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EQ的基本内涵

第13章 EQ的基本内涵

最近,«EQ»这本书的作者高曼博士到台湾来演讲,他亚洲巡回系列的讲座里面,第一站就到台湾。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他第一站就到台湾?因为台湾平均每36个人,就有一个人买一本«EQ»,销售量接近60万册!

就连高曼都觉得很奇怪:全世界最为我的书捧场的就是台湾啊!台湾人EQ应该不错。结果他要来的时候,就那么巧,刚好台湾接连发生了很多与EQ有关的问题。

比如说有一个得到美国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台湾工程师下班之后有一个嗜好:喜欢扮演女人,到女子桑拿浴房去偷窥。结果夜路走多了,在桃园被抓到。

事实上这是一种在从小长大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行为特性。

台湾刚刚又发生了一件命案:一位研究生洪晓慧跟一个最好的女同学争夺一位男朋友曾焕泰,竟然失手将这位女同学杀死了。而且把自己过去在应用化学系里所学的专长,来泡一种特殊的水,叫做“王水”,想去把她灭迹。

洪晓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个案。为什么?她从小是念小学资优班,一直到中学资优班,念高中也是资优班,一直到大学都是念非常好的学校——交通大学。这一种“智人”,为什么有愚行?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果你没有机会在台北听到高曼博士的演讲,今天来看这本书,效果也不会比他差。在台北听高曼博士一场演讲,入场费要12000块。听说那一天有3200多人去听!那么,高曼博士的一场演讲费当然很贵,他不透露。记者一直问他,他说:“大概将近数百万。”数百万!这就是我们台湾人。很多事情都怎么样呢?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啊!

事实上各位要知道,EQ、情绪智商,它并不是外来的产物,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谈EQ的问题,只不过没有创“EQ”这个名词而已。

老祖宗教我们很多情绪管理的方法,比如说静坐。高曼博士也承认,他每天用静坐来调解他的情绪。事实上这种静坐的方法,是他从中国老祖宗的学问里学到的。以前我们老祖宗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教人家要谦让。这些观念都是告诉我们讲情绪管理,叫大家做一个心平气和的人,而不是理直气壮的人。

所以这本书里面,我主要想给各位一个观念:EQ到底跟人生的命运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最近台湾曾发生一连串这类事情?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有一点偏差?这些是我想和各位分享的内容。

另外有些内容,我觉得也很重要。到底人生的命运,由什么来决定?有人谈宿命论,有人谈创造,可是事实上到最后对人生的命运还是一团迷障,无法解释。有人说一运、二命、三风水、四读书、五积德,那么风水、运、命,到底是什么?这些东西,是很多人都很迷惑的。

因此,今天我把这两个主题贯穿起来:从EQ情绪智商、情绪管理的角度,回来看看人生的命运,或许会有一番不同见解,或许可以打破我们传统不是从宿命就是从创造(这种在逻辑学上,叫做“二值法”)两种极端来看命运,这叫“执两用中”啊!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能对我们帮助较大。

本章我先同各位分享:为什么最近我们的社会会发生这么多智人有愚行的事情?

有智慧的人代表什么?代表IQ很高。各位都知道,过去我们的教育里面,万般皆下品,惟有成绩高,惟有分数高,惟有文凭高,惟有考试高。所以很多父母亲对孩子从小的教育,惟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绩。每次段考一到,好多父母比孩子还紧张。到底是大人在考试,还是孩子在考试?分也分不清楚。考出来,首先就问:“考得好不好?有没有考100分?”先问分数。所以孩子无形中就养成一个观念:“只要成绩好,他就是一个好孩子,是父母心目中成功的孩子。”

这种重视IQ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孩子失去了生活上其它能力的学习。包括怎么样应付进退,怎么样跟人家沟通,怎么样培养一些遇挫折的容忍力,学习怎么样能够在不顺利时激励自己的能力,怎么样对人生持有一个积极的信念,自信着自己的未来。而现在这些大概都已经不是孩子们学习的重点。这很可能就是造成类似洪晓慧社会事件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

现在很多人都会感慨,年轻人跟过去很不一样。最近又发生一件事:台大硕士班的一个女生,下个月就要毕业了,论文都写好了,已经快口试了,她晚上在学校书念得很晚,一个与她交往了6年的女朋友认为,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很危险,就很热心地开车到台大来接她回去。这位台大的研究生竟然看上了她朋友这部车子。车子很漂亮,如果喜欢,你向她借就好了嘛!不是,竟然利用她朋友下车的机会,偷偷地把钥匙拿下来,到外面打造一支,然后连夜跑到她朋友家门外,偷偷开走了这一部车子。

你开人家的车子,竟然都不去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还敢怎么样?公然载着她的同学到处去玩。结果被警察抓到。

所以,从我刚才讲的这三个个案就足以说明,我们过去的教育所产生的一种因果关系。

今天孩子的行为就是过去的因所造成的今天的果。这些果我们必须来承受。而且我可以向各位预测,这种智人有愚行的现象,在未来的台湾社会会越来越多。

所以,这是一个很恐怖的事实,很残酷的事实!它告诉我们过去在教育里一智独秀的现象已经到了该调整的时刻了。

«EQ»这本书里作者也提到,在美国也研究EQ跟人生命运之间的关系。他们采取的样本,就是找哈佛成绩最棒的90多个学生,研究这一批孩子长大之后的社会成就有没有最棒。长大之后有了家庭,有了事业,还继续评量他们的人际关系,评量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评量他们与人家之间互动的关系。

结果发现早期在哈佛大学最棒的这些学生,毕业之后的成就竟然不是很好的。这个说明什么?说明成绩不等于成功。

所以他们很早就发现:成功是有很多其他因素所造成的。于是,他们后来又去研究一群住在贫民窟里的450个孩子。环境很恶劣的这些孩子,从小比人家要忍受更多的不幸,这一批小孩子几乎都是外来的移民或黑人的子弟,可是长大之后竟然有很多在当律师、当教授,走向了社会的高层。

他们也发现450个孩子之中有一批研究的样本,他的智商低于80。各位要知道,在我们台湾,智商低于80就归类为智能不足。这一批孩子里面,有7%失业超过10年以上,可是研究人员发现IQ超过100的正常的孩子,竟然也有7%以上失业超过10年。

所以«EQ»这本书的作者高曼博士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说:“可见人生的成就并非来自过去在学校的学习成绩,IQ跟成就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微乎其微。”又说:“人一生的成就中,EQ占80%,IQ占不到20%。”

现在我们要进入21世纪,影响的因素就更多了。2l世纪是以创造市场来取代市场占有率的时候。所以21世纪,必须要以创意和信息来取代经验和直觉。

在21世纪,一个人如果要成功,CQ(创造智商)又变得很重要。你看看,杨志远,这位雅虎公司的创办人,10岁离开台湾,20多岁在美国哈佛大学念电机研究所的博士班,但是在学习电脑的过程中非常有创意,竟然能够想到去研发网络的检索系统软件来赚钱。在这种网络检索系统中,所有的网站进入里面给人家检索,通通要提供广告费,一般的用户进入检索不要花钱——所以这种生意当然能做。不到3年,这家公司股票上市,短短5年的时间,他的财产总值就超过美金一亿以上。

这就是典型的用创意成功的例子。

除了CQ,最近的研究也发现,一个人的成功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叫做AQ,逆境商数。

比如说有人研究过100万个最杰出的企业家,竟然发现,这些企业家—生平均破产3.75次以上。这就说明:原来一个人的成功,必须要经过很多人生的历练,这才是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叫做人生、人苦、然后人死,才能顺利地走完一生。所以AQ对我们今天的孩子来讲,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今天家里孩子少,个个都是宝,“金儿玉儿、胡椒盐、蕃薯饼,宠得到菲律宾,为人家洗碗又洗锅!”(台语)现在的孩子可以讲是活在—个没有免疫力的家庭里,可以讲是温室的花朵,从小没有机会接受很多逆境的磨练。这对未来的人生以及他的成功造成很大的挑战。因为本书的主题是讲“EQ与人生的命运”,所以CQ和AQ的问题暂时不探讨。

同各位提到这个背景,主要是为了讲一个重要的观念:成绩不等于成功。

美国有名的卡内基美隆工业大学,他们调查10万个在美国最成功的人,都是列入“WHO'S WHO”,都是美国成功名人录里面的人。结果发现,他们成功的秘诀有85%的因素是来自良好的人际智能,人际的因素,只有15%的因素,是来自专业的智能。

这个研究非常重要,如果各位想了解的话,再看看哈佛大学的研究:

哈佛大学的学生职业辅导中心调查4000名被开除的员工,竟然发现这些被开除的员工90%以上都是人际关系出问题,包括跟上司处不来啦,跟同事处不来啦,跟顾客处不来等等。所以这些问题其实就是本书要讲的主题:EQ的问题。

首先我要和各位谈谈到底什么叫做EQ。

EQ,一般大家把它翻译成情绪智商,情绪商数,刚好跟IQ,智力商数相对。大陆翻得更好笑,翻做“情商”。不知道在情商什么。本来高曼博士的书叫做“EI”,叫emotional intellignce——EI,不是EQ。EQ是商人的创意,简洁扼要又好宣传,让人家一看就容易接受。

本篇就是要来谈这5个主要的问题,其中一个叫做具有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包括知道人的情绪是怎么来的。

人的情绪都是什么呢?那是一个事物给我们刺激的时候,我们产生的一种认知,这种认知通过我们的视网膜直接传到我们的脑丘,脑丘就类似我们今天的邮局,有分类及整理的功能。可是研究情绪的人也发现,为什么有的人会有发狂的现象?原来,这些刺激没有传到脑丘,却直接传到脑丘的右下方,有个地方叫杏仁核,原来那是人的情绪管理中心。所以,如果一个刺激直接传到杏仁核,就产生了一种非常激动的情绪状态,那么这就容易产生情绪的问题。

最近,屏东有一个妈妈叫肖凉花,名字取得就很凄凉——凄凉的一朵花。肖凉花因为跟她的同居人闹意见,结果三更半夜想不开,竟然逼着3个女儿和她一起自杀。类似的案件,也发生在员林附近。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回到家里看到太太不在家,这种刺激就直接传到杏仁核产生发狂。怎么样发狂呢?就一直胡思乱想,“老鼠入牛角,稳当当,包死的!”(台语)钻牛角尖!认为太太一定跟人家跑了。所以越想越气啊,就把3个孩子绑起来,用车子载到岳母家前面一棵大树底下,用汽油一浇——把3个孩子烧死了!

甚至包括一个星象专家被她的男朋友刺死。

包括一个中原大学的女讲师也被一个跟她同居的男友刺死了。

这些现象都说明一个人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即使他是学富五车,很有学问。你看,那些星座的书多卖座,写了一大堆。即使他一个教授,或是大学的讲师,很有学问,但是通通没有能力增加对自己情绪的了解,也没能力做到EQ的第二点:管理别人的情绪。也没有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一个人如果有能力去了解对方的情绪,那么悲剧就可以避免了。

比如说那一位女讲师,当她的同居人郭某杀死她之后,第二天就在嘉义被抓到,抓回警察局的时候警察问他,你怎么要杀人家啊?他说:“她每天都用话刺激我啊,说我没有用,什么吃女人饭、吃软饭啊,越说我越讨厌,一下子就把她杀了。看她还有多能干!”

这个个案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女讲师没有能力去了解她的沟通技巧、她的讲话态度、那种语气、那种口气、那种面相、那种脸色,对对方所产生的伤害,她没有能力去预期、去了解,而造成了她人生命运的不幸。所以各位,EQ跟人生的命运,真的息息相关。EQ里面告诉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包括你的情绪是怎么来的?你的情绪结果会带来哪些不同性质的情绪?喜、愁、哀、乐、沮丧还是悲观?甚至乐观、积极都是情绪。

EQ里面还谈到另一个主题叫做自我激励的情绪,自我激励的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非常顺利,在不顺利的人生里面懂得自我激励的人,他最基本的是什么?是心念跟人家不一样。我们在佛家讲“心念”。心念不一样的人,他的命运一定不相同。我经常讲的一句话,叫“思想决定人的命运。”所以,一个懂得自我激励的人会经常告诉自己:“这个世界并没有失败。失败,只不过是暂时停止成功啊!”类似这种都是积极的思想,积极的心念,这在我们的文献里面多得不得了啊!

你看,人类第一个跑1600米能够突破4分钟障碍的人叫班纳思特。在这位黑人之前所有人每次跑1600公尺,快到终点时都有一个念头“啊!要突破4分钟,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先想不可能,当然,最后的命运就是不可能嘛。为什么?因为跑得快要到的时候,自动放慢——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班纳思特不是,他不相信命运。说:“我可以改变命运!人类潜力无穷啊,不可能突破不了4分钟啊!”他怎么做?他回家把它写在他的房间,每天念它千遍也不厌倦。结果,他果然成为人类第一个突破4分钟之内跑完1600米的人。很可笑的事情是,当他破了这个记录以后仅3年,竟有300多人都破了这个记录。

可见人类的这个潜能,一定可以突破4分钟跑完1600米。所以班纳思特的成功其实就是因为他有自我激励的能力,有积极的思想来改变他一生的命运。类似这种例子太多了,比如说爱迪生,各位知道他是发明大王,他很了不起啊!最近西方有一个调查,说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影响人类最大的人是哪前10名?结果,爱迪生排名第一位。

爱迪生是我们在说明EQ与人生的命运时非常好的例子。你看,爱迪生从小成绩不好,他的环境也非常不好,所以就有磨练的机会。12岁就要到火车上卖报纸,结果,火车上的工作人员因为赶他赶不走,就打了他一巴掌,没想到一打耳就聋了。在这样一个非常困苦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跟人家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他惟一最大的资产——看到什么都很好奇。你看,我们朱棣文博士最近获得诺贝尔奖,这位华裔科学家回到台湾时,就讲了一句话,他说:“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永久地维持那一股好奇心。”

爱迪生好奇到什么程度呢?他的老师每次买教具到教室,他一定打开来玩,来看看,来探索,问题是看完、玩完之后,装不回去。所以他老师很头痛,就交待他妈妈说:“你儿子这种喜欢拆东西的习惯一定要改!”结果爱迪生的妈妈告诉老师什么?“老师!我看你不对喔,我观察我儿子那么久,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比别人喜欢拆东西,现在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孩子就跟别人一样了啊!”所以爱迪生的妈妈就告诉她儿子说:“儿子啊,你那个喜欢拆东西的习惯,要继续保持下去。”

各位,一个高EQ的孩子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有这么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奠定爱迪生一生成功的基础啊!

他一生发明1400多种专利,最后在新泽西盖了非常大的爱迪生工厂。结果有一天着大火,一把火就把工厂烧掉了。一般人一生的心血被一把火烧掉,一定失去自我激励的能力,人马上就垮了。可是爱迪生没有,他看到大火,觉得“哇!太好玩了!一辈子没有看过这么大的火灾。”还叫他儿子赶快来看。儿子看完马上叫妈妈来看,不然没机会了?员工看到都傻了,怎么有这种老板啊!

第二天,爱迪生集合了所有的员工讲话,他说:“昨天的一把火,把我爱迪生过去的缺点通通烧掉,今天开始,我又是新的爱迪生!”——这很了不起啊,这是高EQ的人,这叫自我激励的能力。在EQ管理学中还谈到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叫人际关系管理。

人际关系管理:涉及人怎么懂得要有同理心。同理心是孩子最早期EQ的基础。心理学家做实验,他们去观察孩子从小的行为,一个七八个月的小孩子,当他发现同伴在哭的时候,竟然也跑到妈妈的怀里去哭。这些心理学家发现:原来所谓人的同理心,就是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有感同身受的能力。这些孩子从小就具有同理心的源头,这其实就是一个人际关系管理的基础——懂得为人设身处地设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