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女孩的优秀品格
第二节培养女孩的优秀品格
立品修德,女孩的品格教育要趁早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人们比较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品德方面的教育,使得一些幼儿缺乏爱心,独立性差,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今,“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是选拔人才的标准,而品德始终是放在第一位。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因此,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优秀品德。
父母的言行举止必须符合道德规范
正人先正己。父母在孩子面前说话做事首先要符合道德规范。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就要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从身边小事做起,给孩子做出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不宜在孩子面前多议论社会的阴暗面
社会的阴暗面任何时候都会有,电影、电视剧都在诠释。不少父母习惯在茶余饭后议论,或一边看电视一边议论,这样对孩
子的影响是很不好的。不要说年纪小的孩子对社会阴暗面还没有判断能力,就算是读初中以上的孩子,长期被父母渲染社会的丑恶现象也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让其觉得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不好,多么的不可信任,难免会使其认知产生错觉。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还是少说社会的丑恶现象,多宣扬好人好事,让孩子沐浴着正能量的阳光健康成长。
父母要负起管教孩子的职责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往往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来带,却忽略了自身有更重要的管教责任。父母就算再忙,管教孩子的事不能忘;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变化;要经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交友情况;要经常与孩子交流沟通,化解孩子成长的困惑。
父母本身既要努力工作,又要经常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从小到大,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一天两天不算什么,但父母几年十几年的行为习惯便会变成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暗示,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如果父母有不良的习惯,便会在这一天天中给孩子以影响。有些父母明知自己的某些习惯不对,但又管不住,总对孩子说“别学我”,但这已经给孩子的心灵种下了一颗恶果,并不是自己几句“不许学”就可以抹杀掉的。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父母要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带头遵纪守法,做诚实守信、正直善良的人,为孩子做出榜样,
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孝顺长辈,优秀女孩必不可少的品质
孝心对于现在很多孩子来讲,似乎是一个陌生的词语。年轻的父母更多侧重于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和学习环境,忽视培养孩子的孝心。有些父母心甘情愿地付出,不奢求孩子日后的回报。他们会跟孩子说“你们顾好自己就可以,我们不用你们操心”之类的话。作为儿女,应该感激父母无私的爱,可是如果父母经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子女听久了,真的会信以为真,觉着父母不需要自己照顾,孝心就会逐渐被淡忘。
很多父母认为,跟孩子谈孝心是贬低了自己对孩子的爱。这是一种误解,对孩子是一种误导。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的意思是,要孝敬父母,团结兄弟姐妹,这是“仁”的根本,如果你对自己的家人都不好,还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个仁义之人呢?拥有孝心是“仁”的根本,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孝”作为传承之道,如果长辈没做好,后辈又岂会习得?如果自己不孝顺父母,却指望孩子对其言听计从,这样似乎说服力不够,也太过自私了。父母首先要孝顺
自己的父母,孩子耳濡目染,才会逐渐养成孝顺父母的好品质。
建立长幼有序的家庭秩序
父母让孩子明白长幼顺序,可以避免孩子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如果父母做什么都首先考虑到孩子需要,这样不是爱孩子,是在害孩子。孩子不仅不懂得感恩,还会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失去孝心的孩子,长大可能会变成啃老族,甚至成为年迈父母甩不掉的包袱,何谈孝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可以把家庭情况告诉孩子,让他们懂得父母的辛苦和不易,看到父母努力的过程。这样孩子才会心存感恩之心,愿意孝顺父母。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他们参与家庭劳动,学会替父母减轻负担。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辛苦,才会发自内心地孝顺父母。
诚实守信,彰显女孩的优秀品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这样警告孩子:“如果你再撒谎,我就用针把你的嘴缝起来。”可是我们想想:如果孩子真的撒谎了,父母真会缝上他的嘴吗?显然,有时父母对孩子说的话本身就是不现实的,用这种方式来教导孩子不要撒谎是非常不可取的。
要纠正孩子的撒谎、不守信用的行为,父母首先要做到言
行一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某种行为的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孩子就会受到暗示,跟着模仿。例如,母亲如果答应了孩子星期天带他到公园去玩,就一定要去。如果临时有事,也要先考虑事情重不重要,若不重要,就要坚守诺言;如果事情确实比较重要,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并争取以后补上去公园的活动。
每个人行为背后均有其正面动机。孩子撒谎的原因通常有两点,第一是撒谎能让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第二是撒谎可以免受责罚,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因此,面对孩子的谎言,父母不要太焦急,从而选择用暴力的方式制止孩子的撒谎行为,而是要想办法充分了解孩子谎话的种类和撒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从而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
培养孩子诚信,从点滴做起
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既要求父母有长期坚持的耐心、与时俱进的细心,又要求父母将诚实的言行深深扎根渗透于日
常生活的琐碎点滴中,贯穿家庭生活和亲子成长的全过程。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求孩子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不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还;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针对社会上那种坑蒙拐骗的行为,父母要态度鲜明地进行批判,要让孩子坚信,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是必将受到惩罚的。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总之,父母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塑造孩子的诚实之心。
为孩子做诚实的榜样
父母要培养一个有责任心、以诚待人的孩子,就要以身作则,做诚实的表率。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动对孩子来说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为了培养孩子的诚实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诚信,不要说话不算话。因此,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不能兑现,应及时向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父母,事后父母应设法兑现自己的承诺。如父母言而无信,一而再,再而三,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并认为说了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他们也会这么做。
营造诚恳、互信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做有心人,为孩子创造愉悦的讲诚信的氛围,以感染
孩子的心灵。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信任。孩子尽管年龄小,但他同样会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要知道,从小受到尊重、信任的孩子,会更加懂得怎样去尊重、信任别人和怎样得到别人的信任。可以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告诉孩子说谎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告诫孩子说谎或许能让你一时蒙混过关,但迟早也会让他人发现事情的真相,等真相大白之后,不仅会让你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还会失去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对你的信任,久而久之,别人就不愿意再跟你接近了。这样的话,孩子便会在愉悦互信的氛围中受到启迪,讲诚信的意识也就会逐步培养起来。
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不喜欢撒谎的孩子。但是,许多孩子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是后天的某种需要引起的,比如,为了满足吃的玩的需要甚至是为了逃避受批评、受惩罚,这些都助长了孩子撒谎的恶习。父母应该认真分析孩子的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部分。而满足孩子的时候应该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要分析孩子的需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而不要以成人的想法推测孩子的心理。当孩子向父母讲述了他的需要后,父母应该跟孩子一起分析,让孩子明白哪些是合理的、正确的,然后及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对于不合理的需要,则要对孩子讲明道理。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还小,或者觉得事情无关紧要就放纵他们。长此以往,孩
子就会不断地强化不良行为,形成不良的品格,最终影响到他的人生。
拥有责任感,让女孩更优秀
很多孩子常常做事虎头蛇尾,学习自觉性、耐劳性差,对成绩优劣无所谓,更有甚者,对父母态度恶劣,喜怒无常……孩子会有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是因为自觉性还没有很好地形成、自制力比较差、坚持性不够等。当然,还因为孩子自身缺乏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责任心。
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能够帮助孩子们健康顺利长大。因此,父母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要让孩子认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性。责任感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会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对父母、对他人、
对社会的责任,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则会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容易随波逐流,无所事事。自己的行为就要自己负责,这个观念的树立,对成长中的孩子有重要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程度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孩子总会有犯错的时候,不要太过在意,要允许他们犯错并改正,但要学会承担责任。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面对挫折困难敢于勇敢地面对,敢于负责任,这是孩子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课,对其成长益处颇多。
父母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让孩子知道: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父母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