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缺乏责任感怎么教

女孩缺乏责任感怎么教

现在很多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却从小缺乏责任感,不会收拾自己的玩具,扔得满地都是,让人无处下脚;不爱打扫自己的房间;自己哭着闹着买的小宠物,不到两天就扔在一边不管了……有人说:“孩子年纪还小,等到长大了,就会比较懂事。”然而,不负责任的孩子,长大后也很容易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大人。责任感应该从小就培养,责任感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孩子在成长中,对一些事情往往没有责任感,因为他们不知道责任是什么。因此,父母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做好榜样作用

“自己的行为就要自己负责。”—父母要给孩子灌输这个观念,这个观念的树立,对成长中的孩子有重要影响,让孩子不要过分依赖父母,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责任感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会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则会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容易随波逐流,无所事事。

而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父母对孩子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现责任感的强弱,是孩

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让孩子勇敢面对不负责任的后果

孩子总会有犯错的时候,父母不用太过在意,要允许他们犯错并改正,但要学会承担责任。父母要求孩子要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不能逃避和推卸。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面对挫折困难敢于勇敢地面对,敢于负责任,这是孩子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课,对其成长大有益处。不负责任地做事情,必然会带来些不好的后果,这时,父母不要忙着帮孩子解决问题,可以让他自己承担不负责任的后果,并协助他一起设法补救。

比如,孩子借别人的东西时,没有好好保管,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父母一定要让他再去买一个还给对方,即使对方觉得东西不值钱、没有必要还。父母也要坚持让自己的孩子给予对方赔偿。要让孩子知道,谁造成的不良后果,就应该由谁来勇敢地担当责任。

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必须让孩子实际承担责任,让

孩子在参与中培养责任心。父母要给孩子机会,让他对家庭、父母、家人承担一些责任。只有多为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孩子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孩子通过做事就会得到对“责任”的一种宝贵的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多了,孩子的责任意识自然得到强化和提高。

父母要严格要求孩子,从小就不能太过依赖父母,凡是自己能做的大大小小的事,比如,穿衣、吃饭、洗脸、洗手巾等,都该自己去做。孩子只有从小就养成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良好习惯,才有可能逐步学会对父母、伙伴、老师和家庭、幼儿园等有关的人和事负责。

让孩子独立学习、吃饭、穿衣的同时,就该给他添置些小巧的扫帚、铲子、水壶、抹布等,好让他学习扫地、擦桌椅、浇花、喂小猫等家务事。父母洗脚时,可以要求孩子帮拿拖鞋;吃饭时,要他给爷爷奶奶添饭等。孩子在做这些事时,父母一定要向他讲清楚:父母对他的衣食住行等问题要负责,他也有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父母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

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父母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父母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父母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人只要有了责任感,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父母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孩子责任心的形成也是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长期而系统地进行。有时,在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期间也会出现反复的现象。所以父母要细心地观

察、及时沟通,并以身作则促进女孩责任心的养成,使“责任感”牢固地占据孩子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