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发展历程及其理论贡献探析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发展历程及其理论贡献探析

桂清萍

【摘要】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对自身新闻实践理论思考和科学总结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同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梳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发展特点,探析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理论贡献,对于建设和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新闻思想 发展历程 理论贡献

新闻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起,就极为重视创办与发展新闻事业。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自身丰富的新闻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传统和作风、规范道德和准则,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理论和思想体系。梳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发展特点,探析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理论贡献,对于更好地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新发展新飞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内容与基本理论的形成和确立,离不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思想观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提供了最新的思想成果,作出了最新的理论贡献。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新闻思想和新闻观点,代表了不同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特点和时代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形成和确立的理论基础。

1.党的早期领导人探索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根本路径,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积蓄理论力量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近30年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创建和领导新闻媒体,宣传革命主张、组织动员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在积累新闻实践经验的同时,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性质、任务、功能、作用等进行探索阐释,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基本理论的创立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形成的新闻思想,集中表现为毛泽东革命斗争时期的新闻思想,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及瞿秋白、恽代英、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的新闻思想也丰富充实了党的新闻思想。一是报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毛泽东把报刊看成无产阶级革命的有力武器,一贯强调报刊的政治性。陈独秀力主报刊应干预政治,反对不谈政治的主张。李大钊从不讳言报刊的阶级性质和政治倾向:“凡一个报,无论其为一党派或一团体的机关,或为单纯营业的独立的组织,必各持有一定的主义与见解。”[1]二是新闻宣传与武装斗争同样重要。毛泽东把新闻宣传看作和枪杆子同样重要的斗争工具,强调“共产党是要左手拿宣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2]。周恩来提出,革命“在求社会同情的时候,不能不有两个利器:一个是演讲,一个是报纸”[3]。三是报纸是一切工作的武器。毛泽东将新闻报刊视为组织一切工作的武器,要求把报纸拿在自己手里。瞿秋白提出《新青年》的宗旨是“要与中国劳动平民以智识的武器”[4],恽代英则明确宣称革命报刊是党“团结民众的手段”[5]。四是报刊宣传的真实性。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进行报刊宣传,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实事求是。陈独秀倡导理论联系实际,认为“若是离开了社会实际问题,专门发空议论”,是不会引人注意的。刘少奇提出党报工作“第一要真实”,不能搞“客里空”。五是反对党八股,提倡通俗生动文风。毛泽东提出必须废除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党八股,提倡通俗生动、鲜明活泼的文风。瞿秋白主张文章“一定要用口头读出来普通工人可以懂得的话来写”[6]。恽代英提出《中国青年》要学习工农的语言和思想,避免学生腔、“外国话”。

2.毛泽东确立了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奠定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从党的新闻政策的制定到政治运动宣传方针的确定,从新闻导向的调整到报道战役的指挥,从办报原则的定夺到重大新闻观念是非的评判,不断将自己的新闻思想推向成熟、推向前进,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坚实基础。

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大发展与毛泽东密不可分,他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对党的新闻事业予以极大关注,这一时期他的新闻思想主要强调了以下内容。一是报纸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毛泽东将新闻报刊称为观念形态或社会意识形态,强调“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7]。二是报纸的作用是迅速广泛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一再强调报刊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传达政令和宣传政策,认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三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毛泽东要求各级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积极关心和参加报刊工作,切实有力加强党对报刊的领导;强调要“开门办报”,真心实意依靠群众,实行群众路线。四是舆论一律又不一律。毛泽东提出,必须剥夺反动派的出版自由,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采取“舆论一律”政策。而在人民内部,要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出版自由权利,有批评、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实行“舆论不一律”方针。五是“政治家办报”。毛泽东指出,办报的人,特别是新闻单位领导要有政治家的胸襟和见识,能从政治上总揽全局,抓住事情要害,使新闻宣传紧密配合国内外政治形势,为全党和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3.邓小平指明了改革开放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提供核心内容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新闻思想主要回答新闻事业如何适应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自己特有的功能作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全党和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等问题。邓小平新闻思想是改革的产物,体现了改革精神,是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在指导新闻工作服务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过程中提出一系列新闻观点。一是“思想中心说”。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强调:“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8]”二是新闻工作党性原则。邓小平提出“中央决定了的东西,党的组织决定了的东西,在没有改变之前,必须服从,必须按照党的决定发表意见,不允许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任意散布不信任、不满和反对意见,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9]。三是新闻事业要实现工作重点战略转移。邓小平要求新闻宣传战线一定要把握改革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宣传好改革开放。1984年9月,他给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10],为新闻媒体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指明方向。四是新闻工作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邓小平反复强调新闻宣传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反对“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提出要“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11]。

4.江泽民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发展的原则方法,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丰富理论内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新闻事业所处社会地位、所承担历史任务及所应遵循的工作原则和所应采取的工作方法,作出许多新的理论阐释,澄清了当时新闻界关于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模糊认识,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注入了新鲜血液。

江泽民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述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新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一是“喉舌论”与“生命论”。江泽民始终坚持“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12]“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13],体现对党的新闻事业性质的深刻认识。二是“福祸论”的舆论导向观。江泽民提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14],深入阐释舆论导向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密切关系。三是正确认识“新闻自由”的阶级实质。江泽民强调“任何自由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任何一个国家中,都不存在绝对的毫无限制的‘新闻自由’”[15]。四是新闻队伍建设总目标和总要求。江泽民要求新闻工作者打好“五个根底”(理论路线、政治纪律、群众观点、知识、新闻业务),发扬“六种作风”(敬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谨细致、勇于创新),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

5.胡锦涛论述了信息化时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特点规律,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作出科学阐释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作出积极探索,集中阐述了党和政府如何运用新闻媒介和舆论手段改善执政环境、提升执政能力、增强执政效果、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以及新闻媒体如何加速自身发展等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新理念、新思路。

胡锦涛对信息化时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点规律进行了新解读,是科学发展观在新闻工作领域的体现、延伸和展开。一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方针。胡锦涛提出“三贴近”工作方针,组织新闻界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新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新闻工作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胡锦涛强调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舆论宣传的艺术”[16]。三是新闻传播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胡锦涛强调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加强对外宣传作为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整合对外传播资源,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对外传播力量[17]。四是注重对新兴媒体的管理与利用。胡锦涛提出“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18],“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19]。

6.习近平作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论断擘画,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贡献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如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鼓舞激励亿万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性地提出许多新理论新论述,形成符合世界大势、顺应前进潮流、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闻思想,为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贡献了新的智慧。

习近平统揽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一是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习近平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二是新闻舆论工作“48个字”的职责使命。习近平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20],体现了时代和形势发展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最新要求。三是新闻舆论工作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习近平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21]。四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关键是要创新发展。习近平强调“新闻宣传是否善于创新,是否能够做到常做常新,是其发展壮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22],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23]。五是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习近平指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要增强阵地意识,尽快掌握网络舆论场上的主动权。六是要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习近平强调,要增强国际话语权,加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七是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要“四向四做”。习近平勉励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做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八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要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

二、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发展特点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形成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充实、日益成熟的过程。在砥砺前行的百年历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新闻思想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自己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指导革命斗争、社会主义革命与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在不断丰富完善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同时,也将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基因融入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使其显现出有别于其他新闻思想的独具特色的鲜明特征。

1.一脉相承的继承性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不断总结自身新闻实践经验和教训的结果。虽然处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但他们都在不断践行并发展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因而他们的新闻思想虽内容广博、表述各异,但又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显现出高度一致的思想精髓。例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重要构成。毛泽东高度重视群众路线,强调“报纸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24]。邓小平一再倡导新闻工作者要“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25]。江泽民提出“新闻工作者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26]。胡锦涛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提出“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7]。习近平强调“人民至上”,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始终蕴含着一脉相承的共同的新闻价值和核心理念,集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继承与延续。

2.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是一种开放、创新、发展的理论体系,它始终坚持站在时代前列,不断用最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来充实和完善自己。例如,毛泽东新闻思想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吸收、活学活用,他的党性原则、群众路线、政治家办报等,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又处处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邓小平新闻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与改革开放一脉相通的批判继承精神,这种辩证思维是其新闻思想的最大创新。江泽民关于新闻工作的“喉舌论”“生命论”“福祸论”等都是把前人理论与中国具体新闻实践相结合、把传统既定模式与最新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创新思想。胡锦涛结合不断演变的国内外形势,提出“尊重新闻规律”“以人为本”“加强新兴媒体建设”等理念,从全新的思维角度提出全新的观点主张。习近平提出的“五个事关”“四向四做”“48个字”职责使命等一系列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彰显了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实质性创新。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在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上的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是其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力量源泉。

3.服务实践的指导性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是党的新闻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它来源于新闻实践,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科学理论指南,同时也服务于实践,为党的事业发展服务。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以政治家的敏锐目光和果敢勇气,明确提出“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28],要求新闻媒体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宣传党的领导、党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威力”[29],为确保我国新闻媒体能够紧紧围绕改革开放总方针和经济建设中心任务,发挥了思想引导和政治保障作用。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总能及时总结自身新闻实践的经验教训,不断充实完善其新闻思想,从而在关键时刻提供及时正确的行动向导和理论指南,确保党的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和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理论贡献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对自身新闻实践理论思考和科学总结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同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它也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1.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发展规律

新闻工作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科学,充分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才能做好新闻工作。中国共产党在长达百年的新闻实践中,对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功能、作用等,提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要求,作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规定,积累了逐渐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独特规律的丰富成果。“政治家办报”、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三贴近”工作方针、“以人民为中心”……这些中国共产党在新闻实践中逐步总结的工作规律,既是体现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理论价值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所应遵循的特殊规律。因此,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作为一种新闻工作经验的科学思考和理论总结,它符合新闻工作的基本特征,反映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推动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特殊规律。

2.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构建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既是适应新时代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认真总结自身新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对新闻事业党性立场、舆论导向、群众路线、政治家办报、新闻真实性等一系列新闻工作中的重大原则问题的独特理解,使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当代获得了新的发展,具有了中国特色,形成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较为科学、系统和完整的知识架构和理论体系,同时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

3.引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实践

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指导,新实践需要新思想引领。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面临许多新机遇、新任务,同时也存在许多新挑战、新问题。从国内来看,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闻宣传领域中各种思想观念的消长纷争将是长期复杂的。从国际来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给新闻工作带来的影响与冲击前所未有。此外,新技术传播时代已经到来,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媒体之间竞争愈演愈烈。面对这些复杂问题,只有用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才能避免偏离方向和陷入误区,才能抓住机遇解决困惑,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不断繁荣发展,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百年已是风雨兼程,百年正是风华正茂。在建党百年这个时代坐标上,中国共产党已然创造彪炳史册、堪称奇迹的伟大成就。启航下一个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铸就新的伟大辉煌、创造新的伟大奇迹。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时代滋养伟大的理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推动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创造新的功绩,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著作选读[M].甲种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新华社新闻研究所.邓小平论新闻宣传[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7]桂清萍.邓小平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析[C]//邓小平与中国道路——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8]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2]《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编写组.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3]新华通讯社课题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

[14]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助材料[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15]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1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人民日报社.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的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19]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0]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1).

[21]徐光春.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N].光明日报,2011-06-28(11).

[22]徐光春.江泽民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J].新闻战线,2004(2).

[23]郑保卫.简论中国共产党90年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现代传播,2011(5).

[24]魏丽宏.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新闻思想比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6).

[25]王凯山.与时俱进的胡锦涛新闻思想研究[J].新闻传播,2013(6).

[26]程曼丽.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探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9).

[27]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与条件[J].当代传播,2005(5).

[28]吴健.胡锦涛新闻思想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0(1).

[29]郑保卫.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新闻思想的历史地位及理论贡献[M]//新闻学论集(第26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30]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贡献[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 (2) .

(作者桂清萍就职于中国记协国内部,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博士)

[特约编辑:丰纯高]


[1]李大钊. 报与史(1923 年8 月30 日)[M]// 朱文通,等. 李大钊全集:第四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243.

[2]窦其文. 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M]. 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6.

[3]周恩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发刊旨趣[M]// 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册.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304.

[4]参见《〈新青年〉之新宣言》,《新青年》季刊创刊号。

[5]恽代英. 恽代英文集:下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764.

[6]瞿秋白. 谈谈工厂小报和群众报纸[J]. 红旗周报,1932(31).

[7]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N]. 人民日报,1957-06-14.

[8]邓小平文选:第2 卷[M].2 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5.

[9]邓小平文选:第2 卷[M].2 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2.

[10]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邓小平论新闻宣传[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12.

[11]邓小平文选: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5.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66.

[13]人民日报社.以正确舆论引导人——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的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3.

[14]江泽民文选: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4.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73.

[16]胡锦涛.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02-01-12(1).

[17]胡锦涛文选: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8.

[18]胡锦涛. 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08-06-20(1).

[19]徐光春. 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N]. 光明日报,2011-06-28(11).

[20]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 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助材料[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6.

[21]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 人民日报,2016-02-20(1).

[22]习近平.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311.

[23]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24]毛泽东选集:第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9.

[25]邓小平文选: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

[26]宣传思想战线的主要任务[M]// 江泽民文选:第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7]胡锦涛. 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08-06-20(1).

[28]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邓小平论新闻宣传[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0.

[29]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邓小平论新闻宣传[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