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地位的变化
2025年09月10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地位的变化
天津发展成为今天的规模——我国三大直辖市之一,并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早在明朝永乐三年(1405)才在三岔河口西南建立天津卫城(也就是后来的天津城),城周九里,规模很是狭隘。到了清朝雍正三年(1725)又把天津卫改为天津州,九年(1731)又升为天津府。随后陆续建立和集中了一些衙门,如康熙四年(1665)将税收衙门“钞关”从河西务迁来,康熙八年(1669)将长芦巡盐御史衙门从北京移来,还在天津派了总兵,设立了水师营,天津的地位才逐渐重要起来。
天津地处渤海之滨,南北运河的枢纽地,工商业很发达。到了后来,还有从江浙闽广来的洋船,载运货物,到了天津,在天津北门外和东门外,都有洋货街的出现,说明了天津这个城市,在鸦片战争以前,就已经成为一个繁华城市了。但是从它的情况和性质上来说,仍然是一个旧式城市,和国内其他城市,并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情况,只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深入天津,设立了英法租界,清政府在新的情况下,为了适应局势的发展,相应的采取了一些措施,天津的地位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近代天津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