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身份 一个信仰:钱学森的选择与成长》简介
《两个身份 一个信仰:钱学森的选择与成长》这本书是由.陆敏洁著创作的,《两个身份 一个信仰:钱学森的选择与成长》共有51章节
1
内容提要
本书是讲述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一生成长及信仰形成的人物传记。受发展心理学理论启发,本书以“人生选择”为线索,在钱学森自少年到晚年的四个人生阶段中捕捉他在各个成长阶段...
2
序 言
2021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钱学森同志诞辰110周年,也是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建成开放十周年。十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3
目录
内容提要 序 言 导 语 第一章 报国初心 一、“不能当亡国奴” 二、报考交大:“学习救国的本领” 三、“改行了,要学航空工程” 第二章 成就与困境中的家国牵系...
4
导 语
本书内容源自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2019年12月10日至2020年9月13日展出的特别展览《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展览的前言中写道:选择意味承担,意...
5
第一章 报国初心
钱学森生于辛亥革命爆发的1911年,他的少年时代恰与中国最贫弱、动荡的时期重合。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民主进步思想的闸门,但彼时中华...
6
一、“不能当亡国奴”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生于上海,祖籍杭州。虽然生于动荡不安的年代,但少年时期的钱学森是在一个较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度过的,家庭的给予与期待为他日后的成长注入...
7
二、报考交大:“学习救国的本领”
考大学、报志愿或许是钱学森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选择。 钱永刚对父亲当时的选择是这样描述的:“钱学森就读中学的数学老师认为他在数学领域很有天赋,希望他报考数学系;而...
8
三、“改行了,要学航空工程”
大学毕业之际,钱学森又做出了一次重要选择:改行学航空工程。 1934年暑假,钱学森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成为“航空门(机架组)”录取生,是20位录取生中唯一以...
9
第二章 成就与困境中的家国牵系
钱学森曾说:“我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呆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几十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
10
一、从青年学者到著名科学家
伴随父亲的期盼与科技报国的初心动力,钱学森在对科学事业的追求中步步攀升,成绩卓著。在美国的前15年中,钱学森一路从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硕士成长到加州理工学院航...
11
初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
(1935年9月至1936年9月) 1935年9月,钱学森心怀“科学技术救国”的理想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年后取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在麻省理工学院...
12
崭露头角: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理论博士研究生
(1936年10月至1939年底) 1936年10月,钱学森前往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冯·卡门攻读航空理论。 来到加州理工学院后,钱学森一下子就感受到整个校园突...
13
暂退火箭小组: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
(1940年初至1941年末) 这一时期钱学森的主要身份是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的研究员,他把工作重点放在了非涉密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固体力学中的薄壳屈曲问题以及承...
14
而立之年:事业全面开花
(1942年初至1944年12月)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升级。在紧急备战氛围下,美国再也不愿浪费外国科学家的才干,放宽了对外国人参与机密研究的...
15
迈向新高度:参加美国陆军航空兵科学咨询团
(1945年1月至1945年6月)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钱学森的努力与卓越成绩为他赢得了不断上升的机会。1944年底,冯·卡门推荐他眼中的这位天才高徒参加美国陆...
16
回到加州理工学院:晋升副教授
(1945年7月至1946年8月) 欧洲考察结束后,钱学森回到加州理工学院,继续研究和教学工作。1945年7月,钱学森开始在学院讲授“喷气推进”课程,直到194...
17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等星”
(1946年9月至1949年6月) 1946年9月,钱学森到麻省理工学院任职时正值战后学校的扩张时期。《蚕丝》中描述道:战争的结束让学生们重新又填满了麻省理工学...
18
确立学界大人物的地位
(1949年7月至1950年6月) 自1949年7月钱学森回到帕萨迪纳至1950年6月“钱学森案件”发生的一年间,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声誉几乎可以与20世纪3...
19
二、身陷囹圄——困境之中
1950年6月6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官员指控钱学森是“美共党员”。钱学森继而遭遇了被吊销涉密研究许可证、禁止离美、扣押回国行李,乃至拘留。此后,虽然案件的调查与听...
20
“钱学森案件”始末
●案件起源与背景 关于“钱学森案件”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为什么美国司法部会怀疑、指控并最终判定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既要考虑当时整个时代的历史背...
21
阴云中的光芒
自1950年9月23日在特米诺岛关押十几日获保释后,钱学森又经历了数次调查、申诉及最终判决。此后,仍在加州理工学院开展教学研究的钱学森及家人遭到了长期监视与软禁...
22
三、归 国
“钱学森案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和群众团体便对美国扣押钱学森等中国学者相关事件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援助举措。例如,1950年9月至11月,中国学界团体等组织及有关...
23
第三章 归国筑梦
回国后,钱学森做了两个重要的人生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担当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技术主帅。火箭、导弹事业创建与发展的初期,是钱学森肩负任务最艰巨繁重、最具挑战性的...
24
一、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在钱学森人生的“三次激动”中,超越导师、“为中国人争了气”是第一次激动,而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则是他“人生的第二次激动”。他曾说:“在建国10年的时候,我被...
25
认识新中国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祖国。在朱兆祥的全程陪同下,他们先后来到广州、上海、杭州、北京。初回国,除了访友、祭祖外,钱学森在诸多参观访问中受到各方...
26
入党始末
自1955年10月回国后,钱学森看到了祖国全然不同的新面貌,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并深切地感受到党对他的信任与关怀。这一切...
27
二、万难中铸伟业
担任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技术主帅,是钱学森1955年回国后做出的又一个重要选择,也是钱学森人生中极具非凡意义的一个选择。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
28
初创之时
1956年2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钱学森草拟了一份《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为我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国家决策提供了...
29
成败之间
钱学森曾说:“科学家不要以为遇上失败是坏事情,科学家往往与千百次失败结为伴侣。不要以为鲜花、掌声、赞扬是科学家的生活,不要以为自己从事的研究总能被人理解。”在我...
30
动荡之中
1966年,正当“两弹结合”事业进入到关键时期,一场政治风暴不期而至,“文化大革命”让中国导弹航天事业受到了干扰。在这一时期,钱学森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点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