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5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北朝民歌《敕勒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宗白华《晨兴》)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知识梳理
第一,热情洋溢的表演心态。朗诵者的创作心态,是一种当众表演心态。这种表演心态,要求朗诵者以个人身份当众“孤独”地创造文本的情境,表达文本的精神,把朗诵者对文本的理解、感受、体验、把握,有的放矢、有动于衷地向听者揭示出来,表现出来。
第二,得心应口的喷弹力度。喷弹力度是吐字有力,弹动入耳。首先,唇的开齐合撮要控制有力。其次,舌头要弹动有力,犹如向口腔外弹出,叫作吐字如珠。再次,凡是需要加大力度喷弹的字词,一定要大胆弹送,甚至“夸大其词”。最后,喷弹力度是建立在正确的用气发声、吐字归音基础上的,而力度的大小取决于对词语、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和引发状况。
第三,张弛鲜明的疏密尺度。语流的速度必须有快有慢,要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疏密尺度,主要表现在节拍的一定时值内所容纳的字词数量,一个节拍中可能是一两个音节,也可能是多个音节,而每个音节的时值又会有诸多不同。张弛鲜明,是朗诵中相当重要的表现方法,一定要避免张弛相近、张弛对比太小、自己感到有了张弛而实际听觉并不鲜明等情况,当然也要避免为了张弛鲜明而生硬变化的毛病。
第四,高低起落的抑扬幅度。抑扬,应该包含高低、强弱、快慢,这里主要指高低起落。
抑扬讲求渐变和突变,要避免不足和过分。抑扬技巧多种多样,高低有依据,起落有层次。
抑扬幅度可以先定一个基线,上行五度,下行五度,大体可以显示抑扬的起落差距。
第五,见微知著的刚柔强度。这里的刚柔一般表现为声音的强度,或者叫硬度。所谓声音的强度,绝不简单地归结为声音大小或声音强弱。有时,刚性明显,却可能声音低,也可能声音小;有时,柔性明显,却可能声音高,也可能声音大。一句一段、一节一篇,不可能一刚到底或一柔到底。总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互相映衬,互为主从。刚多柔少,就属于刚;刚少柔多,就属于柔。
第六,浓淡相宜的明暗亮度。明暗亮度的“明”是指:气息较集中,口腔控制稍紧,共鸣腔较开,吐字稍着力,发音位置稍前移,声音走向较上行,渐强,尤其注意颧肌提起的唇齿相依;反之则偏暗。明暗亮度必须在声、韵、调、轻重格式、语势上下、语气色彩和分量、重点的主次关系等方面实现对比有度、控纵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