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军思想的新变
2025年08月10日
第三节 治军思想的新变
传统兵学的治军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孙子》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行军篇》),“愚士卒之耳目”(《九地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计篇》),“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谋攻篇》);《吴子》提出“以治为胜”,“用兵之法,教戒为先”(《治兵》),将之“五慎”——理、备、果、戒、约(《论将》),以及“人有短长,气有盛衰”的“励士”思想(《励士》);《六韬》中说:“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文韬·赏罚》)《尉缭子》提出“杀之贵大,赏之贵小”(《武议》),“使民内畏重刑,则外轻敌”(《重刑令》),等等,都是古代重要的治军原则。
宋代学者对于传统兵家的治军思想持认同态度,同时,他们论治军更多地受到儒学的影响,尤其是宋代理学兴起,以“理”“欲”“性”“命”“心”“气”“诚”“敬”等为探讨的核心,为宋儒论兵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使他们的治军思想带有了鲜明的理学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