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太害羞了,见到陌生人就不敢说话怎么办
女孩太害羞了,见到陌生人就不敢说话怎么办
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随着女孩逐渐长大,小时候那个活泼开朗、天真调皮的小女孩突然变得“害羞”了,只要
有人跟她说话,她就会躲在父母身后,还不愿意回答别人。女孩这么害羞,父母该怎么办呢?
不要轻易给女孩贴上“害羞”的标签
有些人认为孩子天生就害羞,尤其是女孩。当孩子行为内向时,就可能被贴上害羞的标签。孩子们常常很容易就接受了别人给他们贴的标签,并且会用这些标签来寻求过度关注。当然,害羞还可能是女孩想达到一个目的的下意识的行为。害羞的女孩可能有一个外向、交往能力强的兄弟姐妹,她可能在下意识中决定自己不得不找到其他方法来得到在家中的归属感。如果父母给一个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可能是在宣判她一辈子都是一个害羞的人,这会可能会造成更严重后果,包括女孩会变得更孤独、不合群以及害怕尝试任何新东西的状况。
父母要理解女孩“害羞”的行为,跟别人介绍她或者当她拒绝回答别人时,不要说她“害羞”,不要有意无意就让她觉得自己是“害羞”的孩子,从而为自己所有的行为找到了理所当然的借口。有时候,孩子这种“害羞”也是好事,当孩子想尝试新事物,发现一种新的状况,觉得自己不想和别人交往,或是感觉被强迫的时候,要允许孩子谨慎对待这些新情况。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这正是孩子学习判断和思考的时候。此时也不要替孩子回答问题,也不要试图哄孩子开口。父母只需要继续做自己的,并相信孩子在准备好之后会加入。
提供交往机会
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少批评孩子,尽可能地多为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比如: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在家可让孩子接待客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招待活动,让孩子为客人送茶水、糖果、搬椅子,鼓励孩子回答客人的问题;父母带孩子上街买东西时,让孩子自己告诉营业员买什么东西,并向营业员道谢,告别等;督促孩子参加班里的一些讨论或活动;向邻居借东西时可以跟在孩子后面让孩子去说、去做;过生日或有事找亲戚、朋友时可让孩子传话。

在给孩子提供交往机会的同时,父母还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并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孩子的长处,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孩子的害羞心理会有所改善。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幼儿期的孩子爱提问、爱模仿、爱做游戏。在行为特点上,喜欢争着做事,并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并常常表现出顽皮、不听话等倾向,这是自主性发展的表现。父母如果总是事事代劳,或有的指责孩子,有的心疼孩子小,生怕孩子做不好等,那么,就会压抑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形成胆怯心理。因此,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做些简单的事,如自己穿衣、洗手洗脸、整理玩具、图书等。孩子做对了,要给予肯定表扬,做得不太好的地方,除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外,还应该鼓励他们下次做好,增强孩子发展自主性的积极性。
同时,父母要让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群体中,孩子会找到自己的榜样,然后模仿他的行为,这样,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相对就减少了。在集体中表现自己,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他自主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种促进。同时可多让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加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少指责,平等教育
父母要了解孩子在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孩子做错
事时要辩证地分析原因,多注重动机,少强调结果,不能一味地指责。比如:有的孩子看见妈妈在擦桌子,想帮忙也去擦桌子,结果不小心把东西打坏了,如果妈妈任意指责,完全不肯定孩子积极性的一面,就很容易会造成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变得害羞胆怯。同时,对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不能只批评指责,更不能讥笑打骂,否则更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父母教育孩子时,要采取民主和平等的方式,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形成和善交际、能和人合作又能独立自主的性格特征。如果采用专制的方式,那么孩子较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胆怯、看见陌生人害羞等现象。
减少问题的发生
父母要让女孩知道,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拥有同样多的优势,只是有不同的优势而已。要和女孩讨论她的行为,耐心询问她这样做的原因,或者孩子只是不希望别人打扰她。如果孩子不希望别人打扰她,可以让她直接说出来:“我现在不想回答问题。”在孩子还没有准备好时,千万不要试图强迫孩子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比如,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父母或许只是想展示下自己所谓的“教育成果”,但对有些孩子而言,就会非常糟糕,他们根本就不想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