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爱说谎,如何及时纠正
女孩爱说谎,如何及时纠正
孩子的撒谎行为非常普遍,大部分孩子都有撒谎行为,并且不止一次。美国加州心理学家切尔西•海斯和莱斯利•卡佛经过长期观察发现,25%的两岁孩子已经会撒谎,50%的3岁孩子会撒谎,4岁孩子撒谎的比例甚至达到了90%,十多岁孩子的撒谎比例也有70%。
2~5岁的孩子常常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总是错漏百出。比如:奶奶刚给孩子买了一条裙子,她可能会说是妈妈买的;如果孩子迫切地希望自己有一辆玩具火车,可能会煞有介事地跟小伙伴“吹嘘”他有一辆炫酷的玩具火车……这些谎言,父母们一听就知道孩子在撒谎。
当孩子到了6岁后,父母常常不能分辨孩子是否在撒谎。比如:一位妈妈让孩子去洗手,孩子回来后妈妈发现孩子手指干爽,但孩子说洗完擦干了,让人无法反驳;又比如,爸爸让孩子喝药,但孩子笑眯眯地从厨房出来时,爸爸发现他的嘴巴没有一点药味,孩子说喝了很多水……
这些现象常常让无数父母抓狂。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撒谎行为,该第一时间看看孩子身边是否有大人或小玩伴有撒谎行为—经常被骗的孩子更爱撒谎。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在“骗”孩子,尽管很多人认为这是爱的一种教育方式:当孩子乱跑,大人会说“乱跑会被保安叔叔抓走”;当孩子
不爱吃饭,大人会说“不吃饭就把你丢街上”;当孩子不穿衣服时,大人会说“不穿衣服以后也别穿”;当孩子哭闹,大人会说“再哭就不要你了”……通常看看孩子曾经遭遇的这些,就不难弄明白为什么孩子爱撒谎了,孩子们总是能学会看到的行为。
无论孩子是因为模仿还是其他的原因,别把撒谎的孩子当成坏孩子。因为孩子模仿大人或他人的行为,他们在一开始没有道德判断,别人那样做,所以他们也那样做了。而因为其他原因撒谎的孩子,如果直接贴了“坏孩子”的标签,会让孩子感觉沮丧和无助,也不利于孩子纠正撒谎行为。
在孩子心中建立道德标准
当孩子只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比如,跟其他小朋友瞎吹说奥特曼是他的好朋友,混淆了现实和想象,父母常常是不需要理会的;但是当父母发现孩子撒谎是有目的性的,比如,为了避免惩罚,那么就要重视了。从发现孩子撒谎行为的第一时间,父母要明确告诉孩子—撒谎是错误的、不道德的行为。让孩子在心中建立清晰的道德标准。越年幼的孩子越是常常分不清对错,所以父母的教导和提醒尤其重要。所以,当孩子处于撒谎阶段,通常也是给孩子建立道德规范的最佳阶段。
改变对孩子的提问方式
别再问会招致孩子撒谎的圈套式问题—是指父母已经知道
答案的问题。比如,父母问孩子“你打扫自己的房间了吗”—很明显,撒谎的孩子肯定会说“已经打扫了”。这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打骂和更多的谎言或许就是这样产生的。此时父母应该这样问:“我注意到你还没有打扫自己的房间。你愿意制订一个打扫计划吗?”—让孩子不能再逃避问题。
父母要专注于解决办法,而不是责备孩子为什么不做这个不做那个,还爱撒谎。比如,让孩子做家务的时候,不要直接问“你做完家务活了吗?”而是说:“我们怎样才能完成这些家务活呢?”
适当的规则和惩罚措施
父母要给孩子建立清晰的规则和奖励措施:如果撒谎了,将得到什么惩罚;如果表现诚实,将得到什么奖励。从一开始便给孩子说明清晰的规则,有利于减少孩子的撒谎行为。并且明确的规则有利于孩子遵守,因为孩子们很少有第一次就能弄懂规则的,有时需要重复多次。
惩罚虽然能抑制孩子的撒谎行为,但不能过于严厉,这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感。并且,惩罚了这次,孩子下次可能会为了避免惩罚而撒更多的谎言。看看那些由于撒谎而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他们的撒谎行为可是屡教不改。
父母可以日常记录孩子的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并且用分数表示。当孩子认真做家务后可以得10分,细心清洗玩具后可以得10分,如果有撒谎行为时会扣20分,属于精神惩罚。每当分数凑
到100分时,父母可以适当给予孩子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