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谈话语体的创作特征

一、播音谈话语体的创作特征

(一)话题内容集中

这是由广播电视线性传播的特点所决定的。受众总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因而要求主持人对话题的组织策划相对严谨,话题的进入、展开和收束也相对有序,从而使话题的讨论更加深入。

中央电视台曾播出一期节目《鸟与我们》,现场嘉宾有养鸟专家、养鸟爱好者,有作家、演员,有男士、女士,有老人、青年、孩子。这期节目从养鸟的乐趣谈起,它天明则叫,催人早起;通过养鸟,还可致富。这期节目不但谈了养鸟的好处,也谈了反对养鸟的道理,养鸟不是爱鸟,它破坏了生态平衡,“鸟市”火爆的背后是自然界鸟类物种的生存危机。从养鸟、吃鸟到放鸟,看起来各执一词,但在节目主持人的调控下,话题始终是明确集中的,这就是响应《世界保护益鸟公约》,文明从我做起,爱鸟、护鸟。

(二)选词用语规范

首先,谈话语体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普及性。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不能滥用方言,不能盲目模仿港台腔等。同时,谈话语体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通俗性。

《鸟与我们》这期节目的主持风格幽默风趣,而比喻、比拟等修辞格的运用,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也赋予了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以许多情趣。主持人介绍完嘉宾,一开始就提出“朱鹦在世界上只剩60只,比地球上的总统还少”。话题进行中还提出“把朋友关在笼子里不算爱”,初听觉得很奇怪,怎么把鸟和人相提并论,但从世界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平等对待其他动物的角度看,这种比较却是十分得体的。人类和鸟类同属动物,不仅比喻形象、恰当,而且为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主旨埋下了伏笔,也深化了节目的社会意义。另外如嘉宾谈养鸟的乐趣,说驯化了的百灵鸟能学13种鸟叫,主持人说:“您养了一只百灵鸟,鸡鸭猫狗兔全都不用养了”;又如嘉宾讲到鸟催人早起,现场观众的笑声,说明这些语言和节目内容、主持风格是相一致的。

(三)句式结构完整

媒体谈话节目应注意收听、收视者的随进随出性,其句式应有完整性、连贯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声语言传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歧义和误听、误解。

在《鸟与我们》这期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很注意表达的连贯性、完整性,如:“汪师傅,您是不是非常喜欢鸟,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养鸟的?”“您能不能给我们谈谈养鸟有什么乐趣?”“把一只鸟捉到城市里来,就会有20只到30只它的同伴要死亡。您对这样的事怎么看呢?”“你觉得笼养鸟是遵守自然规律还是不遵守自然规律?”等,整组提问基本没有使用省略句和倒装句,不论是被采访者还是受众都能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