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声音制作

第四节 后期声音制作

电影是视听语言,把声音视为电影的灵魂也不为过,声音包括人声、音乐、音响,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刚入门的电影工作者会简单地认为同期声录制的声音就够了,其实不然,声音是电影制作中最难的项目之一,让我们先从基础的环节入手,学会如何专业地制作声音。

一、修音

我们用Adobe Au导入XML文件,插入小样视频监看,此时声音参数设为48kHz。如果建立16位声轨,Au的声轨会还原剪辑软件中的分布,剪辑软件中的声音有几个轨道,Au之中就有几个轨道,这就是XML文件的好处。首先听一下人声声轨是否是立体声声轨,如果不是就建立体声声轨,把人声声轨上的所有对白声全部移到这条新建的立体声声轨上。

(一)人声的提取与放大

后期声音制作的第一步就是修音,即对白声的统一。在拍摄时录制的声音素材,因挑杆位置不同以及演员在场景中位置的改变而导致声场有变化,录出声音的信噪比也不同。尽管我们会非常小心,时刻让话筒离演员近一些,但不可能每个镜头录音时,话筒离演员的距离都一样,就算我们时刻关注声音电平的数值,但演员对白的声音还是会有大小不一的情况,所以后期声音制作的第一步就是把全部的对白声都调整到一样大小。

在Au的多轨界面中双击对白声,就会进入这一条人声对白的编辑中,通过鼠标框选这一段对白声,点击画面中音量增益的小图标,你会发现声音波纹变宽,这意味着对白声变大。回放声音,注意看右侧的声音电平表,观察是否有爆音,当声音的波纹到了-3db就是爆音了。如果爆了就再框选刚才的对白声降低音量。

如果声音素材本身就爆了,可以通过这个办法还原声音吗?不可以。拉低音量是修复不了爆音的,如果声音素材本身是爆的没有任何方式可以修复,只能删除或者替换其他的声音素材。

对白声拉到右侧声音电平的-9db到-12db,最大的声音不能超过-6db,否则声音就爆了。把整段戏的对白声全部以这样的方式拉一遍,演员的对白声就统一了。

如果随着镜头的切换,每条声音的底噪大小不一,导致听觉有跳跃感。我们就要把这个镜头的声音衍生一部分到下个镜头,或者把下个镜头声音的一部分提前衍生到上个镜头。

图4-42 音频随着视频发生剪辑

图4-43 延长音频到下一条视频素材

图4-44 提前下一条音频素材到第一条视频

图4-42是没有处理的视频与音频,图4-43是把第1个镜头衍生到第2个镜头,图4-44是把第2个镜头的声音提前衍生到第1个镜头。图4-43与图4-44是拉长声音而不是移动声音,声画还是对位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画面虽然发生了剪辑的变化,但时空仍然是连续的,声音和画面是相同的长度,所以要尽量避免画面剪辑时声音也发生了剪辑。如图4-43、图4-44中的黑线呈L型、J型。如果演员的对白声过于密集,稍微细调即可,尽可能避免与画面同时剪辑。

处理完成后,如果仍然发现声音衔接时会有底噪声突然变大或者突然变小的听觉差异,那么我们在拍摄场景中提前录制的底噪声就派上了用场。找到这场戏的底噪声导入软件,新建一条声轨,对应几乎听不到底噪的对白声,再调节底噪声的大小使其与其他对白声中的底噪相同,这样声音就变连贯了。

声音连贯是一部电影的基础。如果还是有极个别声音的底噪比较大,可以提高整场戏的底噪声,或者压低这条声音的音量。使用第一种方法会让整部影片的底噪声变大,使用第二种方法会让这一条声音的对白声明显比其他对白声小,很显然这两种方法都不好。因此前期录音时就需要每一条声音都录出非常高的信噪比,这样才能在后期制作中得到低底噪的对白声。

千万不要使用降噪的方式来压低底噪声,消除底噪是会破坏人声的,让演员的声音变得十分奇怪。

(二)动效声

录音师在同期录音时一般会规避动效声,除非录音师专门收录干净的动效声。为什么要规避动效声呢?在声音录制章节中我们提到过一个信噪比的概念,观看影片时我们听到的动效声是清晰而明确的。同期声收录对白时收录进来的动效声的信噪比是极低的,如果后期做放大处理就会听到很大的底噪声,这会破坏影片的声音质量。

一些动作戏的拍摄会收录很多动效声,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可以在对白声轨下方再新建一条声轨,这条声轨专门用来放置影片中的动效声。把对白声轨中的动效声全部剪辑掉,再覆盖上这个场景的专属底噪声。全部修剪完成后,整体统一补录动效声,比如人物的脚步声、茶杯摔碎声、打斗声、拔剑声等,补录完成后再把所有的动效声按照画面的位置贴合,这个过程需要绝对地细心,因为动效声与对白声不一样,它没有口型可以对,需要混音师仔细反复地确定位置,有时候动效声慢了两帧或者快了两帧,效果完全不一样。例如一个人拔剑的声音,他的剑还没有拔出,动效声就提前播放了。类似这类声音与画面不吻合的情况是声音录制最大的失败。

举个例子,打斗镜头中,男主人公躲过一把飞刀。我们需要对这样的动效声进行特殊处理。在Au中找到飞刀旋转的动效声,双击它,进入飞刀动效声单个音频处理画面,如图4-45,选择“时间与变调”—“变调器”(处理)。下拉实线的声音,音调就会下降,反之音调就会上升(如图4-46)。

飞刀飞过男主人公的耳边是慢速的升格镜头,我们可以把动效声拉低配合画面。降调处理动效声的方式适用于很多情况,比如演员剧烈打斗头部磕在地上、演员快速奔跑躲避障碍物等。但要注意这类降调操作,只适用于动效声,不适用于对白声。

图4-45 Au软件中的变调器

图4-46 Au软件变调器拉低音调

(三)声像

我们在为影片的特定情节加入音效时,可以加入一些声像的环绕效果,让音效听起来更具动感。打开Au在音轨的显示包络,选择声像(如图4-47),会显示出一条蓝色的实线,这条实线就是这条音轨的声像,调整时要在音效起点与末点处打上关键点,调整这个音效声音的声像,声像是从左声道过渡到右声道,再从右声道过渡到左声道,最后回到中置声道的。

图4-47 Au软件中的声像

(四)加入环境声

当我们把所有的对白声修好,音量统一且没有明显的声音断裂感后,要进入加环境声这个步骤。

一场戏如何贴环境声?先分析画面从近到远的环境声组成,如图4-48,一对男女站在街边看星星,场景是在城市的街道上,演员的前面就是车道,并有车辆驶过。

如果录音师在录同期声时把场景中的环境声录了下来(车子驶过的声音,夜晚城市远处的车流声,近处带有哨音的风声,远处低沉的风声等),那就将这些声音添加到轨道之上,其中车流声、近处风声、远处风声这三种声音需要从这场戏的开头一直贯穿到结尾,车子驶过的声音根据画面中驶过的车辆贴置。

图4-48 电影《日心说》剧照

任何一个场景,我们仔细聆听环境中的声音,都会听到很多的声音,比如夏季夜晚的小区,会听见近处的虫鸣声、小区内人们的交谈声、小区外车流的轰鸣声等,就算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室内场所,也会有很多声音,比如水龙头的水滴声、电视机的外放声、空气净化器的运转声等。

二、补录

修饰完所有的对白声、动效声、环境声之后,如果出现以下问题:一些对白声的信噪比极低,与其他对白声无法统一;一些场景中没有环境声;缺少动效声等,就需要补录声音了,我们先整理一份详细的清单,再进行声音的补录。

(一)准备补录清单

表4-1 动效声补录清单

按表4-1整理出一个清单,把整部电影需要补录的动效声全部挑选出来。如果影片中大部分的动效声都需要补录的话,可以不用记录这么详细,将需要用到的道具拉成清单即可。动效声补录时,可以把动效声归类补录,比如先补录全片各种各样的脚步声,再补录其他动效声,这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将对白配音稿按角色分类,要先把一个角色的补录对白从头到尾排列出来,再排列第二个角色,以此类推,因为在补录时演员是一个一个进行的,一次性录完一个演员的补录对白,再补录第二个演员的对白,最后再补录对白相对较少的特约演员(如表4-2)。

表4-2 对白配音稿

(二)配音演员及录音棚的费用

使用配音演员通常是因为一些演员有地域口音、普通话不标准,或者是一些演员的台词功底欠缺。如果影片中演员对白声音是可以的,只是一些场次的同期声不理想,我们就不需要配音演员,联系演员确定好档期统一到录音棚补录。

配音演员一天的费用和大部分演员演出费用差不多,一部电影主演的对白全部重新配音,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一名专业的配音演员的费用大概是1,000~5,000元一天。费用根据需要配音的角色调整,也和配音演员的名气有关。

现在有专门做配音的团队,把配音稿和电影小样发给这样的团队,他们会给出一个优惠的报价,省去了一个个找配音演员的过程,配音演员的圈子不像演艺圈有副导演传话,大部分配音演员和电影片方的沟通需要通过录音棚和后期公司

确定好配音演员后,我们还需要租用录音棚进行补录工作,专业录音棚一天的费用大概在1,500元左右,并带有录音师配合补录工作。演员补录时我们要提前输出一个监看小样带到录音棚,让配音演员对看口型。配音时的录音文件会实时导入音编软件中,录完一条声音后要看口型是否准确,以免返工。

(三)拟音的技巧

1.脚步声的制作

在拟音工作中,演员表演场景会涉及水泥地面、土路、木地板、瓷砖地板、石子路等,脚步声的拟音需要准备多种不同质地的地面道具。脚步声的拟声要根据演员的情绪变化而改变,例如一个刚刚被辞退的保险员孤独地行走在林间小道上,这时演员的脚步声应该是沉重的。此外,在拟音时,一些比较灵活的步伐我们会用手控制鞋子发出脚步声,尽可能让鞋子摩擦地面的声音和正常走路的声音一致。

2.摩擦声制作

演员在表演时衣服摩擦发出的声音非常微弱,如演员身穿风衣转身,这个声音在同期录音时容易被忽略,但在拟音环节中我们需要把这些声音还原。

摩擦声是构成声音层次的一部分,摩擦声的缺失,声音的细节就会缺失。除去衣服摩擦发出的声音,演员身上的首饰也会发出声音,例如电影《大话西游》中,紫霞手上戴有手链,紫霞一走动手链就发出铃铛声,这个声音是通过拟音过程还原的。这类手链、项链、耳坠的摩擦声属于高频声音,在一定情况下丰富了影片音频频率上的平衡。

3.点动效声制作

点动效声是拟音过程中工作量最大、最复杂的环节。点动效是影片中所有点状的效果声,在音频波形图上看是一个单一的峰值。点动效是效果声,它会涉及非常多的声音,比如皮鞋踢桌子的声音、敲门声、兵器声、枪火声等。虽然影片涉及的一些特殊道具,例如枪支、马、兵器不能在拟音棚录音,但仍然需要拟出枪火声、马蹄声、冷兵器碰撞声,这就需要创作者在拟音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利用一些别的道具模仿出需要的声音。例如在芭蕉扇上串联各种珠子,摇起来就是阵雨落在树梢上的声音;暴雨声可以利用大量的沙子或者黄豆粒掉落的声音;用疏通马桶的马桶塞模拟马蹄声;用装满淀粉的橡胶手套模拟雪地的脚步声;用蘸水的卫生纸模拟呕吐物掉落的声音。

4.画内外的声音

拟音时要关注画面的故事情节,看看是否通过声音拓展了画外空间,塑造了更强的空间感,强化了电影语言的表现力。

拟音不单是对画内的声音制作,还包括画外的声音制作,画外的声音可以分为两种:主动的声音和被动的声音。

主动的声音作用是引起问题和好奇心,例如男主人公在卧室对着电脑工作,突然浴室传来淋浴的声音,观众会好奇是谁在洗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被动的声音作用是营造气氛与延伸空间,例如女主人公和男友在家吃饭,男友让女主人公闭上眼睛,画面一直停留在女主人公的脸上,为了弥补画面的空白,加入一些男友翻箱倒柜的声音。这样也是为了保持镜头之间的连贯性,镜头之间虽有景别的变化及剪辑,但时空是连续的,如果镜头停留在女主人公闭眼的场景,下一个镜头是男友在厨房中翻找东西的画面,第一个镜头没有加入男友翻箱倒柜的动效声,第二个镜头因配合画面而直接出现的动效声会十分突兀,造成剪辑不流畅的感觉。

5.建立声音景别

这里的声音景别是指摄影机与被摄物体因距离不同,造成物体声音的电频大小不同。近大远小是声音景别遵循的听觉规律,这个步骤是在所有的声音修饰完成后,再统一体现声音景别的听觉系统。

对白声因摄影机景别的限制,会自然形成一些声音大小的区分,在拟音过程中可以根据画面景别的大小来控制声音的大小,实现声音景别。

三、混录立体声

对于电影对白、动效声、环境声而言,大多数声音都是单声道,这实际和多点拾音方式同理。后期声音制作的音编软件中,会出现多条音轨,需要把它们混录为双声道的立体声。

(一)加入补录声音及对口型

立体声混录是分步进行的,先对不同元素的声音分别进行混录,称为预混,例如对白声预混、动效声预混、环境声预混、音乐预混。然后将预混好的各路声音终混,制成电影立体声声带。

对白声、动效声、环境声、音乐这些声音全部剪辑好、素材添加完成、声音景别建立后,需要将对白声全部加进对白预混。对白预混分成三个部分:对白声预混、补录对白预混、群杂预混。

在混录阶段我们对声音做声像的处理,例如一群孩子从画面背景的左方移动到右方,就需要把这一段小孩群杂声的声像配合画面从左到右移动。

(二)加入混响

动效声预混也是同理,根据不同的声音要求,在混录时还要对声音进行混响处理,例如空旷水泥地的脚步声与在拟音棚录出的脚步声有着非常大的差距,需要给干净的脚步声加一些大空间的混响器,这样的效果器在音编软件中种类很多。

(三)终混

预混完成后就进入终混阶段,终混阶段双声道立体声效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声音会存在遮蔽效应,频率强的声音会盖住弱的声音,我们需要控制每个声音的音量大小,让影片中的对白声、效果声(动效声、环境声)、音乐都能听见。

对于5.1杜比声、7.1杜比声或者全景声来说,在预混时就要完成声像、混响、声音的组成比例,终混时则需要到专业的5.1杜比声、7.1杜比声或全景声混录棚中进行混录,以5.1杜比声举例,它是由5个喇叭发出的声音,所以需要录音棚把所有预混录好的设备分配到5个音轨中,再进行修改与调整,最后输出终混声音。(如图4-49)

图4-49 电影声音制作混录表

关键术语

后期制作是将实际拍摄所得的视频素材,通过特效和合成手段制作成特技镜头,然后与电影、电视剧的素材进行剪辑拼凑,最终形成完整的影片,并且为影片制作调色、声音等。


要点小结

后期制作的基本步骤

(一)剪辑

(二)制作声音

(三)调色

思考与研讨题

1.后期素材如何整理?

2.粗剪的任务是什么?

3.精剪的任务是什么?

4.一级调色四要素是什么?

5.后期声音制作包含哪些内容?

延伸阅读

1.汤普森.剪辑的语法[M].梁丽华,罗振宇,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

2.维尔斯.音效圣经[M].王旭锋,徐晶晶,孙畅,译.北京: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3.聂春辉,田智元.电影特技模型制作[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