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遭遇校园暴力时如何应对
女孩遭遇校园暴力时如何应对
一般在校园内,学生之间所面临的校园暴力分为三种:语言暴力、身体暴力、心理暴力。语言暴力通常是指学生经常用污言秽语对其他学生进行攻击,如辱骂、起外号等,从而产生矛盾。身体暴力指借助身体的优势打击比较弱小的同学,比如,殴打、人身伤害等。心理暴力指不断地用语言、行为等给其他同学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压力。对于饱受校园暴力困扰的学生而言,长期遭受暴力凌欺会对受害者造成心理问题,影响其健
康,甚至影响其人格发展。一般校园霸凌、校园暴力在初中阶段最为严重,到高中后逐渐减少。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有的屈服于暴力,不敢跟父母或老师说出来;有的因为自身性格的原因,也选择了默默承受。此时父母有必要从一些细节中判断孩子是否有可能遭遇校园暴力:
①孩子有过激行为,比如,自残或者剪自己的头发,甚至不明原因地离家出走。
②孩子突然远离一些朋友,或者突然不想参加集体活动。
③孩子在最近这一段时间突然特别讨厌上学或者是学习成绩突然下降。
④孩子突然不吃饭或者是突然暴饮暴食。
⑤孩子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做噩梦或者总是睡不着。
⑥孩子有多次装病的情形,但是又不愿意去医院查看或者去了医院又查不出来什么问题。
⑦孩子书包里或者身上的东西总是无缘无故地损坏或者是不见了。
⑧孩子身上的小伤痕总是不间断,父母问孩子原因的时候,孩子解释不清,表述的时候又支支吾吾。
如果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以上情况,父母有必要和孩子做深入沟通,或者联系孩子的朋友、老师了解情况,及时为孩子排忧解难。
当孩子遭遇群体性校园暴力时,父母要与校方积极沟通,事
态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寻求警方帮助。对于孩子,父母应加强对孩子自身的安全意识教育,慎重交友、远离是非、安全自护。
如果孩子在学校里遭遇欺凌或暴力,父母万不可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更不要抱有“小孩子打闹无所谓”这种想法,当发现校园暴力发展到人身伤害等严重阶段的时候,父母需要及时留存证据、报警、进行身体检查、司法鉴定和依法维权,千万不能冲动行事,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给孩子申请休学、转学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当孩子遭遇个体性校园暴力时,父母应与孩子沟通,与校方配合寻求解决方案。同时孩子对待事物、对待他人侵扰的态度往往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父母应教导孩子积极应对,勇于拒绝暴力,在适当的情况下予以反击,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其勇气。
校园暴力的类型越来越多,还在于父母能否正确引导孩子去积极地沟通和正确地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