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的自由王国难道不是可及的吗?”

“共产主义的自由王国难道不是可及的吗?”

对于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钱学森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这并非仅仅出于他作为党员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认同,而是来自他的深刻洞察、学术探索与政治远见。

●“这不是在叩共产主义的大门了吗?”

什么是产业革命?钱学森首先在名称上对这一概念加以明确。对于人们常常使用的“工业革命”一词,钱学森认为其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产业革命”。他解释道:

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一书中,我们可以搞清“产业”一词的含义。在这本书中,恩格斯分析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由于蒸汽机的出现而引起整个社会的变化,包括工业、农业等的变化。所以“产业”一词不是指某一个方面的事业,如工业、农业,而是指整个物质生产的事业,其影响涉及全社会。

钱学森提出:“如果下一个定义的话,产业革命就是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它是社会形态,是经济方面的社会形态的飞跃。”

产业革命是怎么引起的呢?钱学森指出:

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或者说前两者引起的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就是产业革命。)

钱学森认为,产业革命所引起的上层建筑和思想意识、文化领域的飞跃,便是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对此,他论述道:

政治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是政治革命,意识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是文化革命。而产业革命、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就是广义的社会革命。社会形态的变化、飞跃就是社会革命,但社会革命可以由不同侧面所引起,而且具有不同性质。产业革命、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都是社会革命,是比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更高层次的革命,它们都会引起社会形态的根本变化。

钱学森用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从中他总结和划分了人类社会历史上出现的四次产业革命,并分析、预测了21世纪将发生的三次产业革命。

表12 钱学森对产业革命的分析与预见

img

注:钱学森还预测了第八次产业革命:1996年8月17日英国期刊New scientist刊载了“Tricks of nature”一文,钱学森看后在文章首页批注:“第八次产业革命”。[14]1997年4月27日致王寿云等六同志信中说:“将来还可能有从分子水平设计的结构(即所谓Nanotechnology)为基础的第八次产业革命。”胡跃高、陈鹏飞在《迎接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到来——纪念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创建三十周年》一文中指出,钱学森于“1997年增加提出第八次产业革命:是纳米技术为基础的产业革命”。但1992年11月22日致郁文信中,钱学森也曾表述“以纳米技术(纤技术)为基础的第七次产业革命”。

钱学森指出“在人类历史上已出现过第一、二、三、四次产业革命,正面临的是第五次产业革命,还将出现第六次和第七次产业革命”。

关于第五次产业革命,钱学森认为,第五次产业革命即目前正在发生的,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全世界将构成一个整体组织生产。现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正是建立于以信息技术及世界一体化带动下的第五次产业革命。这又将开创新一代的人——机结合劳动体系。世界经济也开始从工业化经济逐步向信息经济转变,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形式。对此,他说道:

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结合和普遍使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物质生产力;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研究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计算机软件也成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开创了人——机结合的精神生产力,从而最终消灭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关于第六次产业革命,钱学森认为:

这次产业革命的实质是以太阳光为能源,利用生物(动物、植物、菌类)、水和大气,通过农、林、草、畜、禽、菌、药、鱼,加上工、贸等,形成新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即开创了大农业产业,它包括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海产业、沙产业。

这不仅是劳动对象的拓广,而且还将以集信息、金融、管理、科技、生产,加上工、商、贸于一体的集团公司体制运作。这样发展起来的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除生产产品不同外,在生产方式上已无实质性差别,即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差别消灭了,两者结合起来成为物质资料产业。

此外,从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内涵来看,它主要不是发生在大城市,而是发生在农村、山村、渔村和边远荒漠地带。随着这一产业革命的发展,这些地方也都将改造成小城镇。因而,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另一个直接社会效果是将消灭几千年来人类历史上形成的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到了21世纪,随着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到来,饮食业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完全可以运用营养科学设计出各种人所需要的多种多样的饮料和食品,并采取工业生产方式加工生产,形成真正的快餐业。21世纪的饮食产业,是人类历史上有关“吃”的一次革命,是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深化和发展。这次革命的结果,将把人从几千年来的家庭厨房操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1994年钱学森指出了实现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时间节点。他在当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文章《发展农业要生态科技效益三统一》上批注:“这是为第六次产业革命打下基础,所以第六产业革命大约将于2005年或2010年起步,到2020年展开,还有15到25年。”

关于第七次产业革命钱学森提出:

人体科学(包括医学、生命科学等)在21世纪将有巨大发展。人体功能的提高,将使生产力三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劳动力素质大大提高,其影响将渗透到各行各业,这无疑又将引发一次新的产业革命,这就是涉及人民体质建设的第七次产业革命。

对此,钱学森进一步论述道:

人体的保健和治病,需要靠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生命科学提供的科学理论。但这对于确定病人身体状态并设计出改进和纠正到健康状态的治疗措施来说,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人体整体状态的了解,即对人体功能态的认识。

所以对于人体这样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来说,单靠传统的还原论方法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必须再加上系统科学中发展起来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把中医、西医、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体育医学、民间偏方、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电子治疗仪器等几千年来人民防病治病、健身强体的实践经验综合集成起来,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全面的现代医学,即综合集成医学。这个医学包括治病的第一医学、防病的第二医学、补残缺的第三医学以及提高人体功能的第四医学。这样,就可以真正科学而系统地进行人民体质建设了,人民体质和人体功能都将大大提高。

上述可见,钱学森认为在21世纪正在发生的第五次产业革命将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将要迎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则会促使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城市和乡村的差别;第七次产业革命则会带来人民体质和人体功能的大大提高。由此,钱学森感叹:“这三次产业革命在21世纪将消灭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三大差别。这不是在叩共产主义的大门了吗?”

钱学森指出,21世纪的这三次产业革命,再加上系统科学、系统工程所引发的组织管理革命,将在21世纪中期把中国推向第三次社会革命,即继1949年解放生产力的社会革命、1978年发展生产力的社会革命之后的“创造生产力的社会革命”。届时将会出现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和强大,中国将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到发达阶段。

●“怎么从一国一国过渡到世界大同?”

钱学森提出的“世界社会形态”理论,探索性地回答了如何从一国一国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世界大同这一问题。钱学森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把政治的社会形态分为原始公社制、奴隶社会制、封建社会制、资本主义社会制,最后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制。钱学森说道:

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到共产主义社会制之间还缺一个大的阶段:前四个社会制都是限于一个地区,或限于一个国家,而共产主义社会是全世界一体化的政治的社会形态。今天看,这个缺断可以补上了,就是当今世界的现实。

钱学森要探索的问题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是世界大同,不是一国一国自理。怎么从一国一国过渡到世界大同?”他给出的回答是:“(今天)世界社会已形成。我们进入了社会形态的新阶段:世界社会。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对这种社会形态,钱学森道:

今日的世界——“地球村”,就应界定为“世界社会形态(Weltliche Gesellschaftsformation)”。它是多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并存而谁也不能长期闭关自守的时代。它也是人类社会进入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时代之前所必须经历的一种社会形态。

钱学森指出这一社会形态具有既“一体化”又“多极分割”的两方面特点:

今天,由于第五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发展,经济上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世界正逐渐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大社会,哪个国家也不能闭关自守。另一方面,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在经济上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在政治上有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封建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居统治地位的国家、以资产阶级自由民主观念居统治地位的国家、以各种不同宗教信仰居统治地位的国家等。这将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之后,实现共产主义之前的一种过渡的世界社会形态。它将打破地区、国家的界限,在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会一步一步地向政治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阶段上,由于三次社会革命成功的推动,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人们从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中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将战胜资本主义,人类最终将走向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

钱学森认为“世界社会形态”的提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篇章,他评价道:“对这个提法我自认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在《缔造大同:钱学森“世界大同+共产主义”理想新论》一书中,作者李曦恒在钱学森“世界社会形态”思想的基础上归纳成“钱学森六段论”: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世界社会制度(多种社会制度并存——世界政治一体化)——共产主义制度。

李曦恒对钱学森“世界社会形态”的理论探索给予了切实的高度评价,他指出钱学森的世界社会和世界大同共产主义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套观察和看待共产主义理想的新思路,提供了一个既符合客观事实和历史趋势,又能够展望和预见未来前景的新的理论视角和观察维度,对于以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缺失的“过渡时期”做了重要的补正。

钱学森对于“什么时候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也提出了畅想。在1991年8月19日给钱学敏的信中,钱学森认为在200年后的23世纪兴许会实现共产主义。他在信中说:

在今日社会主义事业遇到暂时困难之际,我们是否应该再次宣传伟大的共产主义?我看要结合100多年来的事实,加以宣传,以下让我们再来遨游一次天上人间!

(一)人类出现在地球是大约200万年前的事。那时人也如同动物,无生产事业可言,也就没有人类社会。

(二)有人类社会是自第一次产业革命(即大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始,有了生产事业,才有社会——原始公社。以后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出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直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段人类社会史已有1万年了。什么时候实现共产主义社会?23世纪?那1万年再加200年是人类社会的第一大阶段,在此阶段人们是逐步加深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理解,逐步转变被统治的状况。

(三)到了大约200年后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将进入世界大同,最终消灭了战争,国家没有了,国界没有了,全世界一体化。这就开始了人类社会的第二大阶段,人们完全自觉地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创造历史。在此阶段,实行了按需分配,消灭三大差别,智力大大发展,人遨游于太空……

这一人类社会的大阶段也一定会分出若干个小阶段。

(四)人类社会还会有第三大阶段、第四大阶段……因为直到太阳耗尽氢元素,膨胀为红巨星,消灭吸收地球,离现在还有几十亿年。

以上四条,不知是否有当?请教。

您考虑研究之后,也可以动笔写篇大文章,帮助大家开拓眼界,这是马列主义发展史专家该做的事呀!

可见,“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在钱学森心中并非要“十几代人、几十代人”那般遥不可及。他不但坚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而且在实现时间、经历阶段以及实现方式、途径上都有一名战略科学家的独特看法。他对于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坚定而充实的。

在1985年9月26日致吴健信中,钱学森满怀豪情壮志地说:“我认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投身到我国伟大的改革运动中去,拿出有远见的、看到二十一世纪的建议来,也就是认识当今并预见未来的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经有了这么大的成就,共产主义的自由王国难道不是可及的吗?愿我等共勉之!”

img

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在国防科工委办公室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