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力与传神之笔

第二十四章|控制力与传神之笔

“当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极度痛苦的时候,他是不可能语言连贯地讲述这种痛苦的,因为眼泪令他哽咽,声音断断续续,激动的情感令他思维混乱,而这个不幸之人的可怜样子也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妨碍他们去深入理解痛苦的实质。但时间是最好的医生,它会令人内心的失调趋于平衡,使他们平静地对待过去的事情。人们会有条不紊、不急不躁,清清楚楚地讲述过去,而讲述人自己也会变得相对平静,这样反而会使听众痛哭流泪。

“我们的艺术就是要达到这样的结果,它要求演员在家里或者排练场上跟角色感同身受、痛苦流泪之后,能够排除那些影响他的、多余的激动,平静下来,然后走上舞台,清晰、透彻、深刻、明了且优美地向观众们讲述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那时,观众往往会比演员更加激动,而演员则需要保存自己的力量,把它们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以达到传达‘人类的精神生活’之目的。

“创作完成得越是沉着镇定,演员的控制力越是强大,角色就传达得越清晰,而对观众的影响也就越强烈,演员取得的成就也越大。通过演员,作者的成就同样越大,这是因为在我们的艺术中,作者的作品是通过演员、导演和全体创作人员的成就共同来送达给观众的。”

“想象一下,有一张白纸,上面满是横七竖八的长、短线条和肮脏的斑点;再想象一下,你需要在这张纸上用铅笔画出精细的风景或是一幅肖像。为此首先就不得不把纸上那些会玷污、歪曲、令图画面目全非的多余的线条、斑点清除干净。画这幅画需要的是一张干净的纸。

“我们的事业情况也是如此。多余的手势就是垃圾、污物,就是斑点。

“充斥着各种手势的表演就像是在满是肮脏斑点的纸上绘出的图画,因此,在开始角色的外在塑造、用行动来传达它的内心生活和外部形象之前就要去掉所有多余的姿势。只有这样外在传达才能清晰。演员缺乏自控的行动会歪曲角色的画面,致使表演模糊、单调而缺乏自制。

“但愿每一位演员首先就要有效控制自己的手势,使得不是手势掌控演员,而是演员掌控手势。

“在舞台上演员用令人讨厌的多余的手势掩盖了正确、美好、角色所必需的行动,这是多么常见的事啊!一些演员使得观众无法欣赏到他们美好的面部表情,因为他们总是毫无意义地在自己的面孔前把手挥来挥去、比比画画。他们自己成了自己的敌人,因为是他们自己妨碍了别人去看到他们身上最美好的东西。

“手势过多就像冲淡了美酒的水一样。你将一点点漂亮的红酒倒在一只大酒杯的杯底,然后加满水,就能得到一杯淡粉色的液体,这与正确的行动被多余的手势淹没得无影无踪是一个道理。

“此类手势,即对完成角色的行动没有任何帮助的行动本身,如果不考虑任何塑造性格角色的特别需要,我可以肯定地说,在舞台上是根本不需要的。借助于(程式化的)手势既传达不出角色任何的内心生活,也传达不出贯穿行动。为此需要能创造出身体行动的运动,只有它们才能在舞台上传达出角色的内心生活。

“在舞台上,只有那些想卖弄、摆姿势、把自己展示给观众看的演员才会需要这些手势。

“除了手势,演员身上还有很多不自觉的动作,他们试图在困难的时候利用这些动作来帮助他们感受和表演。一方面利用它们唤起外在的情感,另一方面唤起对匠艺演员的内心并不存在之感情的外在体现。这些动作包括帮助创造做作情感的各种抽搐、挣扎、没有必要且有害的紧张。它们不仅令角色变得花里胡哨,破坏了外在的控制力,而且也影响了体验和演员在舞台上自然、正确的状态。

“能在舞台上看到演员具有控制力、没有痉挛和抽促性的动作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啊!具有如此的外在控制力,角色就能表现得非常清晰!没有掺杂做作多余手势的角色的各种动作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和凸显性,相反,手势繁杂它们就会变得模糊不清,并被多余的、与角色毫无关系的手势所掩盖。

“不要忘记,手势会消耗演员的很多精力,这些经历应该很好地利用,并引导到对于角色来说更加重要的方面,即引导到感受、揭示角色的主要任务和贯穿行动上面来。

“当你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我们现在所谈的控制手势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你们就会明白并会感觉到,你们对所感受到的内在生活的外在反应会变得突出、富于表现力、清晰、明了,代替那些被去掉的手势的将是声音、语调、面部表情、给予,即交流的那些更加精致的手段,更加适合于传达细腻的情感和内在生活的手段。

“在性格化方面,控制手势的能力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每一个角色中要想远离自己,在外形上不做千篇一律的重复,就必须节制手势。演员每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会使他远离所塑造的形象,让观众想起塑造者本人。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演员为他所塑造的形象找到了三四个典型动作。如果想将它们用于全剧,就必须非常节约,控制力对此就极有帮助。但如果事情不是这样,三四个典型动作被淹没在演员上百个手势当中,那时扮演者就会从角色的面具后走出来,并用这些手势挡住角色的脸。如果演员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如此的话,那么他在舞台上就成为单调、乏味的演员,因为他展示的永远是他自己。

“除此之外,还不要忘记,性格化的行动会拉近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而属于演员个人的动作则只能使扮演者远离角色,将他推入他自己的个人体验与情感的圈子当中。这对于剧本和角色未必有益,因为演员和角色的情感太过相似。

“如果相同的手势反复使用,那么它们很快就会失去力量,令人感到厌烦。”

“著名画家(布留洛夫)在教室里看着自己的学生作画,他在未完成的画作上动了一笔,那张画立刻就鲜活灵动起来,以至于学生觉得老师的这一笔画完就再也没什么好做的了。学生大为惊讶,他没明白,为什么教授‘轻点’了画作就发生了如此的奇迹。

“对此布留洛夫称:‘所谓的‘轻点’正是艺术中的一切。’我也步大画家的后尘告诉你们,在我们的表演事业中,为使角色生动起来,也需要一个或几个这样的‘轻点’,没有这个‘轻点’角色就不会焕发光彩。

“我们在舞台上看到过多少缺少这种‘轻点’的角色啊。一切都很好,该做的都做了,但却少了点什么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来一位天才的导演,只消一句话,演员内心的激情便燃烧起来,于是他的角色便会因放射出心灵调色板上的全部光彩而缤纷夺目。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军乐队的指挥,他每天在林荫道上‘指挥’好多曲子。一开始,你会被音乐声吸引过去,但五分钟之后你就开始去看,并紧盯着指挥那指挥棒是如何在空中均匀地上下挥舞,指挥面前那白色的总谱是如何被maestro(大师)的另一只手冷漠而又规律地翻动的。他是个不错的音乐家,乐队也很好,在城里很有名。但是他们演奏的音乐却不怎么样,没人要听,因为音乐最主要的内涵没有被揭示,没有传达给听众。作品的各个段落就像是被粘在一起了似的,它们听上去都差不多,而听众却很想弄清楚、弄明白,想把每一首曲子都听完,希望在结束每一个片段或是整部作品的地方能听到他们的‘轻点’。

“在我们的舞台上也有很多演员用同一个动作‘指挥’每个角色、每出戏,完全不关心应该用一个‘轻点’赋予每个角色、每出戏以传神之笔。

“在想起‘棒挥挥’指挥的同时,我又想起了尼基什[52],伟大的尼基什,一个最善于表达的人,他用声音表达的东西比语言还要丰富。

“他善于用指挥棒从乐队的海洋中汲取声音的水滴,然后用它们打造恢弘的音乐画面。

“在演奏开始之前,尼基什会扫视所有乐手,等待准备聆听的听众安静下来,然后他举起指挥棒,让整个乐队和全体听众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指挥棒的尖端,他的指挥棒仿佛在说:‘注意!听着!我这就开始了!’所有这些画面都令人难忘。

“甚至在这段准备的时刻尼基什也有完美结束每一个行动的、难以被捕捉到的‘轻点’。尼基什珍视每一个全音、半音、八分音、十六分音,每一个休止符和数学般准确的三连音、韵味十足的还原符以及对于和声来说典型的不和谐音,所有这一切都被指挥演绎得淋漓尽致、沉着平静。对于每一个乐句来说,没有鞭辟入里的解析绝不放过。他用自己手中的指挥棒挖掘出一切可以从乐器和每一位演奏员内心挖掘的东西。此刻他那只极富表现力的左手指挥得多漂亮啊!他令乐队的声音时而平缓、柔和,时而激昂、有力。他有多么完美的控制力、数学般的精准,不仅不妨碍,反而对灵感的产生有很大的帮助。在速度方面他也具有如此品质。他的lento(慢板)既不单调、枯燥,也不拖沓,更不似那位军乐队指挥,拍子像是按节拍器打出的那样令人生厌。尼基什的慢速包含了所有的速度,他从不匆忙,也不延迟,只是当全部都表达彻底了之后,他才会加速,或者相反,减速,这样恰好能将拖慢的速度弥补上或者将之前故意加快的速度拉回来。他以新的速度演绎乐句,就是它,请大家不要匆忙!要将乐句中蕴含的一切都表达清晰!现在他已经接近乐句的顶峰了,何人能预言,尼基什将如何构建这乐句的拱顶呢?!是用新的、更长久的延缓,还是正相反,用出乎意料的、勇敢的、令结尾更加激昂的加速呢?

“难道在很多指挥那里你都能理解、猜到、听到尼基什以高度的敏锐从作品中选择、呈现并揭示出的全部的细腻之处吗?

“尼基什之所以做到这一切是因为他的工作不仅有强大的自控力,还有强烈完美的传神之笔。

“反证是肯定最好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它就是为了让你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我们艺术中传神之笔的意义。你们记得什么时候见过性急的演员吗?有很多这样的演员,特别是在滑稽戏、轻松喜剧和轻歌剧的剧院中,在那里演员们要极尽所能逗乐、搞笑,总是装出很活跃的样子。即使在心里郁闷、烦躁的时候也得表现得很开心,所以演员们只能采用外在的徒有其表的方法。最容易的一种方法就是外在的速度和节奏。此类演员会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喋喋不休地说台词,马马虎虎地行动,结果一切都搅成混乱的一团,观众完全无力分辨。

“许多艺术造诣很高的大牌演员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的表演都具有自控力和传神之笔。如果注意观察他们塑造的角色是如何在观众面前展开并不断发展的话,你就会感觉,你目睹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创造在舞台上复活的神奇过程。下面要讲的就是我在这种时刻,在那种特别的表演中所感受到的东西。我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讲解,这样会容易一些。”

“请大家想象一下,现在你们来到了一位伟大的、神一样的超级天才的工作室,他是一位雕塑大师,你们对他说:‘请给我看一看维纳斯!’

“天才的大师意识到即将发生的事情的重要性,于是他不再关注周围的一切,而是凝神静气,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在自己的内心。他拿起一大块黏土,开始内心平静、精力集中地揉搓起来。他的内视力看到了女神腿部的每一根线条、弯曲、凹坑,大师赋予了那一团无形的泥土以形式。他那灵活、有力的手指非凡准确地工作着,丝毫没有破坏创作过程、创作行为和创作时刻的庄严与流畅。很快他的双手就塑成了女性令人惊奇的一条腿,是最美的、最完善的,是已存作品中最精彩的,毫无任何可更改之处,因为这一创造将存在于任何时代,永远也不会在见过它的人们的记忆中泯灭。伟大的雕塑家将雕像已完成的这一部分放在你们流露着惊异表情的眼前。看着它,你们已经能够预感到它未来成品的绝美。但雕塑家并不关心你们是否喜欢他的作品,因为他知道,他创造的雕像已经存在,它就是那个样子,不可能变成其他模样。如果观看者的心智对于理解这部作品足够成熟,那么他就会理解;反之,真正的美和美学王国的大门就会始终对他关闭。这时,大师就仿佛会施法一样精力更加集中、神情更加宁静地继续塑造另一条同样美丽的腿,然后是躯干。但突然他失去了平静,他感到手中那团硬质的泥土逐渐变得柔软而温暖了,他似乎感觉她在动,在站起、坐下,她在呼吸。大师感到了真正的激动,他兴奋不已,嘴角微笑,双眼闪动着一个恋爱中的年轻人含情脉脉的光彩。现在女性美丽的躯体仿佛变得轻盈、健康,能优雅地向各个方向弯曲。此刻你忘记了,他是用没有生命的、沉重的材质创造的这尊雕像。在维纳斯的头上大师兴致勃勃地工作了很久,他爱她,欣赏她的眼睛、鼻子、嘴巴和天鹅般颀长的脖子。

“做好了。

“这是腿,这是手,这是躯干,大师把头部放在上面。大家请看!维纳斯活了!你们知道她,因为你们在自己的梦幻中见过她,但在现实中却没有。你们甚至不怀疑,这样的美也能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不怀疑她也可以如此质朴、自然、轻盈而空灵。现在她已经被人们用坚硬、沉重的青铜铸成了高大雄伟的雕像,尽管你可以用双手去触摸它,尽管它依然那么沉重,沉重得无法搬动,但她依然符合人们超越人类之上的想象。看着这沉重的金属,你完全想不到,可以把它轻而易举地打造成如此尽善尽美之物……

“像老萨利维尼这样的舞台天才的创造就是青铜的纪念碑。这些伟大的演员在观众的面前在第一场就完成了自己一部分角色的塑造,而其他部分则是逐渐地、平静而自信地在其后的场次中完成的。它们融于一体,便构成了人类激情、嫉妒、爱情、恐惧、复仇、愤怒不朽的纪念碑。雕塑家用青铜塑造自己的理想,而演员则用自己的身体塑造它。天才演员的舞台创造就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的规律和纪念碑。

“我第一次看到托马佐·萨利维尼是在皇家大剧院,当时几乎整个大斋期他都带领自己的意大利演出团在那里演出。

“当时他们在演出《奥赛罗》。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但由于我的疏忽或者是对伟大天才的到来关注不够,抑或是由于当时还有其他名人的到访,比如不是扮演奥赛罗,而是伊阿古的演员博萨尔特,我在演出开始阶段更加关注的是扮演伊阿古的演员,我以为他是萨利维尼。”

“噢,他的声音真好。”我自言自语,“他真是块当演员的好材料,身材很好,采用意大利人常用的表演和朗诵风格,但我也没发现什么很特别的。扮演奥赛罗的演员也不比他差。他也是当演员的好材料,有一副令人惊异的好嗓子,发音、风度、总的水平都很棒。”我冷冷地对待那些行家的狂喜,他们时刻准备鸦雀无声地等待着萨利维尼说出第一句话。

“原来,在表演开始的时候,伟大的演员并不想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如果他想这么做,他用一个天才的停顿就能做到,就像他在后面元老院那场戏里做的那样。这场戏的开场除了我能仔细看到萨利维尼的脸、服装以及化妆之外,没有任何新鲜东西。我不能说这一切都很好。无论是那时还是在后面的场景中我都不喜欢他的服装。那化妆呢?我不认为他化了什么妆,那明明就是他本人的脸,而且,有可能,化了妆反而不好。

“又长、又尖的唇髭、把自己的缺点暴露无遗的假发,他的脸很宽、很胖,几乎是肥嘟嘟的,一把东方式的匕首在腰间晃动,弄得他更加显胖,特别是他还穿着摩尔人的衣服,带着摩尔人的帽子。所有这一切对于奥赛罗这个军人来说并不典型。

“但是……

“萨利维尼走到威尼斯公爵的宝座前,他聚精会神地想了一会儿,不动声色地就将大剧院全场的观众都抓在了自己的手中。你仿佛觉得,他只是做了一个手势,他没有看向观众,只是伸出自己的手,就把我们大家牢牢地抓到了自己的手心里,并握着我们,就好像我们是一群蚂蚁或者苍蝇一般。他握紧拳头,我们就感觉到死亡的气息;他松开拳头,我们就感到幸福。我们被他的权威控制着,而且会终生如此,永远如此。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个天才是谁,他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从他那里期待什么。开始的时候,他的奥赛罗仿佛不是奥赛罗,而是罗密欧,除了苔丝德蒙娜他任何人、任何事都看不见;除了她,他什么也不想,他无限信任她,连我们都感到很惊讶,伊阿古如何才能将罗密欧变成嫉妒成仇的奥赛罗。

“我该如何向你们传达萨利维尼给我留下的印象所产生的力量啊?

“我们俄罗斯著名的诗人巴尔蒙特说过:‘应该创造永恒,万世流芳!’

“萨利维尼就创造了永恒,他的角色一经出现便万世流芳。”

“现在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在你们看来,那样的创作是如何产生的,是灵感使然还是简单的技术或者经验使然?”

“当然是灵感!”同学们回答。

“是在拥有内外兼具的、完美的控制力和传神之笔的情况下产生的吗?”

“当然是!”大家说。

“萨利维尼和其他那些天才的演员在这种时刻都是既没有慌乱和匆忙,也没有过分的紧张和拖沓,相反,他们气定神闲,全神贯注,这就是他们能够把任何事情都做到极致的原因所在。这是否意味着,他们不激动,内心不去全力感受呢?当然,不是。这只意味着,真正的灵感的表现并不像那些蹩脚的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也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灵感是以最多样的形式,由于最意想不到的、常常是创造者本人都无从知晓的原因表现出来的。

“灵感的产生常常并不需要‘超越人类之上的’激情的爆发,而是需要那几乎觉察不出的‘轻点’便足矣。”

[52]译者注:这里指的是匈牙利著名指挥家阿瑟·尼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