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客观世界本身的运动规律是决定性的,还是非决定性的?”

“到底客观世界本身的运动规律是决定性的,还是非决定性的?”

钱学森对于客观世界运动规律问题的认识反映了他的基本世界观。

在《基础科学研究应该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一文中,钱学森指出:“客观世界是决定性的,但由于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局限性,会有暂时要引入非决定性的必要。这是前进中的驿站,无可厚非,只是决不能满足于非决定性而不求进一步地澄清。”“在某些局限性下出现的非决定性问题,在更高层次中又会变为决定性的。这已经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了。”

那么,如何解决量子力学的非决定性呢?钱学森指出:“第一是要树立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在量子力学理论中还有没看到的东西,我们要抓‘隐秩序’。”“这个‘隐秩序’不能只在微观世界中去找,它藏在比物质世界微观层次更深的一个层次,即渺观层次。”钱学森认为“渺观”即理论物理学家在研究“大统一理论GUT”中提出的“超弦理论”里的“超弦的世界”。“‘超弦’的长度正好是大约10—34 cm。超弦的世界比今天中子、质子等‘基本粒子’的10—15 cm世界还要小19个数量级!我们称基本粒子的世界为微观世界,那超弦的世界不应该称为更下一个层次的渺观世界吗?”钱学森说:“我猜想:微观层次的量子力学所表现出来的非决定性,实际是决定性的渺观层次中十维时空运动的混沌所形成的。本来是决定性的运动,但看来是非决定性的运动。这是因为超弦的渺观世界是十维时空,有六维在微观世界看不见,不掌握,因而有六个因素没有考虑,漏掉了,可以说是因为微观世界科学家的‘无知’,造成本来是决定性的客观世界,变得好像是非决定性的了。这才是‘隐秩序’,藏在渺观的秩序。对不对?可以探讨。”

可见,钱学森认为决定性与非决定性是辩证统一的。从对世界本质的认识这一点来看,科学家与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这两重身份在钱学森身上是统一的。他对客观世界规律的基本认识正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到启发的”,因此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泉源”,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基础科学研究应该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