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的真相
在18世纪,有“现代催眠术之父”之称的麦斯麦就用“动物磁疗”在法国巴黎给人治病,发展到后来甚至不需要磁石,只要他手臂一挥,患者就能感应到治疗的“能量”,病就治好了。法国政府委托了富兰克林、拉瓦锡等著名科学家对麦斯麦的方法进行调查,发现所谓“动物磁疗”没有科学依据,其疗效乃疾病自愈,或者是患者的自我欺骗。
尽管“动物磁疗”并没有科学研究支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种安慰剂效应,即心理暗示对于病人的潜在积极影响。安慰剂效应指的是在不让病人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完全没有药效的假药,但病人却得到了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如果患者真的相信药物会发生作用,那么即便在使用假药的情况下,也可以导致其大脑释放止痛物质,达到跟使用真药一样的效果。
安慰剂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医生曾经对已经病入膏肓又爱莫能助的病人开出糖丸,以此给予安慰。它的使用方法主要是把本来没有药物作用的安慰剂说成是有效的药物,让病人相信用了药后就会减轻痛苦。这种情况常针对人们的心理疾病,但更多的是为了提高病人的信心,并因此而增强其免疫力。
医生常说,恶性传染病的传染程度,主要取决于人的精神状况。一个能保持积极的兴奋状态的人,即使身处患有恶性疾病的病人中,他也能表现出强大的免疫力,有效抵抗疾病的入侵。
我曾见过一个精力旺盛、体格健壮的人,因一次意外事故备受打击,后来竟致完全瘫疾,连一磅重的东西都举不动。他虚弱紧张得像个无辜的孩子。世间原本没有什么能击倒他,但他却因为一个可怕的想法而被击倒,那个想法如霹雳般将他击溃,仅仅一瞬间便让一向魁伟的巨人变成了小矮人。
许多真实的医学病例表明,暗示力对个人具有巨大的影响。比如说很多病人非常害怕麻醉药的效力,甚至在还没有打麻醉药之前,就自己被自己吓倒了。
我认识一个医生,有一天他正在外面钓鱼,突然被召回紧急救治一个正陷于极端痛苦、生命垂危的病人。当时这位医生身边没带急救箱,无法按常规进行药物治疗。但这位医生经验丰富,他深知暗示的重要性。于是,他用普通的面粉调制了一些小药丸,并且非常认真地叮嘱病人如何吃药、何时吃药等。每隔几分钟,护理人员就会按时喂药给病人吃。
蒙在鼓里的病人不知实情,加上医护人员还告诉他,给他看病的医生非常有名,医术非常高超。结果,在当时的情况下,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和获救的信心,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强。他甚至对身边人说,他确实感觉到了药物在发挥作用。就这样,面粉拯救了这位垂危的病人。
我还听别人讲过一个真实的事情。有个年轻姑娘同未婚夫到电影院看电影,其间突然犯昏厥病,几平昏倒。幸亏这位年轻的未婚夫是个医生,他马上从衣兜里掏出个小东西递给未婚妻,并低声告诉她:“这是药片,把它含在嘴里,但不要咽下去。”她照做了,很快就感觉好多了。不过,回家的路上这位姑娘感觉很奇怪,因为药片治好了她的病,却在嘴里一点儿没有融化。她吐出药片,仔细观察之后,才发现那“药片”竟是一枚小纽扣!
许多精神医生都强调“开药的艺术”,因为他们知道精神药物并不像某些人认为的那样能彻底治愈精神疾病,它们充其量只能缓解痛苦,减轻焦虑的症状,相当于给伤口涂麻醉药;抗焦虑药物导致的生理依赖可能发展成为心理依赖,最后使患者把药片当作真正的灵丹妙药。有的人随身携带药片,只要有药片,心理就会感到安慰。
我们能从大多数困扰自己的事情中康复过来,大脑于是学会将康复与看医生联系在一起。很多人在离开医生的诊所之前,已经感觉好转了。因此,一名好的医生的第一要务是缓解紧张,通常是让患者相信,只要他们听医生的话,他们的情况是有办法治好的,康复的前景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