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前,分清“想要”和“需要”
不可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随时能得到满足的时代。如果此时此刻你对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个人一直念念不忘,一个短信或是一个电话就可以倾诉你的相思之情;如果你想购买某件商品,而且希望送货上门,即使没钱付账也没关系,只需打个电话,再输人你的信用卡号码就可以搞定。但是,如果我们对致富饶有兴趣的话,就应该像医生那样发一个“希波克拉底誓言”:切勿造成伤害(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之父,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古希腊医学黄金时代的缔造者)。
只可惜,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一些新婚小夫妻,也许,很多人在刚开始的时候,往往是无意而为之,只是用手上的信用卡买了一张新餐桌,但是他们马上又发觉橱柜里的餐盘和刀具一点也不匹配这张餐桌,于是索性换掉;接下来,当这对小夫妻茶余饭后坐在沙发上小憩时,又觉得眼前这个沙发和优雅别致的餐桌不搭调,“不过,谢天谢地,好在有Visa卡,该是换掉这个破沙发的时候了。”没过多久,我们这些可爱的小夫妻又注意到,原来一直以来心爱的旧地毯根本就配不上新沙发。于是,从此之后,这些新婚小夫妻又开始在五彩缤纷的购物广告中疯狂捜罗,努力为他们的新沙发找上一张匹配的地毯。如此看来,我们的这些新婚小夫妻早已深陷魔幻世界的梦魇中而难以自拔,有些甚至走上了一条过度消费的歧路。
我们常说,现代人要想在财务上远离风险,就必须积累资产,而不是负债,能让人终生受用的最保险办法就是少花多赚,然后用剩下的钱去理性投资。但是,现如今的不少新婚小夫妻却没有区分清楚什么是“所需”,什么是“所想”,正因如此,也极大地损害了他们的“财富健康”。
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只买需要的,不买想要的。”为了不随便乱花钱,我们必须要学会掌控自己的钱包,而为了掌控好自己的钱包,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生活中“不被其他事物耍得团团转”。可是,放眼望去,这些被“耍得团团转”的事例又比比皆是。比如,有人看到绿灯在闪,就会开始小跑起来,这种人就是被信号灯耍得团团转;比如,有人看到地铁门即将关闭,就会忙着奔跑过来,这种人就是被地铁门影响到了自身行动。如果习惯了这种被什么东西耍得团团转的生活,那么,在用钱的时候,也会受周围事物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减价促销,“五折促销、季节特卖、特价卖场……”这些噱头确实听起来太吸引人了,可是,当我们的“裸婚族”朋友听到这些词时,往往会认为“既然比平时价格更便宜,那就去店里看看吧”或是“如果看到什么好东西,那就趁便宜赶紧买下来吧”。一旦滋生这些想法,就会不知不觉地买下一堆完全不需要的东西,而这种行为完全是被便宜的价格耍得团团转引起的。
而那些受到金钱青睐的人和会攒钱的人,是不会这样随便乱花钱的,他们能够掌控好自己的钱包,能够只买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不会因为一件东西便宜就买、不便宜就不买。而且那些受到金钱青睐的人一般都会特意避开减价时期去买东西,事实上,越是在拥挤的特卖场越是容易受到价格和气氛的影响,稍不小心就会买下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当然,如果你打算购买一些常用的日用品,不妨挑一些特价商品回来。但是,如果是使用周期较长的东西,哪怕是消耗品,也尽量不要去贪这个小便宜。如果一个人满脑子装的都是廉价品,只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廉价的人”。不过,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别人大肆购买你也想要拥有的东西,而你只能过过眼瘾的时候。总之,身处在这样一个到处充满了各种等价交换的世界,我们一定要重视主观判断,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与其“搞好关系”。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里并不是建议大家都像守财奴那样去生活,把赚到的每一分钱都省下来。尝试过那种生活的人,肯定会第一个站出来说,“那样的生活简直是太无乐趣可言了。”然而,想要告别“裸婚时代”,就必须有一个目标明确的计划,其中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安排好我们的开销,做到这一步,我们才能缩减不必要的花费,将省下来的钱用于投资,从而使投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