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潜能的最佳方式

激发孩子潜能的最佳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潜藏的能力,充分发挥出孩子的潜能,给其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每一位父母应当尽力去做的事。

孩子是最容易受暗示影响的群体,容易被大人的言行所左右。因为孩子的心智发育得不是很健全,力量能量相对较弱,在接受了别人的判断之后,外来的暗示就容易转化为对自己的预期和判断。而人的潜能通常是在收到诱导和刺激的前提下被激发出来的。因此,父母或者学校的教育者可以用充满积极暗示的言行来挖掘孩子的潜质。

◎尊重孩子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同样。一个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长大后他也就会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

孩子是鲜活的生命,同样有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只有充分尊重孩子,才能使他健康、快乐、全面地发展。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可使他们形成自尊心。孩子健全的个性是在自信和自尊的条件下建立的。

虽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父母知道一些尊重孩子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更重要。我们的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决定了我们会怎么做。当一个人问“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时,既可以用一种责备和羞辱的腔调,也可以用一种表达同情和兴趣的语气。它既可以营造出一种让人感到亲近和信任的气氛,也可以造成一种疏远和敌意的氛围。令人奇怪的是,居然有那么多大人相信,在他们制造出距离和敌意而非亲密和信任之后,他们能够对孩子造成积极的影响。

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能最准确地表达出我们言语背后的逻辑。羞辱、斥责的语气心理的逻辑就是不尊重。阿德勒的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基本概念,为我们增进对孩子和我们自己的了解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财富,其价值远非仅是一套理论而已。没有鼓励、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就会丧失基本观念。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态度,则学到的方法就会沦为对孩子的不尊重的操纵。如果我们能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

孩子自两三岁就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他们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要求,并跃跃欲试地尝试着做每一件事,这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可是许多父母生怕他们做不好,总是包办代替,从而剥夺了孩子亲自实践的机会。当孩子到时候什么也不会做或什么也做不好时,却又受到父母的指责与埋怨,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作为父母,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方式以实际行动给予孩子支持,如对孩子表示信任、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给孩子支配时间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朋友,等等。

另外,还要正视孩子间的差异。由于受遗传因素和不同环境的影响,孩子间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异,这并不奇怪。可有些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当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时,父母就沾沾自喜,反之就不停地数落、讽刺、挖苦孩子,这样很容易使孩子消沉、迷惘。过多的批评、责骂容易使年幼的孩子迷失自我。其实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父母不能用别的孩子的长处来比掉孩子的自信,也不要因孩子某方面的欠缺而否定他的一切,更不能照搬别的孩子的成功个案来培养自己孩子。

◎不能吝惜对孩子们的鼓励和赞扬

不论孩子们的知识掌握水平有多大差异,但他们对被认可被肯定、被鼓励的渴望是一样热切的。

威廉·詹姆士曾精辟地指出:“人性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渴望别人赞美。”莎士比亚也曾形象地说过:“赞美是照耀我们心灵的阳光,没有它,我们的心灵就无法成长。”人生中不能缺少了赞美,就如同人不吃饭不行一样。赞美产生动力,动力创造奇迹。所以,我要告诉人们:去赞美别人吧!赞美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间会合作得更加融洽;赞美你的下属,下属会更加努力地工作;赞美你的爱人,爱情会更加滋润;赞美你的学生,学生会更加优秀。

作为父母和家长,要慷慨地表扬孩子,还要学会赏识孩子。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过多的传授,而在于对学生的唤醒、激励和鼓舞。“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卡尔说:“夸奖可以让被夸奖者产生美好的心境,从而留下美好的回忆,从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当小卡尔学习唱歌的时候,他就不停地鼓励小卡尔。

“卡尔,你为什么不唱呢?”他问儿子。

“我唱不好。”小卡尔小声地回答。

“你还没有唱呢,为什么就说自己唱不好?”老卡尔知道卡尔一定对此没有足够的信心,便鼓励他:“你知道为什么威勒先生要把考核安排在星期日吗?因为他早就知道你唱歌很棒,所以才故意让大家都来听,并且还要让那些已经是唱诗班成员的孩子们不能小看你这个新来的。威勒先生曾多次对我说,如果你来了唱诗班,唱诗班的歌唱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呢。”

“真的?”听爸爸这样说,小卡尔一下子就来了精神。

于是,卡尔便又一次站在风琴前。他唱得的确很棒。

小卡尔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很显然,这是鼓励的作用。

我认识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对自己妄自尊大,而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尊重。婴幼儿,虽然并不明白什么叫自尊,但他们却拥有自尊心。他们能够十分敏锐地感触到父母对他们的情绪。

对于抚爱和夸奖,他们以微笑和撒娇加以回报;对于嘲弄和漠视,他们以发怒和任性来加以回应。

对孩子不公平,或者体罚,他们都会以自己所特有的手段来回应,他们或者哭闹,或者任性,或者干一些“坏”事来加以回报。

在卡尔的成长过程中,老卡尔时时反省自己是不是对卡尔有足够的尊重。如果他看到卡尔的文章不尽人意,立刻就把儿子否定了,甚至骂儿子“笨”、“蠢”,这样就伤了儿子的自尊心,也毁掉了儿子的自信心。恐怕卡尔以后再也不会用笔写文章了,也就扼杀了他的一种才能。

评价事情总有个优良中差之分。小卡尔得了“优”,老卡尔自然要夸他一番,更增加了他的信心。得“良”“中”,夸奖也是必要的,可以找找差距,但重要的依旧是夸奖。即使很差,也要善于夸奖,不要给孩子世界末日之感,多帮孩子找一些原因,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的闪光之处并给予夸奖。在这种时候,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去信心。

◎让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想到的东西”;马克·奥略留说“一个人的生活就是他想成为的样子”;威廉·詹姆斯也说“我们最大的发现就是,通过改变头脑的观念,我们可以改变生活”。

如果一个孩子一再怀疑自己的记忆力,他就真的记不住。同样,如果一个人成天担心自己在变老,她也一定会变老。事情真的就是如此神奇!让孩子每天重复说“我好笨,我真的很笨“为什么我老出错”,结果他无法做对任何一件事。这就是自我暗示作用。

孩子如果学会了积极的自我暗示,就会调动全身心的各种潜能,朝着既定方向前进。当孩子在奋斗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暗示:“我可以做到。”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暗暗对自己说:

“不要灰心,坚持一下,胜利就在前面。”

积极暗示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心态也会随之平稳,也就更容易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不顺心。当孩子参加有挑战性的活动时,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在心里暗暗地鼓励自己可以战胜困难。在这样的积极暗示下,孩子会变得坚强和勇敢,也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了。

父母还要教给孩子如何自我暗示,比如要用积极的正面话语:“我很勇敢。”“我没问题的。”不要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这样孩子才不会产生“我做不到”的潜意识。

孩子学会积极、正确的暗示,就会自觉抵制那些消极的坏的影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