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地方党刊党建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融媒体时代地方党刊党建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曾紫涵 张晓红
【摘要】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为重要议题。地方党刊是确保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先进性的重要舆论阵地。党建报道是地方党刊的“拳头产品”。本文结合融媒体背景下党建报道的创新实践,探析地方党刊在融合发展、议程设置、报道内容、话语方式等方面的探索路径,提出进一步做好党建报道的几个着力点,提高政治站位,彰显党刊担当,把握融合机遇,将党建报道做“实”、做“优”、做“新”。
【关键词】融媒体 地方党刊 党建报道 创新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1]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为重要议题,党建报道随之成为党报党刊宣传的重头戏。
地方党刊是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为主要职责的政治性刊物,是党的重要舆论阵地,具有政治性、权威性和指导性。党建报道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是地方党刊的特色所在。党建报道以直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党的自身建设情况为主要内容,以传播党的声音、密切党群关系、推动党的工作、展现党的形象为目的。
囿于党建工作本身的政治性,传统的党建报道内容趣味性不强,形式不够丰富,较难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融媒体背景下,党建报道只有做出改变,才能适应党建工作的新要求,为促进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发挥积极作用。地方党刊在媒体融合深水区中探寻出党建报道的突围之路,既要把握全媒体传播格局,也要承担“举旗帜”的使命,更要体现“党媒姓党”的担当。
一、深化媒体融合,打造地方党刊新业态
融媒体时代,新技术重塑了新闻生产实践,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技术不断更迭、舆情日益复杂的传播环境,地方党刊与时俱进,坚持创新,以办刊理念、传播技术、党建服务等为着力点,努力打造地方党刊新业态。
(一)秉持融合理念,搭建融媒体矩阵
作为主流媒体的地方党刊,如何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下创新理念、唱响主旋律,让党的创新理论“入网乘云”,成为党刊面临的时代课题。经过多年探索,“移动优先、流程再造、策划先行、内容为王”已经成为党刊的共识,“两微一端、一刊一网、一号一抖”的融媒体矩阵成为各地党刊的标配。在党建报道实践中,各地党刊秉持融合理念,立足于“刊、网、端、微”的核心产品,以“技术+产品”的方式创新,整合平台资源,打通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规模化传播效应。
从融合理念出发,以“站在理论的最前线”为办刊宗旨的北京《前线》杂志社,以《前线》杂志为核心,逐步拓展新媒体传播平台。目前主要运营一个客户端、两个网站、一个手机报、两个微博、三个微信公众号、多个第三方公众号等新媒体,构成了“三刊两网、三微一端、多元一体”[2]的全媒体发展格局。《浙江共产党员》杂志社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亦取得了显著成果,秉持“党建+”创新理念和党建阵地意识,运营“四刊两网”[3]和“浙江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搭建了“刊、网、端”结合的红色全媒体矩阵,走出一条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党刊转型的“浙江路径”。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以重庆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为支点,全力构建了“4+3+N”全媒体布局[4],从“互联网+党刊”到“党刊+”,探索出一条全媒体运营新路径。
全国多家党刊创新理念,通过“打通、融合”搭建融媒体传播矩阵,为党刊的新发展构建了新媒体基础生态圈,逐步实现传统党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从“小舢板”到“联合舰队”的突破。
(二)依托技术创新,赋能智慧党建
“硬技术”赋能,“软思维”拓局,把党建作品塑造成党建产品,将党刊打造成集党建宣传、党务工作、党员教育、党建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化平台,才能让严肃枯燥的党建新闻报道变得可观可读,从而助推智慧党建。在新时代的党建报道中,各地党刊通过全媒立体宣传的方式,纷纷亮出“撒手锏”,5G、4K、大数据、云平台、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推出的众多“爆款”党建融媒产品令人耳目一新,党刊的传播力得到有效提升。
广东《南方》杂志社在助力党建创新上独具特色,深耕党建传播、党建研究和党建服务,逐渐从传统党刊发展成为立体传播平台和智慧服务平台。《南方》杂志社建立了南方党建智库,创新智慧党建服务方式,在媒体融合技术创新中体现出“南方智慧”。杂志社依托智慧党建,助力当地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如策划红色党建展馆、打造党群服务中心等。《当代广西》杂志社重视智慧党建移动端的建设,2017年下半年,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合作共建“八桂先锋”智慧党建手机APP。“八桂先锋”旨在为党员干部和群众提供最新党建资讯、学习视频、农业科技等服务,线上原创课程“广西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必修课”成为党员教育的典范。江苏《群众》杂志社提出“三步走”的融合发展路线,包括搭建框架、融为一体、构建云平台,以实现“刊地网”融合发展、群众全媒体发展、智能化云端化发展的融媒体发展新实践。其中,第三步“构建云平台”,以党建为核心,利用云技术,打造云平台,走智能化云端发展之路。《群众》全媒体云平台的建设并非简单的“互联网+党刊”的物理拼接,而是党建报道和传播新技术产生的化学反应。
(三)重视服务创新,助力党建活动
党刊肩负着服务党和人民的重要使命。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新闻产品的核心价值逻辑在于“用户体验”,这就要求党刊从办刊理念上进行转变,由“读者观”转向“用户观”,依托理论资源、信息资源、全国党刊联盟等优势,在“党建+”服务上创新,推进党的建设。党刊在服务上的创新,体现为党建领域的新举措,如开设微党课、推出微视频、开展“双线”(线上+线下)党建活动等。
《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立足本地,与省委组织部合作开办“别开生面讲党课”“农民夜校”“身边最美第一书记”等“互联网+党建”活动;与省纪委联合开展《聚焦四川“一卡通”专项治理》等专题策划报道等。《四川党的建设》坚守办刊方针、凝聚创刊合力,让党建报道有效反哺党的建设。湖南《新湘评论》杂志社将主打党员学习教育的专栏《岳麓讲坛》搬到新媒体平台上。建党百年之际,该刊旗下微信公众号“新湘评论”于2021年4月1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百份红刊见初心”专题,挖掘红色历史,以日更的形式每天介绍一份“红刊”,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史学习教材。“指点”与“新湘评论”遥相呼应,推出原创栏目《初心·使命100讲》,以3分钟微党课的形式对广大党员开展主题教育。
二、融媒体背景下地方党刊党建报道的创新实践
党刊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上情下达、引导舆论的主体,担负着巩固主流舆论阵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任。党刊具有政治性,是党建领域的专业性期刊。地方党刊要做好党建报道,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党刊姓党、政治家办刊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在党建宣传工作中,各地党刊聚焦党的建设,强化党建引领,以高质量党建报道推动党刊高质量发展。
(一)坚定政治方向,聚焦党建议题
地方党刊坚持党性原则,其核心就是要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建报道的议程设置上,各地党刊在党建领域大做文章,凸显党建特色,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开展宣传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地党刊聚焦“建党百年”“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两个一百年”“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党刊搭台,党建唱戏,精心谋划主题报道。北京《前线》杂志社地处全国政治中心,及时传递党的声音,策划了“聚焦2021年北京两会”“聚焦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中国脱贫攻坚非凡壮举”等主题报道。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的建设,把党建报道与政治工作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也是《前线》在策划和报道中一以贯之的原则。《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响应“全面从严治党”的国家战略,聚焦作风建设,开辟《清风天府》专栏,建立反腐倡廉宣传阵地,公开曝光查处的典型案件。例如,2021年第8期(四月下)期刊中,《清风天府》刊发《从打麻将开始,“账房先生”走向不归路》《“廉洁家访”关注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生活圈》等6篇文章,关注当前各行业领域反腐现状,为筑牢党员廉洁“内防线”起到了助推作用。此外,《四川党的建设》旗下微信公众号“党建视点”围绕“党建”主题,开设《党建发布》、《党史学习》和《党建助手》三个栏目,其中,《党建发布》子栏目《廉政督察》关注社情民意,体现了大局意识,弘扬了廉政文化,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提供了思想力量。
(二)深耕党建内容,盘活信息资源
融媒体时代,各种边界消融,但无论媒介形态如何变迁,内容始终为王。以党建为核心的内容建设更是党刊的立身之本,而党刊打“党建报道”牌,也具有“先天优势”。盘活党建资源,坚持内容为王、内容创新,在政策解读、理论宣传、党史教育、先进典型、党建服务等方面加强策划,党建报道才能成为地方党刊的核心品牌。
北京《前线》杂志社坚持“理论立刊”的办刊导向,注重“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从思想理论上回答问题”,内容创作始终以群众的需求为落脚点。栏目设置上,《前线》杂志社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前线论坛》《人文时空》《首都发展与首都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社论》等10个栏目。《前线》紧扣党建发展要求,注重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所产生的地域优势和信息资源,力求党建报道内容“高而全”“小而精”,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湖南《新湘评论》在新媒体平台党建报道中强调“内容为魂”,其微信公众号“新湘评论”和“指点”协力深耕党建报道,将刊物栏目内容进行加工,把优质内容作为党刊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主题宣传上台阶、出精品、有成效。《新湘评论》注重舆论引导,不仅在期刊上刊发“辛湘评”“辛湘言”“辛湘理”“辛声”等原创评论文章,而且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新湘论道》专栏,适应新媒体编辑特点,对评论进行“再加工”并选择性发布,扩大了党刊在党建内容传播上的舆论影响力。
(三)讲好党的故事,改进报道文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党建报道不只是把传播内容简单地进行“音量放大”,而是要适应新媒体圈层效应,转变话语方式,与大众圈层话语相融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党建领域中的特定话语转译为老百姓能听懂的“普通话”,以故事化、接地气的话语叙事,取得有效传播效果。
重庆《当代党员》倡导融媒体时代的新文风,变“一板一眼”的传统党建新闻宣传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党建报道产品。采用“讲故事”的文本,吸纳“网言微语”中的优质元素,摒弃“大硬套”的语体,形成简洁明了、轻快、朗朗上口的风格。比如,《基层为应付工作耍“套娃”:“说了=做了”“做了=做成了”“做完了=做好了”》《打通基层党建的“任督二脉”》……生动鲜活的标题揭示了故事主旨,极大增加了报道的吸引力。《当代党员》文风的转变也体现在其新媒体平台上,微信公众号“党建头条”致力打造党建智库,主要发布重庆干部任免信息,报道文风生动活泼,融入方言特色,改变了党建报道的“刻板印象”。例如,2021年4月26日发布的《有的干部,真的假得很》一文中,大量使用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一针见血又不失可读性,有力批驳了部分干部的“失真”行为。
三、地方党刊进一步做好党建报道的思考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从建党初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到建党早期组织,各级党组织直接领导或间接创办了众多红色进步期刊。100年来,各地党刊见证历史变迁,蕴含中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推进党建工作的“思想武器”。融媒体背景下,地方党刊进一步做好党建报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将报道做“实”
党刊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威性,向来是党建报道的主力军。做“实”党建报道,一方面,要求地方党刊坚持党性原则,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主题主线。党建工作包罗万象,涉及面广,在各地纷纷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背景下,“党建+互联网”“党建+扶贫”“党建+社会治理”等提法层出不穷。但党建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党建+”也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问题为导向,才能将党建报道做“实”。地方党刊在议题设置上,既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开展好舆论引导,也要注重问题导向,履行好“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职责使命,对广大党员和群众在社会热点话题中反映出的认知盲区要耐心细致做出权威回应,解疑释惑;对危害人民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错误思潮要彻底揭露、坚决驳斥,以正视听。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地方党刊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推动党建报道创新创优。站稳政治立场,从实际出发,与党的建设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让党刊舆论宣传成为党建工作的“风向标”。
(二)彰显党刊担当,将报道做“优”
在党建报道领域,地方党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囿于党建本身的政治性,党建报道容易出现同质化现象,甚至流于形式。全媒体时代,应“云”而生的传播新范式,对党建报道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写好党建这个“命题作文”,承担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任务,是新时代地方党刊应有的担当。
党建报道之“优”,既需要紧扣党的建设主题主线,体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也需要具备较强融合能力,广泛吸纳各种形态与先进传播技术,打造高质量党建报道。地方党刊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因地制宜”转变话语方式,实现对党建工作的全媒体呈现、全景式覆盖和全方位解读,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聚焦先进典型人物,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实现政治传播的“软着陆”。
(三)把握融合机遇,将报道做“新”
2020年11月,“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随着传播技术手段变革和信息生产方式更迭,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媒体融合也逐渐步入深水区。党建报道与媒体融合发展相辅相成,地方党刊要把握新传播格局下带来的重要机遇,做“新”党建报道。当前,新技术重塑了新闻生产实践,“布展”成为新闻创新的关键路径,在新闻报道中备受青睐。融媒体时代,将党建报道做“新”,党刊可尝试以“协作式新闻布展”作为融合创新的突破口。“协作式新闻布展”(或译作策展)(collaborative news curation)强调新闻的专业性筛选和视觉化呈现,意味着“互联网用户对新闻的发现、分享、评论,使新闻不再是刊出(publish),而是公开(publicize)[5]”。面对技术日趋更迭、传播日益复杂的传播环境,地方党刊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不仅要着力于传播渠道、报道平台方面的创新,更要及时运用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灵活利用Vlog、短视频、直播等新手段,才能推陈出新,打造出一批新时代党建报道的精品力作。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融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方党刊的党建报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地方党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肩抗服务党建的使命,彰显主流党媒的担当,把握全媒体的传播格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新时代党的建设赓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作者曾紫涵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晓红系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特约编辑:哈艳秋]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1).
[2]“三刊两网、三微一端、多元一体”,即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刊《前线》杂志、《北京支部生活》杂志、《大学生》杂志三本刊物,“前线网”、“中国大学生网”,“前线学习手机报”、“大学生杂志”、“首都百万师生微党课”官方微博,“前线客户端”以及“前线理
论圈”“中国大学生网”“东方红啦”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
[3]“四刊两网”:“四刊”,即《浙江共产党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反腐败导刊》和浙江《宣传半月刊》;“两网”指浙江党建网和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网。
[4]“4+3+N”全媒体格局:“4”,即七一客户端、七一网、党建头条微信公众号、“重庆党建”学习强国号四大“拳头”新媒体平台;“3”,即《当代党员》《党员文摘》《党课参考》三种品牌党刊;“N”,即七一客户端暨CQDK全媒体人民号、今日头条号、微博、抖音、快手、知乎等N个新媒体平台。
[5]陆晔,周睿鸣. 新闻创新中的“协作式新闻布展”——媒介融合的视角[J]. 新闻记者,2018(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