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1

训练1

百炼成钢:“百”(bǎi)中度喷口,“炼”去声下降,“成”阳平上行,“钢”提高到明显的阴平,ɡānɡ的ɡ,要有重度的舌根除阻,并延长整个音节。“百”字不能用力太大,“钢”字不能用力太小,用以显示冶炼次数之多,最后成为坚硬的、不屈不挠的“精钢”。

大江东去:“大”(dà)重度喷口,但要有去声长度,广阔的感觉,而不是重大的感受。“江”要承上并托住,“东”阴平前推,“去”紧接前字,似势不可挡,延长去声并渐远、渐小。

万里雪飘:“万”(wàn),重度喷弹,但要立即接上声“里”,延长而不上扬。“雪”沿降势下行,迅速上扬。“飘”中度喷口,但阴平高行,长而渐轻,有“纷纷扬扬”的感受,辽阔而壮美。

浪遏飞舟:“浪”(lànɡ)重度喷弹,稍延长便突接“遏”(è),着力发音,顿住。“飞”要中度喷弹,加大长度,似快而由近达远,似高而由慢渐轻。“舟”字收住,浪高急,舟行受阻的感受。

晓风残月:“风”(fēnɡ)轻冷的感受,轻度喷弹。“残”上扬,“月”中度喷弹,居高而渐弱,去声延长。

羽扇纶巾:“扇”(shàn)轻度喷弹,稳重的感受,稍带摇动感,去声稍长。“纶巾”中重格式,“巾”不要咬死,有飘逸感。

夜阑人静:整体轻弹,“夜”下沉稍长,“阑”轻扬,“人”松弛上提,“静”平稳下落,直至渐歇。

雨打芭蕉:“雨”(yǔ),因后面的“打”也是上声,故此字声调近似阳平,微微上扬。“打”为中度,弹出却不着力,微降。“芭蕉”中度格式,但在阴平连接阴平走势中,“bā”不用力,显现摇曳的绿叶形态,有晶莹轻柔之感,迥异于“大雨滂沱”。

以上是四个字的不同情况的喷弹力度,需要“字斟句酌”,仔细揣摩。不论字数多少,大概就是这样训练,就是这样体味。经过反复练习,是会有实在的运用的。

第三,张弛鲜明的疏密尺度。

这里是指语流的速度,必须有快有慢,不要一快就快到底,一慢就拖到尾。要快而不乱,慢而不断。从词到意群,从句到句群,从音节到词语,从诗行到篇章,都存在这个问题。

疏密尺度,因语意、语气、重点、基调的差别而改变,因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变化而有语流行进速度的把握。

疏密尺度,主要表现在节拍的一定时值内所容纳的字词数量,一个节拍中可能是一两个音节,也可能是多个音节,而每个音节的时值又会有诸多不同。

疏密尺度,要看音节的长度,根据语意的发展,几乎每个音节的长度都不一样。当然,其中还包括约定俗成的一些词语声音样态,如轻重格式、轻声、主次关系等比较固定的时值估量与时值比较。

张弛鲜明,是朗诵中相当重要的表现方法,一定要避免张弛相近、张弛对比太小、自己感到有了张弛而实际听觉并不鲜明等情况,当然也要避免为了张弛鲜明而生硬变化的毛病。

体现疏密关系,在诗词中要特别掌握词语拓开的方法。初学者唯恐中断语意,往往把词语挤在一串里,不敢拉开距离,不敢有加大停顿、快速连接的对比,我们的训练就从这里开始。原则还是:充实内心依据,拓开音节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