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地表岩移观测站和控制点设置
2025年09月26日
2.3.3 地表岩移观测站和控制点设置
1.观测站与控制点的构造与埋设
观测点和控制点的埋设遵循《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的要求,同时参考《国家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均采用混凝土标桩,标桩规格及埋设要求如下:
控制点和工作测点均为棱台式混凝土标桩,上面10cm×10cm,底面20cm×20cm,高60cm。标石材料采用C25混凝土,水泥(425R)、砂、石配合比为:343(kg)∶0.49(m3)∶0.85(m3)。用带有十字刻划的8cm钢筋作中心标志。
(1)在观测期间能可靠保存,并和地表牢固结合,其底部埋设深度应低于当地冻土深度以下0.5m。
(2)便于进行高程观测和平面坐标观测。一般高出地面10cm左右。如预计到地表下沉后测点可能被水淹没或被其他充填物埋设,应考虑选用便于日后加高的测点结构。
(3)控制点和工作测点按设计要求用RTK标定,并尽量埋在同一方向线上,以便于观测和计算。
为了保证观测站控制点的稳定性,应定期进行从矿区水准基点到观测站控制点的水准测量。
2.测点数目及其密度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安监总煤装〔2017〕66号)给出的测点间距与开采深度的关系见表2.4。依据表2.4的建议值和矿区实际情况,本设计点间距取30m,地表移动观测站相关设计参数详见表2.5。
表2.4 测点间距与开采深度的关系 单位:m
表2.5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参数表
3.实地埋设
根据设计方案和实际地形,对该项目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了实地埋设,其结果如图2.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