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不习尽惯的是财女富孩一生

第四节好用不习尽惯的是财女富孩一生

有毅力才能成功,做事情绝不半途而废

如果孩子做事有毅力、有耐心,对他们的发展很有帮助,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是毅力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靠后天养成的,并且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让孩子得到的,父母要注意多方面培养。

父母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想让孩子有较好的毅力,父母要以身作则,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应该争取完成,让孩子看到父母的毅力所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重以任务为导向,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绝不允许孩子做事情拖拉,或者遇到困难就放弃,而且,父母要注意孩子的统筹能力,设定一定的任务,让孩子自行完成。

培养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很重要,如果孩子学会了很多知识,这样会让各种技能相互促

进,就容易让孩子做事更有毅力坚持下去。父母还可以经常跟孩子讲讲有关毅力的故事,能让孩子变得很懂事,比直接讲道理更能让孩子理解。特别是通过看动画片,孩子既能学习知识,又能懂得道理。

设置一定难度

父母在训练孩子的时候,要给孩子一定的磨炼,不要让孩子感觉太容易,而是设定一些困难,使孩子在困难从学会磨炼自己的毅力和耐性,也学会坚强。不过,虽然毅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还是要区别对待,孩子能理解了,就很不错了。父母在培养孩子毅力方面,不要过度,不宜设置太难。比如,想通过爬山锻炼孩子忍耐力,应该根据孩子的体能来锻炼,不可透支孩子体力,否则就容易对孩子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减少干扰

父母应该减少对孩子的干扰,特别是孩子在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打断孩子,否则,孩子很容易被分散注意力,长此以往的话,孩子做事情也不容易坚持,甚至半途而废。

坚持运动

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因此,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是很重要的事情,那么,如果在运动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呢?父母可以注重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但是不能蛮

干,应该量力而行,这一点应该跟孩子说好了才行。有时候孩子感觉某件事情比较新鲜,往往鼓足劲去做,比如,跳绳,一直跳起来,这样会让孩子感到累,下次可能就不喜欢跳了,因此父母给孩子一些提醒,凡事量力而行,然后才能说毅力。

完成既定目标

父母可以让孩子制订一些阶段性的计划,通过完成逐个计划,能够让孩子实现既定的目标,当然,这种计划包括读书计划、运动计划、交际计划,总之,要让孩子在完成计划中磨炼意志。在孩子即将完成一件事情时,如果孩子坚持不下去了,失去了毅力,父母要及时给孩子打气,比如,夸奖孩子,或者许诺给孩子买好吃的等。

细心认真,不做粗枝大叶的“小马虎”

粗心大意是人类性格中的一个缺点。不论成人或孩子,因为马虎粗心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事情很多。所以在儿童时期,父母就要纠正孩子马虎粗心的缺点,不要使其成为习惯。一般来说,马虎粗心的孩子开朗、心宽、不计较。这是他们性格中的优点,应该加以肯定、保护,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马虎粗心往往就是缺乏责任心造成的。所以对马虎粗心的孩子,要以培养责任心为主,当他们的责任心增强了,自然就不马虎、不粗心了。除此之外,生活习惯、学习环境太热闹,孩子安静不下来,或做得太多,为了赶进度,也会出现马虎、粗心的现象。

从家庭环境和父母自身找原因

对于学习粗心的孩子,父母应避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把电视声音开得过大,或打牌。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是极易受到干扰的,这些做法让孩子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长久之后,孩子便养成了一心二用、马虎粗心的坏习惯。有些粗心的孩子在做作业时不专心,做完作业后也不检查,因为他们习惯于父母帮助检查。这个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检查并改正错误,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另外不要为了粗心打孩子,许多父母都打过孩子,可是打孩子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从表面上看,打孩子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孩子挨打的时候就告饶:“我不敢了……”可是过了

两天还是老样子。也不要为了克服粗心,老是提醒他别粗心。有时候父母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不要粗心,其实是在强化他的粗心啊!如果我们反过来做,在他粗心的时候,不理睬他,淡化他的粗心,然后在他偶尔不粗心的时候马上表扬强化他的细心,这样慢慢地,他就会向着细心的方向发展了。

从孩子的作业量中找原因

有时候孩子的功课太多,紧追慢赶,往往就丢三落四,忙中出错,表现出马虎粗心。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就要和老师交流适当减少作业量。以少而精的练习,克服因为赶时间的忙中出错。当然有时候孩子的作业量也不大,但他老是迷恋着看电视,玩玩电脑或是与小朋友去玩,而马马虎虎匆忙应付,等父母检查的时候,错了一大半。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应该首先断了孩子玩耍的念头,让他静下心来学习,这样就能避免学习时的马虎粗心。当然,更好的办法是把规定学习时间改为规定学习效果。不管孩子用多长时间,只要孩子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父母要求的学习任务,孩子就去看电视或者玩耍,否则一律免谈。这样做不但可以克服孩子学习中粗心的坏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学

习效率,养成高效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且对他以后的做事风格都有很大的影响。

培养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孩子的房间里一团糟,鞋子东一只西一只,他的作业往往字迹潦草,做事丢三落四,凭兴致所至,观察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表现出典型的马虎、粗心的特点。因此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减少孩子的马虎粗心。

父母平时要让孩子整理自己的衣橱、抽屉和房间,培养孩子仔细、有条理的习惯;让孩子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复习进度表,培养孩子有计划、有顺序的习惯;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来改变他的个性。天长日久,孩子的马虎粗心就会渐渐改善。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孩子的马虎粗心,最根本原因是缺乏责任心所致。一个有很强责任心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马虎,不可能粗心。所以要纠正孩子马虎粗心的习惯,要从培养责任心做起。因为有了责任心,他自然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避免马虎。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凡事父母包办的太多,关注太多、提醒太多,从而导致孩子责任心的减弱,养成了马虎粗心的习惯。所以父母应少一些包办、少一些关照、少一些提醒,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多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时候父母要

狠得下心来,让孩子吃苦头、受惩罚。

孩子睡眠要充足

如果孩子经常粗心,那么很有可能是他睡眠不足引起的。现在孩子的作业很多,经常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第二天就要早早起床,睡眠时间被压榨,精力怎么可能充足充沛呢?记忆力也会很差的。所以说,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睡得足,才有精力。

适当进行记忆训练

父母也可以适当地锻炼一下孩子的记忆力,可以带孩子参加有关记忆的兴趣班,多少接触一些这样的知识,对于孩子是非常有益的。因为记忆力好的话,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孩子粗心大意的情况,对于孩子的学习也好,生活也好,交友也好,都是受益终身的。

帮助她树立节俭是美德的观念

在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很多父母都会觉得“教育孩子勤俭节约”这个话题已经过时了。因为现在大家的物质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父母们普遍认为没有必要在物质生活上苦到孩子。同时“富养孩子”的育儿思潮在社会上盛行,父母们对孩子提出的吃、穿、玩、用等要求基本有求必应。不过,在物质

条件宽裕的这个年代,父母还是要教育孩子勤俭节约:节俭不等于小气,节俭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国古代诗人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营造勤俭节约型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父母要注意自己一言一行,只有父母在生活中保持节俭,即使孩子有了不节俭的意识,父母也能够进行说服教育。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给自己的几个孩子每人每月的零花钱只有3美元,而且定下制度,如果每人的零花钱在月底有结余,那么可适当在下个月多给,这些做法激励了孩子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克服孩子乱花钱的习惯

许多父母特别是一些老人对孩子宠爱有加,有求必应,有的甚至不用孩子开口就送上前去。由于长期不劳而获,没有计划性,逐渐使他们养成了花起钱来不心疼,养成一种乱花钱的习惯,造成浪费。这些孩子大多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节俭、为什么要节俭。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联系实际生活多给孩子讲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孩子节俭。

克服孩子攀比心理

要让孩子明白应该攀比什么和不应该攀比什么。在知识方面上你追我赶,学习成绩上的攀比,才是有意义的攀比;花钱与衣着上的攀比,是华而不实的;引导孩子比学习、比劳动、比品德。同时,父母要尽可能地让孩子接触成人的工作,使他们明白劳动的不易。时间长了,孩子一定会改掉比钱、比物的坏毛病。

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让孩子从小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教会孩子做家务,放手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品尝到劳动成果的喜悦。不要因为孩子学习,就不让孩子做家务,久

而久之孩子的劳动观念淡薄,就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总之,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勤俭节约意识和习惯,利用各种机会,向孩子讲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让孩子从小受到启发和教育,让他们明白“细水可以长流,节俭也是财富”

这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帮助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观是对金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我们都知道有了钱就可以拥有许多东西,就能建立一个在物质上比较富裕的家庭,还能过较为舒适的物质生活。但是,幸福的生活除了物质享受之外,精神上的愉快也很重要。正确的金钱观能让我们对钱有一种正确的认识,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如果孩子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只知道钱是个好东西,认为钱是万能的,有了钱就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就容易变得拜金,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同时,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孩子就不会懂得金钱是通过辛勤的劳动付出得来的,想花钱就跟父母或长辈要,由此,他们会觉得父母给自己花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挥霍、浪费、没有节制的消费习惯,而且还会变得不懂得珍惜,没有感恩之心,不懂得孝顺父母,而有一天,当父母不愿意给孩子零花钱时,孩子很可能会产生怨恨心理,甚至引发相当可怕的结局……因此,树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让孩

子积极健康地成长。

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让孩子越早认识钱越好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教他们分辨不同硬币、纸币的价值,然后给孩子准备存钱罐,教他们把零花钱放到存钱罐里。有个实质的存钱罐,可以让孩子清楚地感觉到金钱存放的地方,并且实际看到、感觉到金钱的累积。

帮助孩子养成存钱的习惯

当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就可以将孩子存钱罐里的钱拿出来,带孩子到附近的银行开一个孩子的专属账户。开设银行专属账户的好处,除了可以让孩子真正了解金钱存放的地方,更可以让孩子实际感觉到钱存放到银行可以赚取更多的钱,了解利息是什么。

适当给孩子零用钱

许多父母会认为孩子跟钱的事情无关,他们没有能力,也不需要管理金钱。孩子需要钱就跟父母开口,父母愿意给就给,不愿意给就不给,金钱的事情完全掌握在父母手中。这样的观念其实并不正确。给孩子零用钱,可以让孩子提早认识金钱,也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存钱的习惯,是帮助孩子提早体会责任感的好方式。

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分配金钱

在孩子的零用钱少于想要买的东西时,可以让孩子将想买

的东西列出优先次序,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取舍,了解很多时候不是想要的东西都可以得到。平时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在众多商品当中,只能选一种真正想要的东西。当孩子面对很多玩具或糖果时,往往很难取舍,想要多拿几种,这时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只能够选一种,渐渐地,孩子就会学到如何决定。

告诉孩子钱不是万能的

在培养孩子的金钱观时,父母要告诉孩子钱的用途虽然广泛,但也有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的。很多东西不是只要有钱就可以得到的,比如,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