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蓝皮书内关于戊戌变法的文件

英国蓝皮书内关于戊戌变法的文件

(Correspondence Respecting the Affairs of China,Presented to both House of Parliament by Command of Her Majesty.March,1899.China No.1北京图书馆藏)

第二六六号 窦纳乐(Sir C.MacDonald)致沙士勃雷侯爵(The Marquess of Salisbury)。(8月8日收到)北京1898年6月18日。

阁下:

我附上登在6月11日《京报》(Gazette)上两篇值得注意的上谕译文,这是表示了根本的维新,宫廷最后彻底地承认是一个真实的需要了。但是这里有很少的理由来希望皇上的指示,能够深刻地感动中国的官僚们。

窦纳乐(签字)

(注:“上谕”两篇从略)

第二六七号 窦纳乐致沙侯(8月8日收到)。北京1898年6月18日。

阁下:

我附上6月12日发表在《京报》上的谕旨译文,内容是发展商业及扩展与外国的关系。

派遣皇室出洋的提议,是认为值得惊奇的改革。到现在为止,由于政治的理由,他们的运动受到了很严密的限制。

窦纳乐(签字)

第二六八号 窦纳乐致沙侯(8月8日收到)。北京1898年6月18日。

阁下:

6月15日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撤职回籍的亲笔谕旨突然出现,使得中国政府高级官员们相当激动。

附上的谕旨译文,文字是显著的严厉,并且拽露了个人的许多愤恨。

我最初相信翁的命运与6月11日及12日上谕里预示的自由改革,不是不相连的,译文附在本日我的前两篇公文。但是北京流行的意见,是现在恭亲王死去了,慈禧又伸张着她自己的权力,这种意见是由《京报》(6月15日)的谕旨支持。这谕旨命令所有高级官吏以尊敬皇帝的态度同样来尊敬慈禧。我兹附上这个上谕译文。

翁同龢在1856年中了状元而著名于世,这个荣誉使得他后来成了皇帝的师傅,借着这个力量,他在朝廷上建立了一个优越的势力,他很快在中央机构中经历了不同的职位,一直到1886年,他当了户部尚书,1895年当中日战争的时候,在总理衙门任职,在他撤职时,像我说过的,已经是协办大学士了。他是守旧派,他的影响是不变地来反抗革新及进步的,在缅甸边界及西江交涉里,明显的我发现他是极端的妨碍一切,但是后来我看他是在改善了。至于个人方面,他是受人尊敬,有学者风度的——一位守旧的中国政治家最优美的典型。

窦纳乐(签字)

第二九七号 窦纳乐致沙侯(8月22日收到)。北京1898年7月9日。

阁下:

《京报》上最近发表了一系列的谕旨,表明皇帝思想上存在了对于当前中国政治相当的不满,并且表示了他愿意最后做一番努力改进她。

第一,在她未来的影响上,可能是一个最重要的法令,指示了考试制度里必要科目的突然变革,在这种考试制度考取了的,是进入仕途的普通方式。受了高度人为限制所组成的一种文章(按:即八股文)是这种考试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现在是由一种较为实用的文章所代替了。这种维新的影响,可以与英国的官吏假使必须精通梵文(Sanscrit)诗而现时废除了的变革,拿来作比较的。换言之,在帝国内的大部学生们,可以节省许多年差不多是没有用处的研究,这种变革是如此的突然,对于那些在现时情形下准备考试的人们,是不公平的,并且可以发生重大的不满,但是对于未来的影响,除了是良好的以外,不会有别的情形的。

最近谕旨的次一主旨是设立京师大学堂,在这个机构里确实的课目,尚不清楚。谕旨仅涉及设立时的一般状况,但是课程里明显包括了由中西教授们讲授的各种西洋的学科。

这个新大学堂在某些范围内,似乎与政府已设立了的教授外文及科学的学院起了冲突,最好可能把现在机构扩大并改进一下。虽然如此,他是有鼓励性的,受人欢迎的,因为这是必须舍弃训练人才的现行制度的又一表现。

6月23日谕旨指责内债的弊害,宣布不准强迫购买,名义上是自愿认购,但许多例子是强迫进行,现在皇帝似乎感觉到了因此而引起的极端不满。

要在古老的东方国家的农业方法中起点变化,似乎是一个很没有希望的工作,但本月4日公布的谕旨,是因一位御史奏请设立农业学堂,吩咐总理衙门复奏。

根据他们的复奏,谕旨上说农业为富国根本,亟须振兴计划。

因此指示各督抚劝谕人民兼采中西耕种办法,谕旨里没有提到任何最近农业的衰退现象,但注意到各省里有许多没有开垦的可耕之地,人们可以从此推知,这个顾虑的真实目的,为的是增加财赋。

6月27日及7月5日两谕,关于变通武科问题,但他们没有把性质表示出来,仅称提供给各部门来做研究。

我最后要提到的谕旨是本月5日公布的,坦白承认维新的需要,并说外国工商业的发达,在中国虽然并不缺乏能力,但受了旧习惯的约束,不能自由。

帮助他解放的一个方法,是规定任何人著有新书,创有新法,制成新器,能够实用的,就应得到国家的赏赐。不是量其才能给以职位,就是给其他的奖励。

如有发明,颁给执照,酌定年限,准其专利售卖——即给予专利权。其他的能够独立创设学堂,开发矿产,建立兵工厂的人们,也给以特赏。最后,并指示总理衙门,为了实行上列目的,来详定一切章程。

对于完成他们目的的这些计划,不可能是乐观的,但是这些谕旨简要说来,比起以前中国君主所发布的,在他们承认效法外国的必要这点上,是有进步的。

窦纳乐(签字)

第三六二号 窦纳乐致沙侯(10月17日收到)。北京1898年9月2日。

阁下:

我报告给您,8月30日北京《京报》登载的谕旨,为了经济上的缘故,废除京城及各省几个重要的及一大群次要的官职。

下列就是这些官职的名字:

北京: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僕寺、大理寺,这些衙门大部分是有名无实,这6个衙门全部员司据说是160人。

各省:总督、巡抚同城的那些省份,如湖北、广东、云南三省;东河总督这个官职的任务,交由河南巡抚兼办。

所有各省不办运务的粮道,及向无盐场仅管疏销的盐道。

此外,各省同通佐贰等官,有但兼水利盐捕,并无地方之责者。

最后,各省会一群的候补官吏们是要仔细除掉的。

这些计划假若严格地来解释,表示比在中国政界起个革命差不多,谕旨的词句很果断,据说是皇帝自己起草的。

窦纳乐(签字)

第三六三号 窦纳乐致沙侯(10月18日收到)。

为了我的建议由一位外国大夫给皇帝一个健康证明书,庆亲王与总理衙门各大臣,昨天由该衙门三位官员,来对于我表示谢意。官员们通知我说,中国政府业已安排妥当,使法国使馆德对福大夫(Dr.Detheve)在今天早7时来诊视皇帝,证明他的病况。他们说已经选好了法国大夫,因为我们使馆的大夫是请假回国了。

第三七三号 窦纳乐致沙侯(10月29日收到)。北京1898年10月29日。

皇帝的健康问题。

正如我10月18日电报里所报告的,法国使馆的德对福大夫就在那一天诊视了皇帝的病,外交团的领袖从总理衙门接到一个大夫的诊断报告,指出虽然没有立刻的危险,但皇帝是有了微恙。

我想慈禧及其党羽,对于满足了和他们相反的各国意见,是有些忧虑的。

第三九四号 海军部(Admiralty)致外交部(Foreign Office)(11月21日收到)。海军部1898年11月18日。

阁下:

海军部各大臣命令我把中国方面总司令官有关北京政局,以及因之而起的帝国舰队动态的10月2日信件副本,传达给您。

伊文·马克哥雷哥(Evan Macgregor)(签字)

第三九四号 附件海军中将西摩(Vice-Admiral sir E.Seymour)致海军部(Admiralty)威海卫“申求仑”号舰上(Centurion)。1898年10月2日。

阁下:

一、参照9月23日我的电报,我向您报告16、17日我在北戴河晤见了帝国公使窦纳乐,他对我说,事态一般看来似乎是平静的,既没有理由在这海面或在扬子江上集中了帝国的军舰,也不需要舰队作任何特别的处置。

二、因此,我带着舰队出发,作了一个已经呈报了的短程预定巡航,在23日回到威海卫。

三、我到达两小时之后,我收到下列经由帝国驻牛庄领事转来的,窦纳乐先生的通知:(是前一天的日期)

“希通知司令官,迫切需要他带着舰队开到大沽,星期五晚上(23日)我将在彼处。”

用此间电报联系,等我询问后,再得答复,可能要有24小时以上的迟误,因此,虽然没有得着消息说发生什么事情,是这样地突然改变情势,我因为公使认为这是紧迫的事情,所以决定立即带着舰队出发,于翌日到达大沽,为了希望晤见窦纳乐,我即刻登了陆,但是发现他未到大沽,而是直接从天津回到北京。

四、用电报联系后,25日我接到了窦纳乐的电报,内称:

“慈禧执政,事情是很严重的,但现在是平静些,天津方面并不需要军舰,但威海卫可以留一些。”

到了次日:

“局势严重,并且是仍未解决,但是天津的报告是过分的夸张,可是为了下一星期或10天内,假若在威海卫或济物浦(Chemulpo)我们能够容易联系,那是适当的。”

因此,这里似乎没有理由在大沽方面保持舰队,我决定回到威海卫,于28日抵达此处。

五、我昨天收到由北京来的电报:

“欧洲人在北京街道上受到攻击并投之以石,如果此间需要卫队,在大沽方面有军舰是适当的。”

随后跟着来了一个请求,要派军官一名,士兵25名,并携带机枪一挺的卫队来到京、津。我即刻派“恩达特”号军舰预备此项卫队,并且假若必要的话,准备作进一步的帮助。这支军队业已回到那里,并遵照办理了。

六、23日我离开威海卫以后,以高级官吏身份留在那里的海军少将,收到上海高级官吏来电,说:一位以前是皇帝的导师,受到了悬赏捉拿的处分,成为政治亡命徒,现在吴淞的巴拉日阿特公司的巴剌辣号船上,假若发生任何困难的话,他请求派去一艘巡洋舰到那里。海军少将希望把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加准备,于是派遣“般拿云渣”号军舰到了吴淞,该舰船长现已护送“巴剌辣”号开往香港,这显然是考虑了在航行上,有受到从福州开出来的中国巡洋舰阻挠的可能性。

七、当“巴剌辣”号停在那里的时候,中国巡洋舰两艘已到吴淞,但是我怀疑中国当局能够企图对于此事,采取违反国际习惯的任何方法来行动。

八、昨天收到9月27日北京公使来的公文,他通知我说,谕旨称皇帝犯了重病,吩咐各省督抚派遣有特别医术大夫到北京来,他说,因此可以相信不久皇帝就要死去了。但是当皇帝死后,慈禧有足够的力量,来镇压任何颠覆她的企图,因此继承一事,用不着流血,就可以办理了。

九、自从得到他的来信后,据说北京方面,已把许多赞成变法的官吏执行死刑了。

十、现在我仍命舰队跟随着我,为了任何不测的事件,作个万全的准备。

西摩(签字)

第三九六号 沙侯致窦纳乐。外交部1898年11月23日。

阁下:

我已经收到了您的9月28日公文,关于北京最近宫廷革命的报告及政变发生后的各谕旨。我赞成你因为传说要把张荫桓迅速处决,而对李鸿章所提出的抗议。

沙士勃雷(签字)

(原载《戊戌变法》第三册,神州书社195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