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前景
当我们了解了播音主持创作水平的提升路径,懂得了播音主持创作风格的形成基础和表现,在学习中甚至还参与了一些播音主持实践活动,那么,再来看有关播音主持正确创作道路的阐释,也许能产生更深刻的体会。张颂先生将播音主持正确的创作道路概括为:
站在无产阶级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准确及时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深入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镜头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语言文化的精神实质,展现时代风貌,充满人文关怀,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吸引力、感召力。
这段论述指明了播音主持的创作功能是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吸引力、感召力。因此,播音主持的创作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语言文化的精神实质,展现时代风貌,体现人文关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有正确的原则立场和方法,即必须从党性和党的政策角度考虑问题,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善于观察、分析和把握社会实际。其次要落实于创作实践,即创作过程的准确及时和创作状态的积极自如。创作过程应既求高效率,更求高质量。达到两个统一,即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播音主持正确创作道路的归纳和阐述,是我国历代播音前辈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结晶。
现代传播技术飞速发展,新闻传播事业日益兴盛,传媒的种类和传播的速度,都是以往任何时代所不可比拟的。
展望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前景,可以说,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为主要创作手段的每一位播音主持创作主体,需要认真领悟并掌握播音主持两种主要创作能力,即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能力、内部语言外化为有声语言的能力。它们是获得准确、及时、高质、高效传播的重要抓手。
文本语言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映射着创作主体的创作思想、原则、方法与技能。文本语言历史悠久,它能反映社会、自然的方方面面。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是一种创造。文本的构成有题材和体裁两大要素,播音主持创作主体必须熟悉各类语体的特点,善于迅速透过语体去观察、感受文本所反映的主客观世界。只有将这种认识理解与文本主体的认识理解融会贯通,才可能真正与文本主体一起完成报道、传播任务。这时,播音主持内外部技巧才能有用武之地,所谓“转化”而非“转变”的创作能力才能得以真正发挥,播音主持创作主体的风格特色也才能得以展示。
内部语言的组织与外化,看起来简单随性,实际上一旦脱离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脱离理论学习实践,想要出口成章就是一种奢望。播音主持创作主体必须强调并重视将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文本语言的学习与提高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与基础。内部语言的外化能力更多地呈现于现场报道、专访、座谈和节目主持等即兴表达中。
自然的百花争艳、社会的丰富多彩、技术的日新月异、语体的千姿百态,都给有声语言表达开辟了无限广阔、斑斓的空间,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关注民生的利益与疾苦,关注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处,播音主持的创作前景必与广播电视网络节目的发展一样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