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感受与整体感受

二、具体感受与整体感受

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都是从具体稿件的具体环节上产生的,因此,都是具体感受。如果只有具体感受,我们的播音主持工作只完成了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一部分内容。也就是说,具体感受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播音主持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会说这个学生的语感不错,那个学生的语感有待加强。语感,即语言的感受,听说读写离不开它,言谈话语也缺不了它。语感极其广泛,又十分微妙。语感是立体的、动态的,几乎涵盖了人类所有的感受力。在播音主持的学习过程中,要达到具体的形象感受和具体的逻辑感受完美统一是十分不易的,需要艰苦的有声语言实践作为前提,只有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

整体感受是感受的深化,而不是各具体感受的混合。形象感受中,就分布着逻辑感受的神经,而逻辑感受中,也充满着形象感受的血肉。可见,播音主持的学习一定要有辩证思维的能力。具体感受与整体感受中,都以文本为依据,但不可避免地掺和着创作主体个人的感知、认识、修养。那完全吻合文本要求的,便可称为创作主体的独特感受。在播音主持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直鼓励独特感受的出现。

在播音主持艺术中,感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相对静止地对某一幅画面、某一情境的想象不同,播音员、主持人在进行感受时,往往是对一连串画面、一系列情境的联想和体验,据此产生起伏运动的思想感情。

由于书面语言的局限性,在展现一种情境时,不可能将情境中全部事物同时表达出来,只能一句一句地予以描述。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在通过稿件进行感受时,不能简单地将书面文字中的句子割裂开来,看到一句才感受一句,而是要充分调动感官,通过稿件的叙述展开立体、全面的想象,甚至可能会想到那些文字稿件没有提及但情境中必然出现的事物。

可见,感受并不是静止的、零碎的、孤立的,而是运动的、系统的、连贯的。

以上只讨论了依据稿件进行的感受,没有涉及播音员、主持人直接面对情境的感受。实际上,由于播音员、主持人处于真实的情境中,因此感受时就不会遇到由于书面文字的局限性而造成的情境割裂,但这并不是说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就不会遇到问题。如果播音员、主持人专注于局部,或只是凭借瞬间的印象进行感受,那么产生的情感、态度也同样是片面、浅薄的。感受的目的在于产生情感、态度,只有运动发展的感受才能产生运动发展的情感、态度。

情感是人们对某事物的心理体验。它涉及对一个事物的爱、恨、悲、喜、恐惧、忧愁、焦躁、欢乐等。

态度是人们对某事物的看法和所采取的行为。它涉及对一个事物的肯定与否定、热情与冷漠、尊重与轻视、坚持与犹豫等。

情感与态度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对一个事物持肯定、热情、尊重的态度时,往往会伴随产生喜爱、欢乐的情感;在对一个事物持否定、冷漠、轻视的态度时,往往会伴随产生憎恨、厌恶的情感。可以说,态度是情感的引线,当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某种特定的态度时,就会同时产生特定的情感。

此外,感受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随着感受的横向、纵向、特定化发展,情感、态度也在不断地变化。播音员、主持人也因而使自身的思想感情处于持续的运动状态中。可见,播音主持的工作效果首先要看播音员、主持人的思想感情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而感受这一环节的质量则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的思想感情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在进行播音主持的实践时,感受的作用和意义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