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沟壑区地表开采沉陷规律及采动损害研究》简介
《黄土沟壑区地表开采沉陷规律及采动损害研究》这本书是由.胡青峰著创作的,《黄土沟壑区地表开采沉陷规律及采动损害研究》共有80章节
1
内容提要
...
2
前言
煤层被开采以后,将造成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垮落、断裂、离层、移动变形等破坏,最终传递到地表产生地面沉降,给矿区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采动损害,不但破坏地面建(...
3
目录
目 录 内容提要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矿山开采沉陷研究现状论述 1.2.1 国外矿山开采沉陷研究现状 1.2.2 国内矿山...
4
第1章 概述
...
5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煤层开采会造成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垮落、断裂、离层、移动变形等破坏,并传递到地表,使地面发生沉降,产生一定的采动损害。该过程不但破坏地面建(构)筑物,同时易造成大面...
6
1.2 国内外矿山开采沉陷研究现状论述
...
7
1.2.1 国外矿山开采沉陷研究现状
矿山开采沉陷及其采动损害早在19世纪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开采沉陷形成初步认识,虽然进行了一些开采实践,但由于没有成熟理论的指导,这一时期“三下一上”[建(...
8
1.2.2 国内矿山开采沉陷研究现状
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矿山开采沉陷是一门涉及矿山测量、采矿、数学、岩石力学、煤田地质和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交叉性综合学科。因此,本研究将从以上方面论述分析我国开...
9
1.2.3 黄土沟壑区地表开采沉陷研究现状
黄土沟壑山区地表开采沉陷研究较深入、成果较突出的为何万龙教授,他通过对阳泉和西山矿区多年的地表开采沉陷观测资料分析,得出山区开采影响下的地表移动,除受地质采矿条...
10
1.3 主要研究内容
本书拟采用现场实际调查与测量、数值模拟实验、理论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沟壑山区地表开采沉陷规律及其对大型带状建(构)筑物产生的采动损害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
11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
1.4.1 研究方法
本书拟采用现场实际调查测量、数值模拟实验、理论分析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现场实际调查测量方法是研究煤层开采地表沉陷情况的主要方法,也是取得第一手资料的根本方法。数...
13
1.4.2 技术路线
本书采用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技术路线...
14
第2章 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设置
...
15
2.1 设站作用
煤矿开采引起的岩层和地表移动的过程非常复杂,是地形、地质、采煤方法、覆岩赋存状况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通过设立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获取以下信...
16
2.2 设站条件
1.22618工作面概况 22618工作面长2092m,工作面倾向宽152m,2.3号煤层厚度2.70~3.85m,平均厚度3.40m,平均煤层倾角4°。地面高...
17
2.3 观测站设计
...
18
2.3.1 开采沉陷系数的确定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所用的开采沉陷系数有:走向充分采动角ψ3、倾向上山充分采动角ψ2、倾向下山充分采动角ψ1、走向移动角δ、倾向下山移动角β、倾向上山移动角γ,移...
19
2.3.2 观测线的位置及长度、观测点及控制点数目的确定
根据采矿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监测的需要,以及项目区地貌情况,22618工作面上方共设3条观测线,分别为一条走向观测线(A线)、两条倾向观测线(B线)。 根据地表移...
20
2.3.3 地表岩移观测站和控制点设置
1.观测站与控制点的构造与埋设 观测点和控制点的埋设遵循《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的要求,同时参考《国家GPS测量规范》(GB/T ...
21
2.4 观测方法及相关计算
...
22
2.4.1 基本要求
地表移动观测的基本内容是在采动过程中,定期地、重复地测定观测线上各测点在不同时期内空间位置的变化。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常规观测工作可以分为:观测站的连接测量、全面观...
23
2.4.2 变形测量
1.全面观测 观测点埋设好后,一般需要15d达到稳定。在观测站地区被采动之前,为了准确地确定工作测点在地表移动开始前的空间位置,应对地表观测站的全部测点进行全面...
24
2.4.3 观测成果的检查和计算
(1)每次观测后应及时进行检查。如发现粗差或超限,应及时重测,直到全部观测数据符合要求为止。 (2)各点高程计算时先进行平差,然后计算高程,并将所得的各点的高程...
25
2.4.4 移动和变形计算
观测数据经过整理改正后,便可计算测线上各测点的移动变形情况。移动变形主要包括:各点的下沉和水平移动,相邻两测点间的倾斜和水平变形,相邻两段(或相邻三点)的曲率变...
26
第3章 建(构)筑物变形监测点的布设
...
27
3.1 观测对象概况
本次建(构)筑物的观测对象为22618工作面上方距离开切眼1300m左右处的皮带运输走廊及其相关附属建筑物。由于该工作面开采到皮带运输走廊附近将会对其产生采动损...
28
3.2 技术要求
1.观测项目 根据变形观测的相关规范要求和观测对象的特点,初步设置了变形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其工作量计划见表3.1。 表3.1 观测项目内容 2.观测工期及频...
29
3.3 皮带运输走廊基础监测点设置
为监测皮带运输走廊基础的移动变形,在其基础上共设计了13个监测点,各点坐标见表3.2。皮带运输走廊基础监测点的平面位置分布如图3.1所示。 表3.2 皮带运输...
30
3.4 机房监测点设置
为监测皮带头机房的采动损害,在机房的基础上共设置了9个监测点,其坐标及与房屋的平面位置关系分别如图3.2和表3.3所示。 表3.3 皮带头机房监测点平面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