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4
2025年10月22日
训练4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杜牧《泊秦淮》)
(海涅《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
(冰心《繁星·四八》)
(泰戈尔《萤火虫》)
第六,浓淡相宜的明暗亮度。
有声语言不仅有刚柔相济,更有明暗互补。这明暗,是一种亮度,是思绪、心境的一种显露。虽然自然界有各种明暗亮度,但反映在人的思想感情变化上,很多时候并不一致,有时甚至相反,朗诵创作中,应该给予注意,并恰当地加以表现。
有声语言的明暗亮度,不同于元音的开口度、韵腹的响亮度,也不同于调值的高低度和修辞的华丽度。明与暗的发音与听辨的感觉,是一种综合因素的具体运用。
明暗亮度的“明”是指:气息较集中,口腔控制稍紧,共鸣腔较开,吐字稍着力,发音位置稍前移,声音走向较上行,渐强,尤其注意颧肌提起的唇齿相依;反之则偏暗。
明暗亮度,必须在声、韵、调、轻重格式、语势上下、语气色彩和分量、重点的主次关系等方面实现对比有度、控纵自如。
明暗亮度,必须讲究多层次,亮到极点会刺耳,暗到极点会吃字。哪里亮到什么程度,哪里暗到什么程度,是有分寸的,应同思想感情的色彩、分量相和谐,不能南辕北辙。
明与暗是在对比中表现,由明至暗,由暗至明,由稍明到稍暗,由稍暗到稍明,都有过渡,并不是突明突暗。就是要求对比鲜明时,也不可能没有一点儿过渡。
明暗亮度,同喷弹力度、疏密尺度、抑扬幅度、刚柔强度都有关联,但不能混为一谈。明暗亮度在营造氛围、生成意境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方便,用表示明,用·表示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