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女孩的恐惧心理
如何克服女孩的恐惧心理
绝大多数孩子通常都对某些事物有恐惧心理,而且当别人取笑他们,告诉孩子感到害怕或被吓哭是不好的,或者直接说孩子是过度敏感时,孩子的恐惧会变得更强烈。恐惧通常来自未知的事物,比如,很多成年人都会害怕黑暗。但是,孩子们的恐惧有时候是有真实原因的,如被人欺负或受到虐待。父母有责任知道何时应该保护孩子,何时应该在不过度保护的前提下帮助他们。
父母不要嘲笑、轻视、评判或忽视孩子的恐惧。同样,也不要夸大、过度保护或试图通过解释消除孩子的恐惧。要倾听孩子的诉说,让他告诉父母在害怕什么。要认可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找到对付恐惧办法,比如,孩子怕黑不敢睡觉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对付恐惧的办法:是选择手手电筒、小台灯,还是自己喜爱的玩具呢?一味告诉他们别害怕是不起作用的,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所帮助。有时候,孩子们的恐惧是没有理性的,并且他们也无法解释。他们或许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反复安慰,直到恐惧消失。
怕黑
女孩之所以怕黑,有的是因为要和父母分房间睡觉;有的是因为害怕黑夜中有怪物;还有的可能是孩子经历了精神创伤,表现为怕黑。父母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孩子是因为和父母分房睡而怕黑,可以尽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例如,逐渐缩短睡前陪伴孩子的时间,直到孩子适应。另外,父母要经常告诉孩子,有多爱他,给他安全感。如果孩子因为想象而产生恐惧,“素材”往往来自电视,要尽量让孩子看内容和他的日常生活更接近的节目,临睡前尽量选择安静
的活动,父母还可以对孩子解释,让孩子理解想象和现实的区别;如果孩子是因为生活变动而产生怕黑心理,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亲情;如果是由于创伤性事件导致孩子经常恐惧,那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士进行心理辅导。
怕生
一般来说,6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认识自己的妈妈了,并和妈妈建立起依恋的感情。到7个月左右,孩子不仅能识别陌生人,还会害怕陌生人,尤其害怕男性。其实,这种“怕生”的自然表现,也是孩子自我保护本能的一部分。遇到此种情况,父母不要让孩子总待在家里,应该经常带他外出,接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给孩子创造接触更多人的机会。此外,父母也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和陌生人亲近,比如,被抱、被亲等,让孩子在他感觉安全的距离内和他人交往。
害怕陌生事物
有时孩子害怕的东西在成人看来不值得一怕,例如,一只会摇头唱歌的娃娃,甚至是妈妈戴了墨镜的样子。研究发现,完全熟悉和完全陌生的物品都不会让实验的动物感到害怕,但中等陌生程度的物品则会激起动物最大程度的恐惧,因为熟悉意味着安全,而完全陌生的事物,因为不了解,反而不被引起关注。但是,中等程度的陌生,既能被识别,又与以往的经验不同,最容易引发孩子的恐惧心理。
父母可以让一件事物从陌生逐渐变成熟悉,就不会让孩子害怕了,例如,将娃娃摆在房间里,让孩子逐渐熟悉,然后再让娃娃发出声音,孩子就不会害怕了。父母还可以主动示范玩娃娃,让孩子知道娃娃并不危险,孩子就会从父母的态度中消除害怕的心理。父母也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们害怕的事情,比如,游泳或骑马。有些父母坚持让孩子做他们害怕的事情,造成了孩子一生都难以摆脱的恐惧感和强烈的无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