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学兼优是暗示叠加的结果
你知道,我们的品质、我们的言行、我们的信心,都是暗示催生的。暗示主要来源于榜样及语言,对于孩子,尤其如此。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得到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呢?
◎培养孩子良好的举止修养
良好的举止修养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美丽心灵的完美体现,大人需要从小就细心培养孩子的行为举止。其实,要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行为举止修养并不难。首先,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我们都知道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我们掌握了暗示力之后,就能够更好地找到暗示的真谛。孩子对于暗示是极其敏感的,他们总是在生活中自觉地“模仿”大人的言行,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所以,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首要的责任就是要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注意的是,看到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父母和教育工作者要给予宽容,而不能一味地批评。同时,要用一种引导的手段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以及重要性,而不是强制他们服从。
◎培养孩子勤奋的品质
勤奋不仅表现在学习,更表现在工作和劳动上。当孩子走上社会后,他的勤奋就直接表现在工作中。因此,父母要有从小就通过劳动来培养孩子勤奋工作的好习惯。
要循序渐进地告诉孩子:劳动是天赋和不可缺少的,无所事事是不对的,也是不利于健康的。
父母要告诉孩子只有辛勤劳动才可以有收获,懒惰的人是什么也得不到的。这样,孩子会很自然地吸收这种暗示。这些暗示将会永远留在孩子的思想里,并塑造自己的性格。
◎让孩子内心充满责任和爱
一味地让孩子索取爱而不付出、不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对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形成非常不利。父母要教导孩子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鼓励和支持孩子多去帮助别人,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例如,可以鼓励孩子去帮助社区内老人遛狗、草坪除草和扫雪,鼓励孩子参加学校或慈善机构组织的活动,如为贫困孩子捐款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同情弱者、帮助别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意识和美德。
◎让孩子热爱学习
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所以,每个孩子生来都是热爱学习的,如果孩子拒绝读书,那不是他的错——而是教育者造成的。虽然他们经常是不经意的,但也正是他们的不良暗示造成了孩子的厌学。
作为父母,一定要确信孩子的功课一定会很好,这是培养孩子功课进步的第一步。不要每次考试不理想便加以惩罚,如果你这样做,孩子的潜意识就会把学习和惩罚联系起来,而不是把坏成绩与惩罚联系起来。他会得到学习就是惩罚的心理暗示。老师也要学会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爱,用令人愉快的语调向他们解释难点,并且可以引用一些逸闻趣事,这样他们就会对学习充满期盼。
◎及时纠正孩子的缺点
事实上,很多孩子身上的缺点都是由于周围人(包括父母、亲友、保姆等)对孩子平时行为的不当反应造成的。所以,作为父母,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必须及时肯定,对不良行为也要及时地纠正。如果孩子有什么缺点,你要从正面来解决,而非负面。心理暗示在这方面取得的效果远远好于方法。在孩子睡觉时给他们暗示,能够纠正孩子性格上的缺点和培养他所欠缺的品质。每天晚上孩子即将入眠或者刚刚入睡的时候,你可以站在他的床边或者在离他床不远的地方,低声地说出你对他的期望,重复15到20遍,不要害怕单调、重复的语句,这是最有效的深入潜意识的方法。对于潜意识来说,任何美妙的辩论都不能触动它,然而仅仅用最简单的表达就可以做到。
作为承担着教育责任的老师来说,尤其要懂得心理暗示的真谛。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通过在每天上课前进行针对性的暗示来取得他们想要的结果。
老师可以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并对他们说:
“孩子们,我希望你们能够有礼貌而和善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教导。你们会记住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因为你知道他们都是为了你们好。所以,你会感到高兴,并乐意那样做。”
“无论做什么,你都会全力以赴,付出自己的热情和爱。你知道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所以当在课堂上,你会全神贯注地听讲,即便是学习你以前并不感兴趣的学科,你也不会把精力浪费在无聊的嬉闹上。”
“你很勤奋,也很聪明,你能做到这些。你阅读理解上不会遇到什么困难,因为你会认真记住听到的每一句话。你能够轻松地记住你所学的知识,将它们牢记在你的脑海中,你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运用它们。”
以上是我的简单的建议,如果教育者能够严格遵守,他就会为整个法国培养出来最健康、最有素质的一代新人。当然,上面所说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加以改进。问题的关键不是这些字词,而是要这种心理暗示的方式。如果,开始时孩子们可能会发笑或者注意力不集中,不要紧,当这种暗示成为惯例的时候,他们就会自动接收这些语言。这些语言到达了他们的潜意识深处,它们所表达的思想也会随之发生作用。
总之,向孩子灌输有益的暗示非常重要,你的这种举动很可能造就一个杰出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