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组的功能
简单地说,制片组的功能就是服务主创团队。因为一旦开机,所有的问题都会扑面而来,这个时候的制片组就如同拿着盾牌和长矛的勇士,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清除所有障碍,保证拍摄如期进行。
一、制片与导演的关系
导演会根据剧本的需求,把需要准备的场景、服化道等一系列的物料布置下去,让各部门准备,之后各部门的费用单汇总到制片组,超出预算的部分,导演再继续简化,以保证不超预算。往往这个时候,导演都会盼望有一位能力超凡的制片人,可以不花钱或者花极少的钱就完成很多事情。当然,这种制片人是可遇不可求的。这也是导演和制片人发生矛盾的原因:导演要保证拍摄效果,有些地方必须花钱;制片人要保证整部电影的拍摄进度,超支可能会导致拍一半就没钱了。面对这种情况,往往让步的是导演,虽然内心有一万个不情愿,但比起电影可能不了了之来说,拍下去最现实。
就算导演在筹备期和制片人沟通得很细致,在拍摄时他也总会有新的想法与灵感迸发出来。比如拍一场跳楼的戏,导演拍摄人从高空跃下的镜头,需要在镜头里看到有人从楼顶摔落到地面,认为只有这样的真实感才能把剧情推向高潮。如果按照导演的要求,成本就会增加,制片组得追加资金给道具部门,安排他们去购买假人。遇到超支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制片人一般会满足导演的需求,因为他要保证导演艺术创作的积极性,不能因小失大折损导演的激情,毕竟电影还是需要导演来完成拍摄的。
整部电影的拍摄执行在于导演,但是,拍摄的进度把握在制片人手中,制片组统筹下发的通告单,导演必须每日按时按量完成,一旦出现延期,好几天的工作量都未完成,制片人就要催促导演赶进度,如果导演还是延期,无法完成工作量,制片人可能会考虑更换导演。因为延期就意味着增加开支,成本再小的剧组,一天的开支也要接近2万。
制片与导演就是一组斗智斗勇的CP(搭档),相爱相杀,直到电影杀青。
二、制片与摄影、灯光的关系
相对于制片和导演的关系,制片与摄影、灯光的关系就简单很多,因为大家都不用谈艺术,单纯地解决工作问题。在筹备期,制片组会根据导演的要求将摄影器材和灯光器材确定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后续的拍摄就可以不操心。在拍摄现场,制片组最主要的工作是调配资源,比如,夜外的戏份中,灯光需要吊车来辅助补全景底子光,制片就需要安排吊车到拍摄现场。
当然,也有制片嫌麻烦,暗示灯光组凑合着拍,如果初创人员妥协了,抱着“就这样吧”的心态,很多事就不了了之。想拍好一部电影,必须把这句话从大脑里剔除,哪怕资金短缺,也要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细节。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灯位,没有机位,是自己不愿意想办法,从而损失了画面的美感。可悲的是,很多人把画面缺失美感的责任推给了资金有限,其实,真实的原因在于自己,是“就这样吧”的想法在操控你的大脑。
三、制片与美术的关系
如果说导演组是让制片最劳心的部门,那么,美术组就是让制片最操心的部门了,原因有三:一是美术组杂乱的道具及置景物件清单,如果自己完成不了便会邀请制片组友情帮忙;二是美术组对于小成本剧组来说是花费最多的部门,也许一个场景的置景道具就会花掉一大半的预算。于是,制片人看着美术组的清单,心情会越来越沉重,眉头会越来越紧蹙;三是因为美术组对拍摄场地不熟等原因,会导致那个剧组停工,所有人都得等着他们准备道具。
制片组和美术组的工作流程是:制片组根据美术组提供的场景氛围图去寻找场地,美术组再根据场地按照剧本的要求置景,于是,制片组为了节约预算,尽可能寻找与场景气氛图最接近的场地,在置景上能省就省。
制片组选择场景大致可以分成两类:棚景、实景。棚景是专门用来拍摄电影的场地,它涵盖了电影中所需要的大部分场景,比如医院、街道、学校等都可以在棚里拍摄。棚景的优势是在置景之初就预留了更多更好的机位及灯位,可以在拍摄时游刃有余,且在棚里拍戏无须担心拍摄进度受自然天气影响。但租金大概是一天4,000~5,000元,这笔费用对于低成本的电影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有不用花钱的实景可用,制片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实景是按照场景气氛图选择已有的接近的场地,一般还要再通过美术组的置景加工完成。实景的优势是费用低,有的甚至不用花钱,这就要考验制片人的沟通能力了。制片组选择实景是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比如,需要一个餐厅的场景,制片组会找很多餐厅,货比三家,然后给导演过目,导演摇摇头,制片组又得重来。制片组在找场景的时候,一得符合导演的艺术要求,二得保证花费合理,三得保证在不耽误老板营业及损坏其物品的情况下完成拍摄。
四、器材来源
筹备期的制片组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准备各部门需要的器材设备,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设备是拍摄的保障。制片组拿着报备器材单,对比几家器材租赁公司,然后付订金。表2-1是为刚入门的电影工作者提供的一份器材报价表。
表2-1 电影摄影机单日租赁费用[1]

五、生活保障
剧组内所有演职人员工作期间的吃、住、行,制片组都要负责。按北京一般的生活标准,平均每人每天的吃住行费用大概是150元。北京淡季时一家普通连锁酒店标间200元左右,两人住一个标间,每人每天45元的餐费、5元的交通费。拍摄期间,不是每天都要转场,一般会选择离拍摄地最近的住所,这样不仅节约了交通费,也节省了通勤时间。
大部分的学生拍电影,为了节省开支,会在学校解决吃住问题,大家拍到饭点各自找伙伴吃饭。这看似节省了开支,却容易出现新的问题,如虽然通知了集合时间,但总有人迟到,耽误拍摄进度。这里给大家算一笔账,机器设备、人员劳务都是按天算钱的,拍摄进度耽误一天,所产生的费用远远超过了吃饭住宿的钱。因此,剧组封闭管理是有助于提高效率和推进拍摄进度的,戏没有拍完,大家不散,直到杀青那一天大家才能解散,这样有助于电影创作。
六、制片组的工作内容
(一)制片组的组成
制片组基本上分为六大类:执行制片,制片主任,生活制片,外联制片,现场制片,统筹。这些部门直接为制片人服务,听从制片人的指挥,分担制片人的工作。
执行制片更像是制片人的秘书,他要准备剧组工作人员的合同、工作间布置、制作方案,并统计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为了让大家沟通无障碍,除了在网上建立工作群,还要打印通讯录。
在剧组,工作人员直接对接的是制片主任,制片主任是制片组的决策人。当制片人不在剧组但遇到需要沟通的问题时,都是由制片主任去协调,然后再把制片人的意见反馈给剧组。制片主任起到协调组内人员及工作的重要作用。有时候,剧组的一些杂事也需要制片主任出马,比如:在拍戏时遇到不讲道理的本地人胡搅蛮缠,这就需要制片主任去协调,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保证拍摄顺利进行;遇见好客的赞助商请客吃饭,也是制片主任代表剧组去赴宴;剧组里有人发生争吵、打斗,还是由制片主任出面协调。所以,优秀的制片主任都具备超强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生活制片负责组内所有人的吃住行,剧组的流动性很大,比如:今天有特约演员杀青了,明天又有特约演员进组了,后天要转场了,酒店房间的数量每天都要核实与统计,还有每日的餐食,天气太冷时安排一些暖胃的饭菜,天气太热时安排一些解暑的食品。这些都是生活制片要考虑的问题。生活制片还需要负责车队的管理,甚至连设备器材车的油耗都需要了解,因为如果碰见喜欢占小便宜的司机,有可能会偷偷把油箱的油拿去卖,长期下来这也不是个小数目。
外联制片要联系场景,落实场景,是专门负责场地事宜的制片。除了负责前期拍摄地的场景联系与确定外,拍摄期的工作量也仍然巨大,比如一些公共场所的实地拍摄,前期要和当地街道办联系报备,但流程烦琐,周期长,一定要提前做准备。剧组拍摄期随时会有突发情况,比如某个演员档期出了问题,本来12号进组,突然要延期到15号,副导演就会给导演两个选择:一是换原定演员,重新挑选与该演员形象气质差不多的演员;二是调整计划,配合原定演员15号的档期。导演如果换原定演员,那么计划不变,按照计划继续拍摄;如果导演要配合原定演员15号的档期,那么剧组所有人都得调整计划,外联制片12号确定的场景都要推后至15号,有的场景15号没有空闲时间,那就要重新再找一个场地,这种情况会产生“蝴蝶效应”,所以做决定时要衡量利弊、三思而后行。
现场制片,顾名思义就是在拍摄现场的制片,其主要职能是时刻督促和控制场面进度,指挥场务组配合摄制组的拍摄,比如:铺设轨道、安装升降、现场控制、催场等。拍摄量到一定程度时,剧组会进入疲惫期,这个时候,就需要现场制片叮嘱大家打起精神,抓紧时间拍摄。在现场,第一个大喊开工的人永远是现场制片。导演也会给现场制片施压,一旦发现今天的通告单可能完成不了,他就会要求现场制片让大家动起来,速度快一点,早拍完早收工。现场制片就会频繁催场,提醒大家打起精神,赶时间抢速度。
统筹的职责是严格把控拍摄周期。拿到剧本后,首先要做的是把顺场景、分场景制作出来。接下来他的工作是看景,统筹看景是要了解每一个场景的位置及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距离,然后向演员副导演了解演员的档期,最后根据顺场景、分场景、演员档期制作大计划表。大计划表完成后,导演会提出自己的想法,统筹会按照导演的意见最后修改。大计划表随时可以变动,而且大计划表只是一个方向,在实地拍摄中不用严格执行,可根据剧组拍摄要求进行调配。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大计划表时要认真细心,不能遗漏某一场戏,剧组的所有工作是否完成都是参照大计划表。如果遇见责任心不强、粗枝大叶的统筹,直到最后剪辑时才发现漏拍了某场戏,而这场戏又至关重要,那就麻烦了。这个时候剧组已经解散了,为了一场戏再重组,代价的确很大。
进入拍摄期后,统筹每天都要打印通告单分发给剧组的每一个部门,这个通告单是提前一天和导演确认后才发出的。为什么要让导演确定?一是导演要了解第二天的拍摄工作量;二是要了解第二天拍摄的内容,可以提前安排好工作。通告单上的工作量太少或者太多,导演都可以提出意见,统筹会按照导演的要求重新下发通告。很多初创者是没有通告单的,所以初创团队的导演得经常和组内的演职人员口述今天拍什么,而且还得反复口述。一旦出现变化,统筹得立马作出反应,比如外联制片告诉导演明天的场地出现紧急状况,得往后延期,导演就会问统筹明天还能拍什么,统筹得迅速拿出明天可以直接拍摄的戏份,还得不牵涉太多的演员变动及大的转场,避免出现更多的问题。
(二)筹备间的基本设置
筹备间的主要功能为:演员试镜间;文案工作间;定妆间;会议室。导演在筹备间的主要工作是挑选演员。陆续敲定的工作人员要与剧组签订合同,也需要有专门的地方给工作人员准备合同和整理日常的资料。主要演员定妆后请导演过目,导演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想法。筹备期,主创之间会经常开碰头会,推动计划执行,制片组会督促各组人员的工作进度,如道具组的道具采购情况,外联的场景落实情况;导演则对一些落实好的场景提出想法。简而言之,在筹备间所进行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了保证顺利开机,替电影创作保驾护航。
(三)检查自己的小组
看完本章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建议先不要急着开机,如同前面所言,制片工作就像打一场战役的前期准备,这一场战役是否打得赢、打得漂亮,完全取决于战前的部署。
1.是否能区分制片工作与摄制组工作?
2.你的外联、制片主任、生活制片、执行制片、现场制片、统筹分别是谁?
3.如是初创小组,哪些职务可以一人完成?
4.大计划表是否制作得合理,通告单是否规范?
5.筹备间设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