命在学业上求表现。后来念到耶苏大学的博士,还去当过国外的课座教授,现在在台大哲学研究所哲学系服务。傅佩荣教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就是因为一步一步地敢踏出去演讲,一步一步地敢踏出去面对他这种严重的口吃,今天他才能够变成口才这么好的人。他如果还是照样地把自己封闭起来,我们今天就欣赏不到傅佩荣教授的风采。所以这个例子蛮有激动作用的。

E.依赖之墙。第五道墙叫“依赖之墙”——没有独立自主的个性。

一个人,碰到了困难就退缩,一碰到困难,就想要回到妈妈的怀抱里去,这就是我们过去对孩子宠过头的弊病。所有能够在最困难的困境里超越的人,我们几乎都可以发现一个特点,这些人都能够打破依赖之墙。

比如说松下幸之助先生,各位都很清楚,他从小面临很多苦难,从小身体很糟,常常病痛,所以人非常瘦小。家里穷得一贫如洗,从小什么都做过。包括做过人家的学徒,面包店的店员,还做过电器行的小员工。23岁出来创业,用累积的退休金95块钱,租了一个店面4.5平方米,做什么?做电风扇,结果第一次就破产。可是你看看,他破产了!但他并不气馁!他第二年重新再来,那么巧刚好碰到做对了。人们都开始喜欢他的产品了。所以慢慢地才增聘两个人:一个是太太的弟弟,再加上一个小徒弟。这么大的企业,就是从这样的环境起来的。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告诉大家:人就要勇于独立自主,敢于向现状挑战。如果松下当年一直当人家的学徒领薪水,同样可以“吃得肥肥装得锤锤,吃得饱饱等着放假,吃得很好装得懒惰,眼睛睁开等领现金。”(台语)——但是他不是。他敢就这样离开薪水的生活,开始创造自己人生的事业与前途,结果成功了。

我的岳父,本来也是薪水阶级,做到高雄市公车修护厂的厂长。照道理讲,职务也高,领导的人也多。但49岁了,很多人也是70几岁叫“老枯枯”啊!我的岳父毅然决定,离开市政府出来创业。结果,今天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

所以各位从这里,就可以发现:有独立自主性格的人,永远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他永远不受命运摆布。就像傅佩荣教授讲过的一句话,我很欣赏那一句话。他说:“我们人,虽然很难去改变命运,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我们对命运的态度。”

这就说明了,一个独立自主,能够抛弃依赖之墙的入,就有能力做到这样一个境界,能够创造自己辉煌的人生。

F.好胜之墙。最后我要讲一道墙,也是我们必须打破的心中极限,叫“好胜之墙。”这也一定要打破。

事实上,再幸福的人,一生都还是会碰到很多的挫折。而这种好胜之墙每次都好胜,鸡肠鸟肚,尖嘴猴腮,一定跟人家比,总要把人家比下去。“输入不输阵,输阵没有面子!”(台语)这种人,人际关系一定烂,而且嫉妒心很强,自我中心感很强,到最后害的是自己。好胜心强的人,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患得患失。做起业务来,稍有挫折就常常钻牛角尖。所以这道好胜之墙常常容易“失常”。

我为什么要讲以上这一段呢?因为这些就是心中的极限,是我们要突破困境的障碍。所以,我必须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向各位谈这六面墙。这也是爱默生为什么会说:“人心中的围墙永远比外在围墙,难以拆除”的原因。我希望各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自己回去反省检讨看看:“我有没有这些墙?”

为什么?因为人们常常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已有哪些阻碍进步的习性。如果有,就要力求改善,才能够突破困境,再创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