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组的筹备工作

第二节 摄影组的筹备工作

电影是全面多元的艺术,英国的弗瑞迪·杨说过:电影摄影师是一个绝妙的职业,做一名优秀的摄影师比做一名中等水平的导演要好很多,由此可见摄影组在整个团队中的作用。本节将全面讲解摄制组每一个部门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机器的选择,耗材的购买,机器的租金,业内的行规,镜头组的介绍,辅助器材的租金,耗材的购买等,目的是让刚入门的电影工作者了解拍摄期间的物料,掌握拍摄电影所需要的工具及技术

一、摄影师与导演的关系

摄影师的工作和导演一样,既具备专业性,又具备艺术鉴赏力和表现力,对于剧本中一些特殊戏份的处理,他会有自己的想法。比如:男主角与男二号在天台打斗,最后男主角从天台跌落身亡。这场戏该如何拍?机位该如何下?摄影师会有自己的构思与想法。在主创成员开会时,摄影师与导演沟通,导演也会有自己的构想,若双方的思路大相径庭,摄影师会尊重导演的构想,融入自己的想法。在一个剧组里,导演是灵魂式的人物,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控剧本,而摄影师更多考虑的是拍摄的方法。在拍摄阶段,导演对拍摄出来的素材如何剪辑已经有大概方向。导演要求的是画面忠于故事,服务于故事,让观众忽略摄影的存在,沉浸在情节中;而一些摄影师更希望通过技巧拍出惊鸿一瞥的漂亮镜头。

二、机器的选择及费用

不同厂商的机器在色彩上都会有自己的风格,比如:阿莱的机器拍摄画面,色彩略微偏绿,索尼机器色彩饱和度偏低,BMD机器饱和度偏高。初创者可选的入门级电影机很多,如索尼FS7系列、BMD的BMPC、松下GH4、Red乌鸦、国造 4.6k、佳能c200等。

与电影级摄影机相比,普通广播级摄像机不具备录制log[2]、raw[3]格式的功能,电影机大部分需要依赖附件的加装才能具备工作能力,所以大部分电影机的外形跟方块一样,比如国造、Red等机器。入门级电影机价格差不多,可根据创作者的需要选择使用。

原则上并不建议使用单反相机拍摄电影,但如果剧组资金不足,为保证完片,只能使用单反相机录制时,那么应选择带有log格式的单反相机进行拍摄,如佳能5d4、索尼微单RS700、BMD的BMPCC等。单反相机拍电影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续航能力差、储存空间小、录制素材体积小等,尽管目前单反设备功能日益强大,分辨率也能达到4k水准,但与电影机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并不推崇使用单反相机作为主要设备拍摄电影。

打算购买电影设备的初创者,建议考虑二手的老款设备,因为这些机器曾经是电影行业中的“大拿”、当年的“机皇”,很多经典电影就是用这些机器拍摄的,如索尼F55,冯小刚的多部电影就是用这一机型拍摄的。二手的F55、艾丽莎、艾美拉价格都比较低。

三、镜头的选择

(一)单反镜头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卡口(微单镜头除外):佳能EF卡口、尼康F卡口。单反镜头和入门级电影机互通率最高的是EF卡口,很多入门级电影机出厂时就是EF卡口,省了散户玩家、爱好者二次购买电影镜头的费用。

(二)大三元镜头

大三元镜头俗称佳能三剑客,是佳能名气最大的三个镜头:16~35mm,24~70mm,70~200mm,这三个镜头涵盖了日常拍片的全部焦段,而且还是变焦头,拍摄方便还省预算,是很多初创者必备的三个镜头。

(三)大广角镜头

大广角镜头主要用于电影中宏大全景的景别拍摄,如适马8~16mm广角变焦镜头,镜头焦段极其出色,但并不是恒定光圈,在实拍中,这类镜头会造成很多麻烦。适马8~16mm镜头,使用最广焦段8mm拍摄时,光圈最大为f5.6;使用16mm焦段时,最大光圈可达到f4.5。室内拍摄时,镜头焦段的改变可能会造成场景灯光的改变。

其实,在拍摄中,没有必要追求镜头最大光圈的大小,像佳能24~70mm、f4.0镜头,价格在5,000元左右,佳能24~70mm、f2.8镜头,价格在10,000元左右。两个镜头相比,只有f1.2的差距,完全可以通过改变拍摄场景的布光条件补足。所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建议将预算花费在镜头上,应把精力多用在场景布光、演员表演上,更容易让观众对影片产生共鸣。

(四)定焦镜头

与变焦镜头相比,定焦镜头的画面成像更具优势,但变焦镜头的便利性更强,定焦镜头更换焦距须通过更换镜头的方式完成,拍摄时要经常调换焦点,没有变焦镜头便利。单反大光圈的定焦镜头比较贵,平均单个在10,000元左右,若要配齐,一套下来将近100,000元。

(五)电影镜头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电影镜头的卡口是PL卡口,电影镜头与单反镜头最大的使用区别是:单反镜头的光圈不是在镜头上控制,电影镜头的光圈是在镜头上控制;电影镜头的光圈计算值单位是T,单反镜头是F。简单来说,如果机器的其他设置参数相同,用两个调试到相同F值的镜头(如35mm、f1.8和135mm、f1.8)拍出来的视频会有明暗区别,这是因为光线在进入镜头的过程中会出现损失(反射、折射、吸收)。但如果上述举例的两个镜头是电影镜头的T值(如T2.0和T2.4),那么135mm镜头拍出来画面就会更暗。在电影拍摄中,为了更好地衔接每个镜头之间的光感,对同一场景不同机位的画面明暗要求很严苛,所以选择T值拍摄,会更加严谨。

(六)电影变焦镜头

国内剧组用得最多、最常见的两个镜头是阿莱up镜头18~80mm、45~250mm,几乎是每个剧组必备的镜头,这两个镜头涵盖了电影中常用的焦段。电影变焦镜头市面有很多,比如佳能、蔡司等。器材公司比较常见的变焦镜头是阿莱up、mz变焦镜头系列、安琴的电影变焦镜头。

(七)租赁价格[4]

阿莱up变焦镜头18~80mm、45~250mm的租金一般是500元/天,佳能是30~300元/天。

定焦镜头:佳能大三元组,3个镜头200元一组/天;蔡司cp2组,5个镜头300元一组/天;索尼pk6组,5个镜头 300元一组/天;阿莱up组,5个镜头600元一组/天;阿莱mp组,5个镜头2,000元一组/天。

变焦镜头:安琴EZ系列,1个镜头 500元/天;阿莱18~80mm,1个镜头 500元/天;阿莱45~250mm,1个镜头 500元/天。

初创者的预算低,可以选择单反作为主机,选择的单反要支持录制log格式,然后更换卡口变成PL口,广角可能会有去不掉的黑边,需后期对画面进行一定的剪裁。如果租赁的器材公司没有更换PL口的小机器,入门级电影机也是不错的选择,如索尼FS7,机身卡口选择PL卡口,再使用专业电影镜头;如果预算足够,不要选择入门级的电影镜头,入门级电影镜头比起阿莱up系列,在成像上差很多,宁可选择索尼微单加up定焦组,也不要选择BMD的BMPC加蔡司cp2定焦组。画面成像的好坏主要依靠镜头并不是主机,主机的感光元件是记录画面,而镜头是创造画面。

四、辅助器械的选择

图2-1 电影《日心说》剧照

一些高位俯拍镜头,会需要升降车,外景戏份也经常用到它,有车戏的话,会用到车拍的侧挂和吸盘,如图2-1。这个镜头是用侧挂进行拍摄的,侧挂的目的不仅是让画面十分稳定,而且可提供更多的机位选择。

小摇臂、轨道车、电子稳定器都属于必备的辅助器材,现在有很多的稳定器,像大疆系列、斯坦尼康。使用斯坦尼康需要一定技巧,画面的稳定性取决于人为操控的熟练度。电子稳定器的操作简单,画面的稳定性无须依靠人为技巧,但电机的转向及俯仰灵敏性远不及斯坦尼康灵活,而且电子稳定器还需要电池续航,而斯坦尼康只需要给小监视器供电就可使用。使用何种辅助设备需要结合拍摄需要、场地、人员配置等来选择。对于初创者来说,有时候会过度追求器材,例如一些适合三脚架完成的镜头,却要用斯坦尼康进行拍摄。其实,所有的辅助设备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拍出更好的影片,比如使用侧挂时,是因为需要稳定的车拍镜头;而使用斯坦尼康,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导演的调度设计。

五、摄影耗材

摄影方面的耗材主要是大力胶和气罐,摄影助理会用大力胶制作一些T形的贴纸来给演员码位置。每场戏开拍之前,导演会给演员设计走位。比如演员从沙发上起身,走到厨房倒一杯水给对手演员,然后坐回沙发上,摄影助理就会在厨房倒水的地方贴一个T形贴纸,再走到对手演员面前贴一个,给演员精确位置,焦点员提前测量好焦点,到实拍时进行微调即可。摄影组会使用红色的大力胶,因为红色比较醒目,这样制作的T形码位一目了然,有很高的辨识度。此外,有时候遮光斗的型号和大广角镜头不匹配,还会使用大力胶粘贴ND滤镜。

碰见大风天气、灰尘极多的时候,每次拆卸镜头都可能会有灰尘进入机器内,所以应不时用气罐冲洗镜头与机身,把里面的灰尘与沉淀物吹出来,否则拍摄的画面会有污点,还会导致镜头的焦点环进沙卡死,耽误摄制组的拍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