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崔凤.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3 年卷(总第1 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苏皓东.科普普及的不仅仅是科技知识[J].科技风,2019(04).
[3]杨峰,等.基于Web 服务的海洋矢量场远程可视化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8,10(6).
[4]郭雪,姜晓轶,康林冲.虚拟海洋场景构建与技术研究[J].海洋通报,2018,37(6).
[5]陈戈,李文庆,李小宁.交互式VR-Ocean 虚拟海洋环境与生命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
[6]赵新华,孙尧.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海洋环境中的应用[J].应用科技,2006,33(10).
[7]张峰,等.数字海洋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实现[J].海洋通报(英文版),2011,13(1).
[8]孙晓宇,吕婷婷,高义.基于时空维度的海洋预报产品可视化方法分析与应用[J].海洋预报,2016,33(3).
[9]祝智庭,李锋.教育可计算化的理论模型与分析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
[10]陆雪梅.“图书馆+”思维的知识空间建设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08).
[11]张诗博.“数字人文”背景下雷州文化研究数字化的发展对策[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5,35(5).
[12]让“海洋”二字真正走进深圳人的心里[N].晶报,2020-01-09.
[13]陈韶阳,刘玉龙,程镇燕.基于价值分析的南沙群岛开发利用前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
[14]孔艺权.南沙群岛海洋教育软件的构建及教学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07).
[15]余胜泉.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9).
[16]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17]吴涛,金义富,张子石.云计算时代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分析——以未来教育空间站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1).
[18]金义富,王伟东,张子石.未来教育空间站设计与运行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9).
[19]肖希明,唐义.信息生态理论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J].图书馆建设,2014(3).
[20]张立敏,等.基于未来教育空间站的课堂生态系统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08).
[21]曾茂林.教育场视野中的教育技术原理[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9).
[22]朱德全,许丽丽.技术与生命之维的耦合:未来教育旨归[J].中国电化教育,2019(09).
[23]牛鑫瑞,游细斌.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转型期县城消费空间研究——以赣州市大余县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3).
[24]黄大军.元空间的解码与新空间的探寻——当代西方空间理论的主题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1).
[25]张旭芳.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26]程志.基于SECI 模型移动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03).
[27]曾睿,万力勇,国桂环.微博在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模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15).
[28]由丽萍.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框架语义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9]张婧,韩旸.NSTL 综合运维管理系统应用实践[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07).
[30]孔艺权,金义富.面向语义Web 智能实验教学辅助系统的研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
[31]孔艺权.基于人工智能的海洋教育虚拟实验系统构建与应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8).
[32]孔艺权.基于语义云实验资源共享平台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07).
[33]冯成,陈智敏.领域本体建模方法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02).
[34]李景,苏晓鹭,钱平.构建领域本体的方法[J].计算机与农业(综合版),2003(07).
[35]万韬.基于Cluster-FCA-Merge 算法的本体构造[D].长沙:中南大学,2010.
[36]闫志明,等.教育人工智能(EAI)的内涵、关键技术与应用趋势——美国《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报告解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01).
[37] 刘兴堂,等.仿真科学技术及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8]Lei Ma,et al.Emotional computing based on cross-modal fusion and edge network data incentive[J].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2019,23(3).
[39][波兰]亚历山大·布尔斯基(Aleksander Byrski),等.智能建模与仿真技术[M].蒋培,等,译.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40]潘旭东,等.基于AR 技术的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辅助系统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0).
[41]卫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思考[J].福建社科情报,2007(6).
[42]李淑龙.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43]柯平.后知识服务时代:理念、视域与转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
[44]马兰花,石学云.2006—2013 年我国学习障碍研究热点领域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4(11).
[45]《中国教育科学》编辑部.中国教育科学2016 年第1 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6]Elena Baralis,et al.CAS-Mine:providing personalized services in context-aware applic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rules [ J].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2011,28(2).
[47]S.Sagayaraj,M.Santhoshkumar.Heterogeneous ensemble learning method for personalized semantic web service recommend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20.
[48]Danae Pla Karidi,Yannis Stavrakas,Yannis Vassiliou.Tweet and followee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s[J].Journal of Ambient Intelligence and Humanized Computing,2018,9(6).
[49]陈其晖,凌培亮,萧蕴诗.基于改进微粒群优化的学习路径优化控制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8,34(4).
[50]郝兆杰,潘林.高校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兼及“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新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6).
[51] Sungho Sim,Myeongyun Cho.A study on Web service supporting mobility of users using ICT-based autonomous feedback knowledge information[J].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2019.
[52]时平.秉承中国人的海权意识提升海洋强国的软实力[J].上海城市管理,2018,27(3).
[53]孟显丽.海洋强国战略视域下的海洋意识教育——《我们的海洋》编辑手记[J].出版广角,2018(15).
[54]谢曙光.学术出版研究——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55]陈卯纯,孙薇,赵小惠.物联网智能家居中的人机交互[J].包装工程,2014,35(02).
[56]董建明,等.人机交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57]张煜.“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智慧课程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19(24).
[58]冯园园.基于众包模式的图书馆社会化媒体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06).
[59]王子舟.图书馆学的基本概念与核心概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3).
[60]陈浩义.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作用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2).
[61]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62]姜永常,陶颖.论知识服务质量的全面控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31(1).
[63]Niklas Altermark,Emil Edenborg.Visualizing the included subject:photography,progress narratives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 J].Subjectivity,2018,11(4).
[64]唐良荣.计算机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65]刘红刚.基于SVG 的一次接线图绘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杭州:浙江大学,2008.
[66]杨海泉.露天煤矿生产大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应用[J].神华科技,2018,16(01).
[67]南国农,等.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8]吴绍艳.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工程项目管理协同机制与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69]李克东.可视化学习行动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6(22).
[70]万晶晶.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探索,2014(07).
[71]顾金土.社会时空分析的类型、范例及特点[J].人文杂志,2013(7).
[72]蔡宁伟.中国社会信用建设的瓶颈与治理思路[J].金融理论探索,2016(04).
[73][美]凯蒂·伯尔纳,等.数据可视化实用教程[M].嵇美云,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74]李明涛,王晓燕,刘文竹.潮河流域景观格局与非点源污染负荷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33(8).
[75]李琨,张华礼.潮白河畔千帆竞 铸魂育人五十春——顺义区基础教育五十年漫谈[J].北京教育(普教版),1999(09).
[76]郭玲玲.学习风格与在线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77]刘炜杰.人机共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翻转课堂”的适应性学习——以《液压传动》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 版)),2015(07).
[78]张颖春.中国咨询机构的政府决策咨询功能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79]张蓓.超市农产品陈列策略探讨——基于AIDA 模型的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80]王栩然,等.人工智能在用户网络智能升级及迁转中的应用[J].江苏通信,2019(04).
[81]张燕,梁涛,张剑平.场馆学习的评价:资源与学习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5(10).
[82]金晖.网站与手机App 原型设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83]鲍雪莹,赵宇翔.跨学科视角下游戏化研究对用户信息素养培育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5(19).
[84]俞立中,丽娃文脉.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六十年获奖成果荟萃(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5]徐杰,等.国际游戏化学习研究热点透视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基于Computers & Education(2013—2017)载文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6).
[86]谢忠新.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87]尚俊杰,等.游戏的力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8]陈韶阳.基于SAVEE 方法的南沙群岛权益和战略价值评价[J].中国渔业经济,2011,29(3).
[89]冀海波.海上明珠:魅力天成的奇趣海岛[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90]赵成文,等.哲学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91]姚永红.新媒体时代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架构[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92]赵淑江.海洋藻类生态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93]刘琼.“后教育时代”的新兴教学媒体——国内“教育游戏”相关硕士论文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1(1).
[94]刘洋等.海洋行政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
[95]王秀,伍忠杰.浅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意义构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B12).
[96]李芒等.教育学科SSCI 论文解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97]郁健.基于未来教室的互动地理课堂探索——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气候》教学实践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2).
[98]CDA 数据分析师.百度游戏统计工具上线,抢滩移动大数据市场份额[EB/OL].http:/ /cda.pinggu.org/view/2974.html.
[99]魏惠琳,侯莹.“同伴互助”模式下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研究[J].语文学刊,2016(03).
[100]熊剑.在线学习环境下的协同知识建构:互动质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05).
[10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教育技术研究新进展:第1 辑[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2][美]卡尔·M.卡普,等.游戏,让学习高效[M].陈陈,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103]胡卫星,徐多,赵苗苗.基于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热点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1).
[104]赵鹏飞.RADIUS 认证在校园网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09(12).
[105]户占良.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研究与应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3).
[106]曾萍,等.一种基于HECRT 的物联网密钥管理方案[J].计算机工程,2014,40(8).
[107] 郭宁,等.软件工程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