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录音
一、同期声收录技巧
声音部门收取声音的空间根据摄影师拍摄的景别大小发生改变,且针对各个景别有不同的收录方式。无论摄影师拍摄什么内容、什么景别,录音师需要做到一个镜头收录一条声音。
干净的人声和剧本设计的环境声是后期做二度创作的素材。
(一)人声收录技巧
1.信噪比
信指的是录音时希望录到的声音,如演员的对白声、动效声等。
噪指的是环境中的噪音,如冰箱运转的声音、空调声等。
录制对白时噪声越小,信噪比越强,代表着录的人声越大,对白声越干净。
话筒离声源(演员)越近,录制的对白声越大。环境的噪声与麦克风距离不变,录制的环境噪声不变。当录制的对白声足够大时,通过压低整体的声音电平,就能获得几乎为零的噪音,即达到同期录音中干净人声的目标,声音中除对白声外不掺杂其他任何噪声。
2.让话筒靠近演员
当摄影师拍摄全景景别时,画幅非常大,挑杆员必须站在构图之外的地方双手举过头顶将挑杆伸至最长,使枪麦伸到演员的正上方,枪麦高度位于画面上方的极限位置。
如图3-58,挑杆员处位置①时,倾斜的挑杆会造成穿帮;为避免穿帮,挑杆员应后退至位置②,但枪麦却无法位于演员正上方。为解决这一问题,如图3-59使用苹果箱垫高,挑杆员站在苹果箱上挑杆,提高话筒伸至演员的上方。

图3-58 正常挑杆

图3-59 踩苹果箱的挑杆员
当画面景别大到没有位置下杆时,应利用大景别特性,即演员在画面中表情并不清晰,所以可以等摄影师拍摄完大景别之后,让挑杆员直接进入画面中,在离演员非常近的位置收录声音,此时演员刚刚表演完,补录的声音情绪还原度极高。但这只适用于大景别或者是演员背身镜头表演。
原则上现场录音需要完成100%同期对白收录,尽量不通过后期录音棚补录。因为演员在现场的表演状态到录音棚中很难找回,补录时演员还需要分散精力去对口型。直接在现场补录,一是保证了演员的表演状态,二是保留了拍摄现场演员对白的声场。
如果景别为中景固定不变时,演员正对镜头表演,画面中演员嘴型清晰。让摄影师提前拍摄一个空底,实拍时将麦克风以穿帮形式放到画面之中,录制演员对白声,后期使用空底视频,通过制作遮罩将穿帮的麦克风剔除。
3.拍摄前录音师参与堪景
将寻找良好的声音环境作为堪景的目的之一。
当导演或者摄影看中了某一个场景,认为非常适合影片某戏份的拍摄时,录音师却在堪景时发现这并不是一个适合录音的场所,他需要及时与导演沟通,说明此场景(比如飞机场旁的公园)不具备良好的录音条件。
如果出于预算考虑,能不能牺牲录音呢?不能。好比根据剧情需要,导演要求的场景为豪华大别墅,因为预算却换成农村四合院,导演一定会暴跳如雷,这与飞机场旁的公园对于录音师的伤害是一样的。电影艺术是团队作业,良好的拍摄场景需要画面、声音两方面都符合要求。
4.恶劣的声音环境解决技巧
在拍摄场景收音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录制干净的同期对白声有以下几种方式:
(1)尽可能地让麦克风靠近演员
若必须在一个环境嘈杂的场景中拍摄该怎么办?将话筒尽一切可能靠近演员,离得越近,信噪比越强,录出的人声越干净。通过压低整体声音电平,嘈杂的环境声被压至极低,后期混音再导入环境声效。但前提是同期对白声拥有足够强的信噪比,否则压低声音电平,对白声中仍然会保留过大的噪声。
(2)更换场景拍摄
若话筒不能靠近演员,就只能更换拍摄场景。
(3)室内回声处理
室内录音的回声一直困扰着创作者,同期声录制讲究话筒一寸近一寸强,回声再大的拍摄场景,只要话筒离演员越近,通过压低声音电平的方式回声就可以消除。
后期是否可以消除回声呢?答案是不可以。没有任何软件可以消除回声,强行消除回声,对白会被损坏。
5.如何分辨声音环境的好坏
录音师想录到好的声音,即使其专业水准再强,良好的录音环境同样必不可少,选择好的录音环境有以下几点:
(1)安静的场景
绝对安静没有噪声的环境是良好录音环境的首要条件,录音师参与勘景,替导演及摄影师提出一些建议。观察场景是否足够安静,附近有无环路、铁路、工地、机场等噪声。若场景存在一点瑕疵,可通过消音道具处理,如通风管道发出的噪音,使用厚厚的声毯将通风管道塞满封闭,能减少管道的风声,实现良好的声音场景条件。
如果录音环境中存在无法解决的噪音源,例如空调风扇声无法关闭,可以在开机前,提前录制一条两三分钟的空调风扇声,然后在后期音频制作时整场铺底,虽然无法保证演员的对白声,但至少保证声音整体的连贯性,避免听觉跳跃。当然最好的解决方案还是更换没有噪音源的场景。
(2)没有回音的场景
同期录音中回声一直是录音师的噩梦,选景时注意观察室内场景中的墙面是否为平行墙、墙面及环境中是否有物体改变声音折射等,从而避免回音的产生。
举个例子,如果客厅场景中家具较少,而且家具都是平整光滑的陈设(皮质沙发、瓷砖地板等),是不利于录音的环境。可在环境中铺设地毯,将皮质沙发替换成棉质沙发,在平行墙面安装多宝阁等吸音的陈设道具,或增加环境中的大件物品都是可以改变声音折射的,以破坏场景的回声声场。
录音师堪景时随身携带简易录音设备,对场景进行测试,将电平大小调至较高,不断发出声音,监听测试场景回声。一旦进入具有回声的场景录音时,不要寄希望于声毯、吸音棉等消音道具,消音道具只能起到微薄作用,场景中回声仍然存在,唯一的办法是尽一切可能让话筒离演员近一点。
(二)动效声录制技巧
动效声录制分为后期补录、现场拾取两种录制方式。现场拾取动效声又分为单独拾取、混合拾取两种方式。录制同期声时,尽量避免拾取动效声,后期音频全部一次拟音完成。
对于小部分后期拟音较难完成的动效声,及时在现场补录拾取,减轻后期音频工作的压力。若要减少后期音频制作经费,就把全部动效声在现场补录拾取。混合拾取常应用于独立的小团队。小团队制作的影片,声音要求并不严苛,录音师同期录音时,可以顺便拾取动效声。
无论何种录制方式,录制同期声时都应避免动效声与对白声重叠。同期录音要以对白声优先,例如女演员关上冰箱门(动效声)与另一演员的对白重叠,动效声盖在了人声之上,后期音频制作无法把人声和动效声单独分离。
原则上,录音部门不能要求演员在表演时注意动效声重叠问题,一旦动效声重叠,声音将出现不可逆的状况,需要重新拍摄。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一些录音师的工作习惯是只录干净的对白声,并且特意规避同期录音时的动效声。例如演员走位时地板的动效声与他的对白声重叠,录音师会在摄影机拍摄不到的地板上,放置一块地毯消除演员走位的动效声。录音师需要在后期混音时,通过录音棚将影片的动效声重新拟音。
拟音的好处在于,所有物体的动效声信噪比极高,音编可操作性强。在现场录制对白顺便录下的动效声,信噪比远不如在录音棚拟音的效果。
现场单独拾取动效声的方式,省去后期拟音的步骤,可以获得良好信噪比的动效声,唯一的缺陷是现场单独拾取动效的方式十分麻烦:每拍摄一条视频素材,先录制好非常干净的对白,然后全场静音,演员不讲对白重新表演一遍,录音师使用指向性较强的长枪型麦克风,近距离拾取动效声。这种方式虽然麻烦,但声音效果极佳。
(三)底噪声录制技巧
无论多昂贵的设备,现场同期声的收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录下环境的低噪声,这无法避免。
挑杆的高度受摄影景别的影响,因景别的限制,声音扩散到环境,再返回话筒的距离实时变化,导致每条对白声信噪比存在略微差别。
声音素材中,某些镜头的同期声信噪比极高,底噪声几乎为零,但又有一部分声音素材信噪比一般,存在一定底噪声,导致声音剪辑时出现听觉跳跃。
声音不能因为镜头景别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录制同期声时,任何拍摄场景都需要录制一条“底噪声”。后期音频制作时,在信噪比较强的声音素材下叠加一条该场景的底噪声,使该音频素材与其他声音素材具有同等音量的底噪声,保证声音的统一连贯。
因后期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后期音编可操作性加强,部分初创者在后期音频制作中会对对白声做降噪处理。这违背了录音技术原理,降噪处理后的对白音质损坏,无法达到电影录音要求,让影片大大减分(特殊需求下,在不破坏人声的前提下可做轻微降噪处理)。
“底噪声”与环境声并不相同,不需要使用立体声麦克风录制,使用枪麦录制即可。一条非常干净的底噪声对于后期音编工作尤为重要,是决定声音连贯的重要音频素材。
由于场景声场的独特性,底噪声与场景的录制配比为1∶1,即一个场景一条底噪声。录制时需要场景绝对安静,通常在某个场景拍摄之前,录音师让整个剧组安静,配合录音师录制底噪声。
场景中声音连贯的窍门就在于“底噪声”,后期音频制作,具体操作会在第四章详解(看完本节建议跳至第四章,有助于对声音的理解)。
(四)环境声录制技巧
1.环境声录制技巧
环境声与底噪声不同,是为增加场景真实程度的声音,很多初创者会将底噪声与环境声混淆。环境声是不清晰的人声或其他声音,例如在教室中,当男主角和女主角对话时,教室里其他同学不清晰的说话声、走廊外脚步声与嬉闹声、窗外的鸟叫声,这些都统称为“环境声”。
环境声不能与对白声同时录制,录制同期对白声时,周围的群众演员需要进行无声表演,避免与同期对白声重叠。所有对白声录制完成后,再对环境声进行单独录制。
环境声需要极高的信噪比,为后期音编工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并且场景中的环境声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为达到更强的临场感,它由多种声音混合组合。所以教室的环境声也不是一次录制而成的。
部分初创者错误地使用麦克风,将其布设在场景中央录制所有的环境声,这将得到一个信噪比极低的环境杂声。
环境声的录制与录对白声、动效声原理一样,当话筒位于场景中央位置录制时,话筒离“信”(不清晰的人声)很远,信噪比较低。正确的录制方式是将话筒吊于群演的正上方录制环境声(其他同学不清晰的人声),为避免与其他的声音重叠,需要场景安静,该条环境声只需要干净的群杂声。
录制环境声的音频时长不宜过短,两到三分钟或者足以覆盖整场戏的剪辑时长即可。完成不清晰的人声的录制后,将麦克风尽可能接近脚步声与嬉闹声的声源,分别录制走廊脚步声和嬉闹声,即完成该场景环境声录制。
2.实例分析
《日心说》电影剧本片段实例分析
夏晓琳父母家 客厅 夜内
夏妈的头上扎着针看着电视,夏爸喝茶看报,小王大夫在看手机。
夏晓琳领着文静进来。
文静:姥姥、姥爷好。
夏妈微微叹口气,夏爸放下报纸,招呼文静过去,文静换了鞋过去,坐到夏爸身边。
小王大夫好奇地打量着文静。
夏爸:有苗不愁长噢,文静都这么高了。
夏晓琳:文静先住在这里,过两天,我带文静回我那。
夏妈:小王大夫,这孩子是我闺女前夫二哥的。
小王大夫摸摸文静的头。
文静:叔叔好。
小王大夫笑了笑。
根据剧本内容,五个人都有台词:夏晓琳带文静回家,小王大夫正在给夏妈做针灸,夏爸在一旁看报纸。
当导演调度为演员相对集中站位时,可使用一根心型麦克风录制对白声。
当导演调度为夏晓琳与文静站立,夏妈、夏爸、小王大夫坐沙发上时,则使用两根心型麦克风录制对白声。
结合剧本场景,环境声由小环境、大环境组成。小环境是演员表演的客厅,故事情节中演员在客厅看电视,电视声成为场景中的环境声,大环境是客厅外的小区,鸟叫声成为场景中的环境声。
根据以下故事场景,我们来设计环境声。
1)剧团化妆间里,人满为患,所有演员正在备场,女主人公接到母亲的电话,预祝她首演成功;
2)剧团化妆间里,几个工作人员在聊天,女主人公接到母亲的电话,预祝她首演成功;
3)剧团化妆间里,几个工作人员在聊天,女主人公在舞台上扭伤,导致首演失利。
以上三种情况的场景为密闭环境,不存在大环境即化妆间外的环境声,则无须考虑大环境的环境声,只考虑小环境的环境声:第一种情况,设定其他人物的不清晰声音为环境声;第二种情况,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闲聊,提前与美术部门沟通,用黑胶唱片机放音乐,将几个人的群杂声与唱片机的音乐作为环境声;第三种情况,加入大环境的环境声,如化妆间外现场舞台的声音、化妆间外经纪人与赞助商的争吵声,以丰富故事情节,增强声音的渲染力。
任何场景因情节的不同,声音的设计多种多样。合理分析剧本,为每个场景设计声音系统,让影片的声音独具一格。提前设计好与故事情节相符的环境声,剧本中不会注明应该会出现什么声音。
3.关于设备好坏
同期声质量与信噪比有直接关系,不要过度依赖设备提高同期声质量,好的设备固然会录出更棒的声音,但使用一般设备也不代表录不出高质量的声音。
通过运用专业技术就能录制高质量同期声,注意避免同期录音时只使用一支麦克风完成录音工作,将上文提到的各种类型的麦克风分别运用在不同的同期录音工作中,但不要将麦克风作为机顶麦克风使用。
二、为什么要使用录音机
同期声记录方式有两种:录音机记录、摄影机记录。
录音机记录的音频格式为wav,声音通过录音机录制音质会得到优化,后期音编可操作性更强,而摄影机记录的声音远不如录音机质量高。
使用录音机会提高音频的质量,操作更为方便,录音机在每一个通道都有一个声音电平调节的旋钮,而摄影机记录需要在摄影机上调节参数,十分不方便,大大降低了录音工作效率。由于摄影机的卡口数量有限,若要同时使用多根麦克风录音则无法满足。
录音机具备多通道录音需求,使用录音机记录声音,声音被单独记录,场记需要在每一个镜头开机后,使用打板拍板,并记录每一条视频的编码及音频的编码。
三、录音师的工作流程
(一)录音单的填写
录音单是录音师工作时的记录清单(如表3-2)。
表3-2 录音单

集场代表场次,镜号代表摄影的镜头次数,次数代表摄影的NG次数,A机景别、B机景别对应摄影机拍摄的景别大小,音频编码代表录音机录音时的编码数字。录音时需要记录摄影镜号及次数,对应音频编码,后期制作才能完成剪辑合板工作。
1轨、2轨、3轨、4轨代表录音机不同轨道记录的内容,例如对白声通过两根枪麦收音,演员甲与演员乙由枪麦1记录再混入声轨1,演员丙与演员丁是由枪麦2记录再混入声轨2,那么录音单上的1轨就要记录演员甲与演员乙的对白声,2轨记录演员丙与演员丁的对白声。
成绩代表声音好坏,备注栏代表声音必要的注解说明。详细记录音轨信息以方便后期混音工作,单独调整画面中某个声音时,不用通过屏蔽其他声轨来辨别每条声轨记录的声音内容。
(二)录音师现场工作流程
调试所有麦克风、录音机等设备,分出一路监听耳机放置导演监视器旁,供导演监听。导演给演员走戏时,录音师观察演员的走位,与摄影师沟通并观察摄影师的构图景别及现场布光的光影,判断下杆位置,决定使用何种类型麦克风进行收音,及是否要使用地毯消除演员发出的动效声。
假设录音条件为以下几种情况:
1.拍摄环境为室内,环境十分安静,演员为3个人。
使用超心型麦克风作为上杆话筒,挑杆员需要注意摄影师构图方式及摄影机机位运动走向,找到最合适的挑杆位置,避免穿帮。
2.拍摄环境无法使用上杆话筒。
使用无线话筒需要提前将“小蜜蜂”粘在演员的内衣领口,并调试好无线信号。
3.拍摄环境为酒吧,环境十分嘈杂,群众演员众多。
在酒吧进行同期声录音时,场景需要绝对安静,将所有音响设备全部关闭,铺地毯避免群演发出动效声,演员假装在有音乐的情景中表演,避免主要演员的对白声与场景中的动效声、环境声重叠。
同期声录音只录制最干净的对白声,每条声音录制后,记录录音单。该场戏所有镜头拍摄完成后,根据需要现场录制环境声,录制环境声时保持现场安静,撤离隔音地毯,将话筒吊于舞池上方,安排舞池的群众演员发声表演,完成环境声录制,并在录音单上记录环境声的音频编码及场次。在保持安静的情况下录制场景底噪声,并记录在录音单上,完成整场戏的录音工作。
(三)实拍现场如何走线及避免穿帮
因录音师的工作特性,录音车的摆放位置需要紧靠导演的监视器(录音师需要分一路监听给导演)。创作中为避免穿帮,监视器会与拍摄现场保持一定距离,所以录音师的音频线需要有足够的长度,用来连接拍摄现场的话筒与录音师手中的录音机。
在录音过程中,若音频线被现场工作人员踩到或线路损坏,会导致有杂音被收录,为避免这类情况发生,需要沿场景角落粘贴大力胶固定音频线,这被称为“走线”。
当摄影师拍的景别较大,担心地板上的音频线穿帮,也可用大力胶将音频线粘在天花板上走线。如遇到无法走线的情况,就需要与导演沟通,挪动录音车的位置,或将音频线直接拆除,使用手雷(将枪麦从有线变无线的无线音频传输设备,与无线话筒原理一样)无线传输。无线设备都具有讯号干扰、不稳定等通病,通常只在音频线路穿帮、有线设备不利于录音的情况下使用。