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准备的内容
创作准备(过去称为备稿)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广义备稿,一个是狭义备稿。
(一)广义备稿
创作准备,最重要的是广义准备,过去我们习惯称之为广义备稿。广义备稿是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它是播音主持创作的基础,是播音员、主持人专业修养和文化功底的体现,是创作准备中最重要的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闻性节目时效性强,具体准备稿件的时间十分紧迫。文学性、文艺性作品内涵丰富,涉猎面广,需要极为广博的知识和修养。作为语言传播工作者,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广博的文化知识、较丰富的艺术修养、深厚的专业基本功、熟练的语言表达技巧。这些修养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二)狭义备稿
狭义备稿指的是每一次播音主持创作前对每一篇稿件的具体准备过程。一般对狭义备稿的理解就是“备稿六步”,这是错误的认识,下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创作经验为例,说明准备一篇稿件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明确表达宗旨内容,满足对象期待等是不变的法则。从人民广播诞生之日起,关于创作准备的方法就一直备受重视。例如,在1955年试刊的《广播业务》杂志上,刊登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集体讨论的文章《克服报告新闻的八股腔》一文,把“准备稿件”确定为“播音员准备和报告新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也作为一项工作制度被确定下来。在谈到播音员怎样准备新闻和报告新闻的问题时,文章认为: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新闻的基础。特别指出:保证新闻的准确和真实是对播音员的极严格的要求。这些极其严格的要求中还包括“不容许有一字之差”的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按照正确的逻辑分析稿件,从稿件的事实中找出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中心思想,然后找出每句话的重点,按照事实的逻辑来说明事理。
第二,明确自己对稿件的态度,根据对稿件的分析和理解确定自己的态度,并在播音中显露出自己对稿件的态度,使语言为一定的任务而发。
第三,为听众无微不至地设想,紧紧地联系听众。要知道自己是说给谁听的。
第四,基于对稿件的正确分析,基于对稿件的明确态度,基于对听众的无微不至的设想,确定表现方法(包括对句读、逻辑重音和速度的处理)。
以上这些重要的创作原则,总结了新闻播音创作的基本规律,是中国播音学最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正是在这样创作原则的指导下,才催生出人民广播电视事业丰富多样的有声语言表达典范,例如齐越的朗诵式、夏青的宣读式、林田的讲解式、费寄平的谈话式。
以上内容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经验为例证,总结了播音员依据文字稿件进行有声语言创作的经验和心得。由于稿件类型不同、文体不同,甚至是不同的人进行创作准备的方式与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创作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应当成为一个不变的法则。对于我们常说的无稿播音应该也如此,在没有文字稿件作为创作依据的情况下,明确话语表达的主题、设想怎样准备材料、提炼核心观点、规划话语层次、设想话语对象等问题,都是需要提前准备的,这些都属于即兴口语表达的创作准备范畴,这方面的理论亟待深化、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